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万顷绘丹青
如东,因水而生,也凭水而兴。
水,赋予了这片土地与众不同的灵气,悠悠运河水流过,载动千年城镇的韵味。党的十八大以来,如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不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境发展理念,以河道综合整治、河长制、生态河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为抓手,发挥“治水”智慧,做足“理水”,良好的水生态,正逐步成为流向未来的幸福河、致富河。
高位推动,保水是一道必答题
上游客水的水环境质量对断面影响较大、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低、沿线农业畜禽污染面广量大……曾经的如泰运河、栟茶运河,多个国、省考断面很难达到Ⅲ类考核标准,甚至一度难以摘掉劣V类的帽子。
河湖是生存的依托,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守护绿水青山是一道必答题,而不是选择题。2019年4月15日,县委县政府吹响了“清水绿岸”提质三年行动号角,力争通过2至3年努力,如东县重要水体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对水生态环境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年来,“清水绿岸”提质行动开辟农村、城镇两大战场,聚焦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四个领域,标本兼治、系统治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深化完善河长制、断面长制等八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十大攻坚。目前“清水绿岸”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底,如东县国考断面和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除劣V类,17个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82.4%。
在实施“清水绿岸”提质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今年如东县又启动“水质达标决战年”专项行动。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持续推进水环境整治,深化河长制、断面长制、湾长制,实施如东县区域治水工程,上半年,如东县8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87.5%,17个市考以上断面优Ⅲ比例达到94.1%。
制度保障,理水也需要大智慧
守护好一方碧水,不仅要有决心和责任,也需要有智慧的方式。
2017年5月起,如东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如东县每条河流、每个河段都落实了河长,实现了河长体系、制度体系、河长履职三个“全覆盖”。
一程水路、一路碧波,岸边有巡河河长,水上有管护队伍,空中有无人机组——水陆空三线齐查同看,这样的景象如今在马塘镇数见不鲜。结合河长制,镇上完善了常态化巡查制度,镇村两级河长形成“清单式”巡河工作记录,并引入“党员河长”“民间河长”,全民护河治水、守护整治成效的浓郁氛围愈演愈烈,河道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专业管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五年来,如东县实现了河长考核从巡河频次向巡河质量的转变,人大代表“问河长、问局长”、百人检查团等活动,助推河长履职尽责;河长办、攻坚办对河道整治、河长履职、长效管护等情况明察暗访,评选最美、最差河道和最美、最差河长;建立“河长+检察长”机制,围绕河长制工作落实、水环境整治等重点内容,做好线索移送、联合督导巡河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高效衔接……随着河长责任进一步压紧压实,如东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强力推动,治水做活了水生态
如东县滨江临海,水网密布,现有等级河道1500多条段,其中一级河6条,二级河20条,总长度达570公里。
中市老街依傍着栟茶运河,运河流过古镇的中心,最终转向小洋口入海。运河北侧的竹园村受水环境影响大,这几年,村里着力在“治水”上下功夫,组织专业的河道整治队伍疏浚河道、根治沉疴。“今年全村计划整治6条河道,6月底已经全部整治到位了,后期岸坡绿化也会跟上。”让竹园村党总支副书记周庆颇为得意的是,“河道两侧的杨柳都是我们自己育苗后栽种的,去年育苗、今春春栽种的杨柳树,现在已经有一人高了。”
近年来,如东县共疏浚整治农村河道800条,长度800公里,土方约340万方,实施拆坝建涵173座。今年计划拆除坝头坝埂近190处,整治农村河道43条,89公里,彻底消除盲肠河、断头河,打通镇级水网,扩大水域面积,促进水体在更大范围内有序流动,畅通河网水系。
水系连通了,河道生态不断修复,水环境容量持续提升。今年,栟茶镇投入1400万元打造生态河5条,总长约18.69公里,全镇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据统计,目前如东县共建设生态河道600多条,长度1000多公里,水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随着“源头防控、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水污染治理体系的逐步构建,如东县正由“漫灌式”治理向“精准化”治理转变,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功能健全、岸绿景美”的目标。
部门协同,“一体化”共治一方水
水里问题岸上治。多年来,县水务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协同推进,和17个镇区联动,奋力打赢治水剿劣攻坚战。
2018年底开始,由住建局牵头,如东县以PPP模式开展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共建成11座乡镇污水厂,“一镇一厂”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同时建设污水主管网200多公里,支管网近200公里,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500余座,覆盖53000余户。江苏晟力捷安全用品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安全劳护用品生产企业,也是马塘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受益企业之一,“我们以前是高标准处理后直排,现在改为低标准处理再纳管。”公司董事长张新民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提升了周边的发展环境。
今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接续启动,采用设计、采购、施工及运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推进片区化治理,实施到位后将惠及15个镇区189个村近8万农户。住建局全力推进污水纳管工程之外,水务局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在系统思维、标本兼治、督导检查、完善体系上下功夫;生态环保局加强工业企业源头管控,开展涉水行业专项执法,运用环保法限产停产、查封扣押、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措施,倒逼企业加大治污投入;农业部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秸秆全量离田,禁止抛放沟塘,防止形成新的污染源。
十八大以来,以水为先的生态优先之路,书写了如东绿色发展的崭新一页,让“因水而兴”在当下有了与时俱进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