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被严重低估了:居然已变身芯片小巨头

2022-06-18 05:07:34

  称,目前苹果和供应商在越南建立的生产线产能,与中国的产能相比仍然有巨大差距,不管是从规模到技术,目前都不能和中国相比。疫情和国际贸易关系为其提供了机遇,也加速暴露了缺点。

  不难理解,印度和越南地区当前的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升级困难重重,还不具备复杂的苹果产品组件供应能力,短期内尚难以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但这不意味着中国科技制造产业链便可以高枕无忧。

  纵观近三十年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延续着学习--崛起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以中国经验为蓝本,越南和印度在革新开放后逆势崛起,外贸繁荣,内需提振,资产价格抬升,俨然展现出东南亚经济新星的潜力。

  任何工厂的落成,都将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在当地的兴起,这些配套企业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还会有力地提升当地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生态建设。

  无论是越南还是印度,都有机会在此次电子制造产线的转移趋势中崛起,前提是它能以更快的速度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充分地融入区域和全球经济,充分利用其中国不具备的某些优势,走出一条特色的制造业强国之路。

  写在最后

  长期以来,代工之王是贴在富士康身上的标签。但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富士康下定决心用半导体来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目前,其进军半导体产业的意图已然明显,大而全的芯片业务版图也逐渐显现。无论是成立半导体事业集团还是一笔又一笔的资金投入,富士康在筑造自己的半导体版图时格外努力,不过半导体并不是最终目的,借此摆脱代工标签,甚至摆脱对苹果的绝对依赖,向电动汽车赛道的转型升级才是富士康的目标所在。

  如果放在更大的角度来理解,富士康的一系列布局和动作,无不代表着中国果链供应商开始尝试进行转型,逐渐减小对苹果订单的依赖性,以谋求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步伐;也警醒着在当前国际形势之下,中国制造业向东南亚地区的迁移之势,虽无近忧,但需远虑,未雨绸缪。

下一篇:油价暴涨油企大赚?美国拟对石油巨头开刀:暴利税来了
上一篇:非遗成功出圈 是因为做对了什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