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埋伏冰柜 何以惹怒消费者
在便利店拿起一支雪糕,看似普通,结账时却发现价格高得惊人,还没吃就浇个“透心凉”……今年夏天,被网友调侃刺伤钱包的“雪糕刺客”引发热议,成为高价雪糕的代名词。
夏天,很多人都喜欢吃雪糕。本应“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雪糕,何以成为令人瞠目的“刺客”?
高价雪糕未明码标价,与平价雪糕混同销售
7月4日至7日,
在一家便利蜂店,
“雪糕成为‘刺客’,首先在于没有明码标价,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没有得到保障。”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告诉
“消费者最反感的是,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混同销售,不进行明码标价。”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主任陈剑表示,明码标价是经营者的应尽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价格法》第十三条,以及7月1日起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十二条均对明码标价作出规定,“就雪糕售卖情况看,确实存在有的经营者没有明码标价、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现象。”
陈剑认为,明码标价体现了经营者的诚信程度,经营者明明白白告知,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才能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制造噱头、隐瞒价格,无底线打造网红产品,虽然可能令经营者短期获益,但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雪糕高价难以服众,噱头引发质疑
电商平台显示,钟薛高“杏余年”雪糕,每盒280克,两盒捆绑销售,总价从190元到239元不等,承诺“融化包退”。伊利“须尽欢”雪糕,其“团扇装”单支规格75克,4支售价在60元至79.9元之间。某知名白酒品牌与蒙牛联名推出的冰淇淋,单杯净含量75克,3杯售价最高达到410元。
东北一家雪糕厂商负责人告诉
该负责人表示,自己作为冷饮从业人员,可能会去购买高价网红雪糕,看看“贵在哪里”。作为家长,就不一定给孩子买了,“感觉不值当”。
在陈音江看来,雪糕属于充分竞争产品,企业有自主定价权,如果因为原材料涨价、工艺品质提升等因素合理地提高价格无可厚非,但要做到贵有所值,不能通过制造噱头和概念去大幅提价,仅靠花式营销来提升短期关注度。
“雪糕涨价有多方面原因,除了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合理因素外,还有一些非正常因素,如通过过度包装、制造噱头、虚假宣传等形式牟取暴利。”陈剑举例说,有的企业宣称产品“不加一滴水”,使用“特级红提”等,经过有关方面调查,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就雪糕行业来说,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过度包装。”陈剑表示,过度包装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造成雪糕实际价值与包装后严重不符,还助长了不良的消费风气,影响整个雪糕行业的良性竞争。
平价雪糕受青睐,货真价实是正道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月,平价雪糕订单量突破百万单,“雪糕批发”的相关量同比增加323%。7月以来,5毛钱一袋、多年未涨价的“雪莲”,销售量比上月同期暴涨199%;陪伴几代上海人成长的“光明冰砖”,销售量环比上涨88%。
“网红雪糕热度很高,但平价雪糕依旧是外卖平台的消费主流。”美团平台消费研究负责人马聪告诉
“我最喜欢吃的就是‘雪莲’‘绿舌头’‘小布丁’这些包装简单、物美价廉的雪糕。那些十多块、二十多块钱的太夸张了,完全没有必要,至少有十块钱花在设计、包装上了。”互联网公司职员陈雅楠坦言,前不久的一次购物中,得知自己挑选的雪糕单价9元,“坚决退掉了。”
前述东北某雪糕厂商负责人介绍,他们生产经营的雪糕品牌已有20多年,单价始终未超过3元,在相关区域的销售量每年都有一个小的递增。
在陈剑看来,品质保障、营养健康、简约环保、平价优质的雪糕才能更受消费者喜爱,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我们认为,雪糕行业的发展要更加关注产品质量,以品质优良、营养安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更加关注大众需求,在坚持产品创新的同时兼顾性价比,让消费者更多体会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福利;更加关注节约环保,简约适度包装,反对资源浪费,践行绿色低碳生产;更加关注合理定价、诚信宣传,杜绝噱头忽悠、虚假营销,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放心买单。”陈剑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