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新发现!湖南醴陵发现东汉中晚期窑址
经考古调查,该窑为依山势而建的长条形龙窑,窑头已被破坏,部分窑床和窑尾保存。窑残长7.2米,宽2米至2.15米,尾端近排烟处较平整。窑顶已坍塌,窑内有大量坍塌的窑砖及红烧土块,包含物较少,有方格纹硬陶片和方格纹青瓷片。这些瓷片胎质坚硬,多呈青灰色,釉多施于器物口沿和肩部位置,可辨器形有罐、壶、釜、盘等。
考古现场发现的烧结的窑壁。
负责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执行领队黄阳秋介绍,目前在左权镇永兴村调查面积3.6平方公里,共发现17处窑业堆积,其中汉代窑业堆积10处、宋元窑业堆积3处、清代窑业堆积4处。
醴陵制瓷历史悠久。据专家介绍,此次考古发现更新了以往对醴陵制瓷历史的认知,即早在东汉时期醴陵渌水流域就有成规模制作生活用瓷和硬陶器的传统。“本次发掘为研究湖南陶瓷产业发展历史和长江中游汉晋时期窑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新资料。”株洲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文国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