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东权益大联盟喊话“分拆” 汇丰控股企求“保身”

2022-08-04 07:45:33

  、公开信息和时报

  小股东提出“分拆亚洲业务”的重要原因,是基于亚洲业务在汇丰控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这从其中期业绩报告中的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占比就能直观看到——截至2021年6月末、2021年12月末、2022年6月末,亚洲业务贡献的税前利润占比依次为64%、65.9%、68.7%,逐级上升。

  而与此相较,汇丰控股的欧洲地区列账基准除税前利润在今年上半年腰斩,从去年末的18.11亿美元,锐减至8.83亿美元;税前利润占比由22.4%剧降至9.6%。

  这也是汇丰控股一些小股东反复表达对“亚洲补贴欧美”不满的原因。近年来,汇丰控股业绩饱受欧美业务拖累,在2015~2020年间,汇丰控股亚洲业务基本贡献超过100%的税前利润。就算2021年后,亚洲业务仍贡献大部分利润。但这些业绩,都被用以补贴欧美市场,损害股东利益之余,亦阻碍了集团的长远发展。

  事实上,分拆汇丰控股的动议是具备足够可行性的——汇丰控股有着相对独特的分散财务、业务和法律实体结构,资产和业务能较为有序地分离和处置。因此,国际咨询机构、CFA持证人InTotoConsultingLtd此前发布了一份研报,针对汇丰亚洲重组的三种可行性方案进行利弊评估和潜在价值分析,这三种方案分别是分拆亚洲业务、切离亚洲业务、切离香港零售业务。

  但现在,无论是中小股东的诉求,还是专业机构的分析,都说服不了汇丰控股管理层。在汇丰控股近日召开的业绩分析会上,关于“分拆亚洲”的提问接踵而至,而该公司行政总裁祈耀年、财务总监邵伟信等高管人员均明确表示,分拆无法为股东交付更多价值,甚至反而带来负面影响,除损失国际性协同效应外,执行分拆需考虑所涉及的重大成本与执行风险。

  他们的理由是,执行分拆须经过投资者以及25个司法区的监管机构批准,将涉及一次性成本,且需时3~5年。另外,在集团资本上,也涉及股份重新发行事宜,这同样需时数年处理。

  当然,InTotoConsultingLtd此前发布的研报也考虑到了这些问题。该研报在考虑了债务重组成本后,指出虽然分拆涉及的交易昂贵和复杂,但经过重组以后,可预见亚洲业务及其业绩的可视度获得提高,可引致部分或全部业务的重新评级。基于市场给予等上市同业的溢价,汇丰控股切离出来的香港零售业务可能是任何此类重新评级的最大受益者。如果汇丰银行重新考虑其在亚洲的零售业务,并撤出部分市场,高于1倍市净率的退出倍数应会带来股权收益及成本节省,并促进资金的释放。

下一篇:南京栖霞:交通十年蝶变 “搭筋造骨”建“通途”
上一篇:诺泰生物:离任核心技术人员违规减持3万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