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料导致“猪吃猪”惨剧 正邦科技回应市场传闻
使得正邦科技资金压力再度受到关注。
主要内容为正邦科技因纠纷案,被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公司董事长被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
。
正邦科技表示,受6月份猪价低迷及疫情因素影响,公司资金相对紧张,因物流配送与饲料厂的协调问题导致少部分区域出现了偶发性断料现象,该小范围的断料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已通过资源协调得到解决。
正邦科技还表示,随着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回暖,公司将持续通过出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迅速补充经营所需资金,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已为正,生产经营正常。为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后续将通过控股股东减持、出售闲置资产、多方式引入专项资金支持,包括优质机构或政府平台等给与担保增信,申请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债务置换,受让子公司部分股权与合作方共建产业生态等融资举措,增厚资金储备,支持公司业务的未来持续发展。
产能急速扩张,周期下行现债务压顶
自2018年8月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后,国内生猪产能超预期下行,导致供应大幅缩减,猪价被推升至历史高点,市场也迎来史上最强周期。
高盈利驱动下,龙头企业叠加散户积极的产能布局,又使市场进入供大于求态势。2021年至2022年3月,猪价下行明显,周期底部行业陷入深亏。
正邦科技近年来在产能布局上的“大干快上”,或是导致企业进入周期底部后资金流转困难的主因。
2019年,正邦科技实现生猪出栏量578.4万头,而到了2020年,该公司生猪出栏量就达到955.97万头,出栏规模在A股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中排位第二。
在周期高点布局的产能,到猪价下行后就成了拖累。
正邦科技在2021年年报中就称,2019-2020年公司整体行业均处于快速扩张状态,通过自建、改造及租赁等方式大幅快速增加生猪产能,但受到2021年国内市场生猪价格持续下降及疫情的影响,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造成空置栏舍折旧等损失。因此公司对低效及不经济的租赁场进行清退,由此产生一定损失。
2021年下半年,正邦科技为保证公司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对能繁及后备种群的规模进行了主动压缩。
而到了2022年5月正邦科技就公告,鉴于公司所属行业目前正处于寒冬,为做好资金储备,公司拟终止部分区域新建产能,以保证经营现金流安全。
据彼时披露,鉴于正邦科技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2020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14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已处于停滞状态,该公司拟终止上述项目,并将该募投项目结余资金36.18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即使收缩规模止损,但正邦科技的流动性压力愈加明显。
2021年,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由上一年的58.56%提升至92.6%,截至2021年底,总有息负债高达246亿元。在此背景下,6月8日正邦科技就公告,受猪周期影响,公司及其多家子公司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亿元。
生猪行业底部回暖,头均盈利可达500元
正邦科技的资金压力并不是个例。前期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又临阶段性全面亏损的周期波动,生猪养殖企业业绩整体“入冬”。
2022年上半年,正邦科技预计亏损38亿元至46亿元,亏损情况同比扩大165.72%-221.66%。而作为行业龙头,牧原股份半年度业绩预告也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预亏损63亿元至69亿元,同比下行166.13%至172.43%。此外,新五丰、傲农生物、罗牛山等生猪养殖个股上半年业绩纷纷预亏。就公告,公司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对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生猪价格总体处于低位且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预计期内净利润亏损6亿元到7亿元。
不过,这种亏损情况到下半年将得到改善。
4月份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出现显著上行,到6月末,行业开始恢复盈利。
搜猪网数据显示,7月上旬国内部分高价地区猪价已达到24元/公斤,尽管近日价格有所回落,但主流市场价格依然维持在22元/公斤以上,生猪市场整体扭亏为盈。在目前自繁自养条件下,每饲养一头肥猪的头均盈利水平在500-600元之间。
此前也在公告中称,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猪价处于较好区间,生猪养殖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将有所好转,预计公司下半年能繁母猪数量将趋于回升。生猪价格短期内可能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剧烈波动。长期来看,生猪市场价格由生猪供给和需求决定。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的生猪价格会高于上半年。
正邦科技7月2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随着国内生猪市场价格的回暖,公司将持续通过出售变现能力强的存货,迅速补充经营所需资金,目前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已为正,生产经营正常。
该公司称,为进一步扩大饲养规模,后续将通过控股股东减持、出售闲置资产、多方式引入专项资金支持,包括优质机构或政府平台等给与担保增信,申请成立专项基金用于债务置换,受让子公司部分股权与合作方共建产业生态等融资举措,增厚资金储备,支持公司业务的未来持续发展。
猪价疯涨熄火,产能去化不充分仍存忧
农业农村部7月中旬曾在行业会议上表示,当前生猪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生猪存出栏量保持稳定,能繁母猪产能处于正常合理区域,生猪养殖扭亏为盈。
不过会议也指出,受部分养殖场户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等因素叠加影响,6月底和7月初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近期震荡趋稳。由于能繁母猪产能充足,后期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条件。
生意社分析师李文旭与时报·e公司
百川盈孚也认为,自5月份以来,大场人为干预猪价的动作越来越大,猪价走势已经与生猪供需结构完全背离。全国生猪出栏逐月下降但并不短缺,猪肉供应依旧过剩。
温氏股份也公开表示,近期猪价有所上涨,逐步进入猪周期右侧通道中,初步判断明年猪价可能会有所好转。但今年猪周期完全反转,直接进入单边上涨周期的可能性较小。全国能繁母猪数量去化有限,预计下半年猪价总体震荡上升,以季节性反弹为主。
对于近期猪价涨势回落,国信期货认为,伴随持续高温,养殖户压栏情绪有所减弱、大猪出栏积极性有所增加,反映在微观指标表现为肥标猪价差收窄、出栏均重小幅降低。由于压栏及二次育肥行为最主要的驱动变量为对猪价预期及猪料比价是否有利能给出造肉的边际利润。从猪价近段时间的表现来看,现货价格反复试探上涨,但仍未冲突上旬的高点,这将进一步断削弱养殖户看涨预期。从季节性来看,目前到8月中旬仍是重要的上涨窗口期,加之从供应端推算的肉猪出栏量在7-9月仍是缩减的阶段,猪价预期只是转相对谨慎而非悲观,加之当前猪价仍很好的覆盖边际增重成本,因此,压栏及二次育肥猪的出栏节奏或将在价格反复波动以一种相平缓的方式进行,即短期出现较大的集中出栏冲击的可能性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