中信特钢前三季实现净利55.43亿元,同比下降6.51%
10月25日晚间,国内最大特钢上市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三季报,今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55.11亿元,同比增长0.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43亿元,同比下降6.51%,每股收益为1.0980元。
中信特钢在公告中表示,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31.05%,主要原因为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疫情散发,宏观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合金、焦煤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下游产业以消化库存为主,市场需求收缩,钢铁企业利润空间有所压缩。
对于年初至报告期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80.14%,中信特钢表示去年同期,公司存货及经营性应收项目占用了较多的资金,告期,公司大力压降前期受疫情影响而扩大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规模,在产销规模稳定提升的情况下,逐步消化存货和应收项目,经营性净现流有所提升。
东方证券报告称中信特钢维持今年产销目标不变,持续推进“十四五”2000万吨销量目标。根据公司9月29日公开投资者交流纪要,公司今年计划争取达到1500万-1600万吨的产销量规模的目标不变。“十四五”期间计划产销量达到2000万吨,在产销量的增长
东方证券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为1.77、1.98、2.23元,参考可比公司22年14倍PE,维持目标价24.78元,给予买入评级。
中信特钢目前为国内最大特钢上市公司。2019年1月,中国最大特钢集团中信泰富特钢集团特钢整体上市工作正式启动;2019年8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下发证监许可核准批文;2019年10月11日正式登陆深交所,完成重组更名暨整体上市。
中信特钢方面表示,“十三五”期间,中信泰富特钢实施兼并重组,先后收购了前身为清末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老企业、青岛特钢、天津钢管厂、浙江钢管厂等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针对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所有制类型、不同地域企业文化差异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中信泰富特钢党委全面调研、准确“把脉”、整合资源,给予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支持以及企业文化的输入,优化了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实现了从“沿江”到“沿海沿江”产业布局的战略升级。
其以青岛特钢为例提到,收购后通过内部协同降低财务费用、借助品牌优势拓宽销售渠道、大宗原辅料统一采购等措施,仅用3个月时间,实现青岛特钢扭亏为盈,成为国内钢铁行业成功兼并的典型案例。
中信特钢称,将坚持深耕主业,做精做专高品质特殊钢,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基础产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提供关键基础材料。
根据报告披露,中信特钢具备年产1600多万吨特殊钢材的生产能力。目前,其有江苏江阴兴澄特钢、湖北黄石大冶特钢、山东青岛特钢、江苏靖江特钢四家专业精品特殊钢材料生产基地,安徽铜陵特材、江苏扬州特材两家原材料生产基地,山东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形成了沿海沿江产业链的战略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