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刘绍勇卸任东航董事长:曾经的“救火队长”与三场战役
“重回娘家”的刘绍勇在正式任命大会前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东航面临的三种危机:生存危机、信心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刘绍勇的带领下,东航大幅降低资产负债率并逐步走出资不抵债的窘境。被挂起ST警示标志的东航与陷入摘牌边缘的上海航空于2009年成功完成重组,并走出亏损泥潭。2009年东航实现扭亏为盈,营收为398.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4亿元,负债总额为684.06亿元,比年初减少18.81%。
对于东航的发展计划,刘绍勇曾于2009年表示,三年时间目标是一年大幅减亏,两年基本持平,三年实现盈利。但刘绍勇交出的成绩单远远快于此前自己的预期。
随之而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东航、上航的一场“翻身仗”,东航上航经营业绩迅速大幅攀升。
刘绍勇任职东航董事长期间,东航业绩大幅提升,营收三度超千亿元。2009年至2019年均实现盈利,且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保持稳定。但疫情以来,航空业集体持续受到冲击,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业绩转为亏损。
三场“战役”让东航翻身
此前刘绍勇曾表示,中央通过“换班子、给票子、找路子”以及三场“战役”——东航上航重组“发展之战”,东航从巨额亏损到实现盈利的“起死回生之战”,以及世博服务保障“扬名之战”——让东航上航“活过来、站起来、跑起来”。
“东航上航重组的发展之战,是立与破的关系;东航起死回生之战,是难与难的关系;世博保障的扬名之战,就是舍与得的关系。”刘绍勇说道。
刘绍勇任职期间,领导并成功完成了东上航重组,刘绍勇曾表示,东航和上航重组,叫“不立不破”、“先立后破”。任何事情上航过去有的,继续执行,新的制度没建立之前,旧的制度照样用。“重组总体上非常顺利,到2009年底基本完成了重组。在两家公司合并后的第二年,东航即走出亏损泥潭。”
刘绍勇还推动东航加入天合联盟。2015年9月1日,东航与达美航签约,是国有航空公司首度引入发达国家航空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2017年,东航集团和达美航空对法荷航进行战略投资入股,为集团最大的一笔对外投资计划,金额约为3.75亿欧元。
2017年,中国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更名为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东航是首个进行混改革试点的民航企业,2016年经济效益同比提升三倍。在刘绍勇的领导下,东航集团公司的三级企业顺利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东方航空物流公司引进了各种所有制的积极成分,集团持股从100%一次性降到了45%,员工持股力度较大。2021年6月,“航空混改第一股”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市场,标志着中国东航成为首家实现航空客运和航空物流两项核心主业“双上市”的国有大型航空运输集团。
2020年10月12日,东航集团宣布正式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在集团层面引入增资资金共计310亿元,成为股东多元化的央企集团,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中央企业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首单”。
在任期间,刘绍勇还大力助推国产民用客机的发展。早在2010年,东航与中国商飞签署了C919大型客机启动用户协议和采购意向。2016年11月东航与中国商飞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成为C919大型客机的全球首家用户。2021年3月1日中国东航与中国商飞在上海正式签署了C919大型客机购机合同,首批引进5架,东航将成为全球首家运营C919大型客机的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