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减持而未减持 利好(减持计划过半未减持是利好吗)
减持届满算不算利好
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利好消息。
因为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后,股东将不可以再进行减持,那么股价就不会继续受到减持的影响。而减持本身属于利空消息,说明大股东、董事对于持有的股票没有足够的信心,只要减持计划出来,势必会拉低股价。
而减持计划期限届满,因为减持行的已经结束,二级市场的股价是减持后的均价,这个整体估值会有所提升。
拓展资料:
一、坚决回避基金重仓的高价股
股价越高,大小非减持欲望越强。譬如减持压力较大的浦发等银行股遭基金疯狂“空袭”,中小散户应躲进“防空洞”,买入一季报大幅预增的低价股。这类股票业绩刚刚走出低谷,大小非不仅不会抛,可能还会逢低买入,所以有可能走出独立行情。
二、买入已经全流通的股票
譬如像股改第一批的三一重工等,全流通,大小非想减持的早已在6000点高位抛光了,更多的是考虑在低位回补。当然,前提是上市公司业绩呈增长势态。
三、买入脱胎换骨的重组股或更名摘帽的ST股
ST股没有大小非减持之虞,一是重组时,股权刚刚经过了置换,大股东不会再去减持;二是ST公司股改较晚,离减持时日尚早;三是ST股价低,大多跌破了发行价、配股价和增发价,在大股东成本之下,大股东想减持都下不了手。譬如像重组的ST天桥,想买都没门,谁愿减持?还有ST罗牛市盈率不到15倍,已申请摘帽,涨势可期;ST科龙因外资并购缩量封涨停等等。
四、买入刚上市不久的新股
新股没有大小非减持之忧,大小非要减持也是三年后的事,特别是那些上市后跌破发行价或接近发行价且网下申购机构已解禁的新股可以作为首选,譬如中煤能源、中国太保等。
五、买入三无板块
不需过多解释,三无板块早已全流通,与大小非无任何瓜葛。然而,三无板块因数量小且良莠不齐,难成气候,因而要择优介入。譬如像已控股煤矿的爱使股份反弹强劲且已步入上升通道、参股风电的申华控股等都有较大机会。
减
六、买入袖珍盘的中小板超跌股票
中小板里总股本在一亿股以下的袖珍股比比皆是,这些股票成长性好且无惧大小非减持,就是全流通了也还是小盘股,同样拥有大比例送股优势。这类股票随大盘超跌严重,投资机会已凸显。譬如方正电机,流通盘2000万,总股本才7700万,每股收益0.54元,股价从最高30元跌到14元。大小非若盲目减持定会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连公司一起被收购。
减持时间过半公告一般会怎样
减持时间过半只是一个常规的报告,一般股票不会有很大的波动。 如果减持时间过半后,大股东按照一定的份额在减持,则说明利空消息快要接近尾声;如果减持时间过半后,大股东还没有减持,后市减持的利空消息可能还会延续,因此股价一般不会大涨大跌,还会延续之前的走势。
【拓展资料】
坚持时间过半公告是利好的。在需要减持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公告,如果不公告,是不可以减持的。坚持过半公告,这样就在他还没有减到最低价的时候就开始回购,当时是利好了。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它是股份公司在募集资金时向其投资者发行的一种股票。 它代表其持有人(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股票不仅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而且是出具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发行给各股东的一种证券,作为所有权凭证,以筹集资金,取得分红和红利。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它可以转让和交易。股东可以与其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应承担公司经营失误造成的风险。每一股代表股东对企业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
每个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股代表公司的平等所有权。每位股东所拥有的公司的所有权份额,取决于其持有的股份在公司总股本中的比例。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组成部分,可以转让和交易。是资本市场主要的长期授信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出资。
股份的购买也是企业业务购买的一部分,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壮大。该所有权是一项综合性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股息差额等,但共同承担公司经营失误造成的风险。 获得固定收益是投资者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股利分配是股票投资者固定收益的主要
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缴股本总额。 (2014年新公司法实施后,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取消了对最低注册资本的限制)法律、行政法规对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有更高规定的,其规定为准。
股东减持期满未实施是利好吗?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大股东减持在A股市场通常是利空。也有些个股在某些情况下,大股东虽然公布实施减持的到期了却没有减持。这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的时候股价跌幅太大,大股东无法减持。也有些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没有减持。比如000950的成药控股。,在2020年2月11日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茂业集团拟减持不超过公司5%的股份。也就是说最大可减持8600多万股。但到了半年时间后减持期满。最终一股也没有减持。
股价也没有大涨,也没有大跌。业绩也还不错。或许是有人吃货吧。公司具有比较大的潜力,概念也比较独特。比如疫苗冷链概念在上市公司中是不多的。也是一个医药类商业连锁企业。在重庆占有50%的市场。最近一段时间多次进行重组兼并。后市上涨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