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融e购商城停止服务 展业十年的银行系电商平台路在何方?
融e购相关负责人日前针对此事也进行了回应,称这次调整主要是顺应互联网和金融发展趋势,对融e购平台相关业务进行的整合升级。
称,或与监管要求有关,此前,监管部门明确要求银行剥离非银业务,银行项下不得成立非金融业务子公司。某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
相比监管因素,从业务自身出发,还有观点将此次调整归因于银行在电商领域并不具备展业优势,因此进行业务调整。
融e购相关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媒体时也表示,这次调整主要是顺应互联网和金融发展趋势,对融e购平台相关业务进行的整合升级,此次整合升级,将进一步聚焦发挥工商银行经营优势,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其中,C端业务将转型为积分商城,与手机银行融合发展;B/G端聚焦场景合作和金融输出,持续优化服务功能,助力开放银行建设。
银行系电商平台要有准确定位
除了工行融e购平台外,
比如,农业银行的“中国扶贫商城”在今年1月1日后,由农银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民生银行于4月15日发布“关于中国民生商城系统下线”的公告,该商城已经于5月31日正式关闭;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平台运营主体自今年4月25日起变更为建信金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述一系列调整反映了当前银行系电商平台的处境,发展于2012年的它们已迎来了十年的转折点。
电商平台是互联网时代传统商贸活动的新型载体,自2012年起,“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工商银行“融e购”等银行电商平台纷纷投入运营,试图通过自建平台的方式掌握客户的交易数据,进而通过交易数据与金融数据的深度分析,更好地掌握客户的消费偏好。
“前台卖货,为商户提供结算服务,掌握了交易数据后,还可以为其提供配套的流动性支持、融资等,同时还可以提高零售用户的黏性,看起来的确是一幅很好的愿景。”一位曾参与过电商平台建设的国有大行相关人士对
“遇到的困难主要就是成本和产出不成比例。”前述国有大行相关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说道,发展电商平台并不是银行的强项,具体表现为,客户往往黏性不高,商品没优势,主要是消费自己系统内的积分,对其他客户的吸引力不强。
整体而言,银行系电商发展面临多重难题。王蓬博表示,一方面,随着行业发展,和真正的电商平台仍有一定差距,不管是建设思路、用户运营,还是成本核算、物流建设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其自身服务金融的定位决定的。
另一方面,王蓬博称,近期很多城商行都在与外部互联网平台合作,从各项数据统计来看,如用户转化留存等,金融机构可以看到,与其自己经营类似的平台,不如和外部流量场景进行合作;再者,近期不少银行进行整合,倾向以一个入口承载用户需求,银行系电商的部分业务在其他入口也能被消化。“由此,银行系电商平台的调整,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化下选择的行为,也标志着银行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更务实的阶段。”
董希淼认为,银行发展电商平台主要面临两个挑战:一来,网购的流量入口已被互联网公司“瓜分”得差不多了,后发者若想切进来比较困难;二来,银行自身缺乏互联网思维,在产品丰富度、用户体验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的电商平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另外,银行受限于体制机制和组织文化,较难对电商用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其电商平台用户体验相对一般。
业内的共识在于,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推进,电商平台的定位、作用可能发生转变。董希淼提及,银行打造电商平台并非出于直接盈利目的,主要是服务客户,更好满足C端和B端客户需求;同时,通过积累数据,与银行自身一些结构化数据形成互补,以洞察客户行为,进而推动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个别银行电商平台停止服务并不意味着银行未来不再探索这一业务,银行电商平台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