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丨山河智能:用超级装备建超级工程
今年6月,山河智能更是入选“2021年全球高空作业平台制造企业40强”。
14日,
“像剪叉式产品,根据规格大小不同,最快8分钟可下线一台,当天便可以交付到客户手中。”李昌建告诉
围绕这个问题,高空机械事业部主要从三个方面去突破,一是结合国内外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像设备上的报警器,以前尺寸大,还用铁框隔开,容易损坏,优化设计之后只有一颗纽扣大小,还带有防冲撞功能。”李昌建说。二是高空作业平台电控系统自己做,并接入山河智能工业互联网平台“山河祥云”,可以实现远程监测。三是将山河智能在液压系统多年的技术沉淀全部迁移到高空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制造上。
短短两年,依靠自主创新,山河智能高空机械家族“人丁兴旺”,成功研制涵盖曲臂式、直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电动剪叉式、越野剪叉式、伸缩臂叉装车等6大系列、30多款规格型号的创新型产品,工作高度覆盖4米至46米。
68款新品下线再创历史新高
山河智能调试场上,数十台旋挖钻机整齐排列,一根根钻杆直冲云霄,蔚为壮观。在这群超级装备中,有一台标记为“SWDM1280”的超级旋挖钻机极为显眼,钻杆需三个人才能合围抱住。
“这是我们今年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山河智能基础装备事业部研究总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助理李耀介绍,这台旋挖钻机重达470吨,相当于400多辆小轿车的重量,钻孔直径达7米、深度达173米,可以解决海上复杂地质、复杂海况条件下大型桥梁、大型风电基础高效安全施工的难题。
原来,燕矶长江大桥地处黄冈和鄂州交界处,由于河势、通航、机场等多个条件限制,大桥采用四主缆双层悬索桥设计,创下了多个世界级纪录,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超级工程需要超级装备来建设。“过去5个月,这台旋挖钻机单月施工时长658个小时,单日平均作业21小时。即使高强度作业,至今也没有出现任何故障。”陈朝阳庆幸自己选对了山河智能,“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惊喜”。
据统计,一年多来,山河智能成功研发并下线款新品,再创历史新高,多项技术成果经行业顶级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山河大道的东北,是山河工业城三期项目,于2021年1月动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5.1亿元,总规划用地426亩,主要建设一工区2栋综合装备联合厂房和二工区新材料厂房、凿岩厂房、高空机械设备厂房等。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山河智能时,三期项目所在地还是一片低矮的山丘,如今一幢幢现代化工业厂房拔地而起,多个单跨厂房设备已进场,正在调试。
14日,
产线的信息化水平也日益提高。此前,动臂、斗臂焊接大都由人工完成,入场后,将成为焊接的主力。“相比人工焊接,焊接效率是人工的6倍,中挖结构件产能也要提升6倍。”何猛向
如今,山河工业城三期项目建设加速,预计将于今年底全面投产,预计可年产中大型挖掘机11760台,凿岩设备1200台,高空作业设备26000台,锂电池负极材料3000吨,创造产值不低于50亿元/年,就业岗位不少于1000个。
中欧班列成重要出海通道
5月17日上午,载着近500台山河智能挖掘机、滑移装载机的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从长沙铁路国际港出发,驶往欧洲。这是山河智能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的始发,再一次彰显了企业近两年海外市场的红火。
14日,山河智能国际市场发展中心总监李莎介绍,今年以来,山河智能国际市场延续去年增长态势,前3月同比增长90%。
但出口并不是一帆风顺。原来,这两年国际海运费暴涨,国际港泊位拥堵,一味地依赖海运,影响了山河智能的顺利出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在李莎看来,创新不应只存在于研发、制造和产品等环节,出海通道也要求变、求新,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物流模式。
“6月底我们还将发出第二列中欧班列专列。”李莎表示,公司未来将把中欧班列作为重要出海通道,让更多的“中国智造”遍布全球。
此次走进山河工业城,不论是车间生产、项目建设,还是产品研发、海外市场,处处都是新气象,让
这个“新”既是指与山河工业城以往面貌的对比,体现在数字的增长,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增加。
更重要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后,山河智能将创新基因融入到企业生产管理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每一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