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李嘉诚办公室竟挂着“这个” 有何深意?股市中如何掌控
。在1929年那轮的股灾中,道指两年半大跌89%,在1901年的股灾中,道指29个月下跌46%。巴菲特将股市里真正恐慌的年代挂在墙上,意在时时提醒自己股市极端情况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
。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这两次股灾均发生在他出生以前,虽然不是亲历者,但巴菲特却刻意将新闻媒体对这两次恐慌的报道挂在墙上。
。巴菲特将真正的恐慌年代挂在墙上,用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提醒自己:股市可能发生任何事情,决不能借债投资,同时要保持足够多的现金。
戴维斯王朝的开创者老戴维斯用了50年的时间,将自己最初的5万美元投资增长到2.61亿美元。戴维斯精于数字,但不仅仅依靠数字来挑选股票。“你可以把会计当做兼职来学习,”戴维斯告诉自己的儿子,“但你必须学习历史。历史会给你更宽广的视野,并教会你,与众不同的人会成就与众不同的事业。”
“危中有机,”戴维斯的儿子谢尔比记得父亲的教诲,“一个下跌的市场,让你有机会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伟大的公司。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会在这期间赚很多钱。只不过明白这个道理或许需要很长时间。”
债券之王比尔·格罗斯曾说过:“我的书房咖啡桌上摆的不是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而是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几本关于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书。就确定未来而言,没有比历史更好的老师。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答案。”
投资者对于金融历史理解越深刻,就能越理解逆向投资的魅力,在股市的关键节点上,才能有智慧和勇气不贪婪不恐惧,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绝大多数投资者收益平平,就是因为缺乏历史视野,缺乏进行逆向投资的勇气,因为跟随市场趋势的随波逐流只能得到一个偏向平均甚至平庸的结果。
一轮大熊市对于意志坚定、拥有长线资金且能够判断公司价值的投资者来说,是最佳入场时机。威廉·伯恩斯坦所著的《投资的四大支柱》一书显示,从1932年市场开始触底开始算起的20年时间里,美股年平均收益率高达15.4%;而在1974年市场触底开始算起的20年时间里,市场平均每年收益率为15.1%。
券商中国
如果有幸能在熊市底部进行布局,投资者的收益率将会被大大增厚。大量投资者在一波牛市过后财富大为缩水,被此现象刺痛过的知名投资人就曾感叹过,“牛市是害人的,一轮牛市过后都是一地鸡毛,而熊市才是对投资者的馈赠。”
在2001年至2005年中那轮长达4年的大熊中,沪指曾从最高2245点跌至998点,但正是这轮大熊让很多智慧过人的投资者收集到珍贵的筹码,并在2005年开启的那轮大牛市中一举获得数十倍的投资收益。
“对金融历史的学习和了解,是每一位投资者应当接受的基本教育的内容。这不一定能让我们预测未来,但是,对过去的历史了解得越多,对此时此刻出现的金融风险的判别能力就越高。”伯恩斯坦写道,“在这个主题里,你知道得越多,对你以后的帮助就越大。对于投资者来说,就越能很好地处理资本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伯恩斯坦认为,历史知识的缺乏是导致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在很多领域并不是必要的,即使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能或手艺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医生、会计师或者工程师。当然,也有一些专业需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如外交、法律和军事。然而,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像金融领域一样,把握过去就是成功的根本。”
忘记过去的人必将重蹈覆辙,投资者对金融史了解越多,就会对漫长的熊市产生天然的“恐惧免疫”,因为他知道再漫长的冬天都会有过去的时候;对金融史了解越多,投资者也越会对使用杠杆抱有敬畏之心,因为他知道股市可能发生任何事情,只有不杠杆才能在恐慌袭来时远离被强迫卖出的力量;对金融史了解越多,当泡沫被制造出来时,投资者才不会轻易放弃质疑精神,不会成为泡沫的牺牲品;对金融史了解越多,投资者才不会因为一只长牛个股暂时的回撤而恐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