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上万衣鞋屡见不鲜,元宇宙标签能否撑住“虚拟服饰”狂欢
元宇宙的热潮正蔓延至“消费品”领域。虚拟服装、虚拟鞋以及各种虚拟家居用品应运而生,价格不菲。虚拟服饰受到消费者热捧、吸引众多企业入局。但目前市场上假虚拟、真炒作等乱象重重,行业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
而今,元宇宙的热潮正蔓延至“消费品”领域。虚拟服装、虚拟鞋以及各种虚拟家居用品应运而生,价格不菲,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衣服、鞋子屡见不鲜。一沾元宇宙即身价暴涨,元宇宙中的“消费狂欢”究竟是行业发展趋势还是概念炒作,
李熙媛在虚拟服饰上已消费5000多元。“以前过生日,花大量时间化妆、选衣服,最后拍了很多照片也选不出一张合心意的,现在随便一张照片都能变成时尚大片。因为是限量发售,也不会有撞衫的尴尬。”李熙媛说。
服装设计师陈新表示,设计一套虚拟服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从构思到成品一般需要半个月。收到买家照片后,还需要根据人物的动作在电脑中进行模拟对位、环境渲染和后期细节处理,才能达到逼真的穿戴效果。
尽管存在不少质疑,但市场上虚拟服饰爆款不断。一款名为StepN虚拟鞋,曾在几个月内卖出上百万双,价格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之间。虚拟服饰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不少传统企业加快进军“虚拟市场”的步伐,阿迪达斯、耐克、特步等纷纷涉足虚拟服饰,研发产品,打造平台。
“花真金白银去买摸不到的衣服,听起来有些荒唐。但虚拟服饰和曾经令80后和90后们痴狂的QQ秀,以及现在让游戏玩家们氪金的皮肤,本质上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是穿在了虚拟空间的自己身上。”陈新认为,虚拟服饰对于消费者一直具有吸引力。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表示:“就好比在短平台看见美女或者帅哥,你对其感兴趣所以会关注,但一般不会去看其素颜照。就这个现象来说,我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追寻能力已经降低了,反而是一些并不真实的存在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的服饰虚拟是假,炒作是真。看好未来增值变现的可能,市场上盯着虚拟服饰的“炒家”可不少。北京的林毅康在小红书“R-SPACE虚拟时尚买手店”上入手了一些虚拟服饰。“能抢到多少算多少,我相信很快会出现二级市场。”
“有的虚拟服饰价格被炒到数万元,交易规则、凭证缺失。而且,虚拟服饰可以没有任何限制地创作,很容易衍生一些纠纷。”刘泽芳表示,虚拟服饰行业门槛低、成本低,尚未形成成熟完善的市场,很多参与者还在探索,其中不乏投机炒作。
有专家表示,炒作虚拟服饰使得其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受到伤害的还是行业和消费者。由于虚拟服饰尚处发展的初级阶段,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坚守合规底线和行为红线,严格遵守信息技术、数据治理、金融监管等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