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集团被ST 昔日“光伏扶贫第一股”能否涅槃重生?

2022-06-06 14:50:25

  关联方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8.77亿元。由此,2021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被出具保留意见,并且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王柏兴被内部通报批评并罚款100万元。受此影响,5月31日~6月2日,被ST的中利集团开盘后接连跌停,截至6月2日股价报收4.16元/股,总市值36.3亿元。

  事实上,这仅仅是中利集团过去多年发展中尴尬的一幕。除此之外,中利集团已连续四年扣非净利润为负、折价出售电站、转让股权……曾被誉为“光伏扶贫第一股”的中利集团已然风光不再。

  不过,王柏兴曾在2022年虎年新年贺词中表示:“中利集团的艰难时段已经成为过去。”《中国经营报》

  《中国经营报》

  时间回拨至一个多月前。4月26日,中利集团发布数十条公告,除了2021年定期业绩报告外,还包括控股股东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说明及整改措施、会计师事务所对非标审计意见涉及事项专项说明等。

  公告显示,中利集团在2021年度审计期间,经自查发现,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企业江苏中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形。截至4月26日,中利控股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为8.77亿元,已归还约223万元。

  公告还显示,王柏兴作为中利集团控股股东、实控人,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8.3%,同时还直接持有中利控股94.705882%的股权。中利集团与中利控股属于同一控制人控制的公司。

  由此,中利集团的2021年度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按照审计报告中“形成保留意见的基础”所述,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利控股非经营性占用中利集团资金8.79亿元,亦未向中利集团支付资金占用利息,中利集团对此项关联方资金占用计提坏账准备4.4亿元。中利集团未按规定就上述关联方交易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

  

  不过,2022年4月27日和5月1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接连下发关注函和2021年年报问询函,进一步追问控股股东关联方资金占用等事项,并要求再次提示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风险。

  5月9日,中利集团发布关注函回复公告称,结合需归还金额以及资产变现或经营实现尚需一定时间的实际情况,公司控股股东表示会尽全力力争在一个月内归还占用的资金。如果届时资金占用问题确实无法解决,公司将触及《深圳交易所主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9.8.2条所述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随后的5月29日,中利集团便发布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5月31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中利集团”变更为“”。

  

  值得一提的是,中利集团在5月23日公开的问询函回复中称,对于2020年年报披露公司发生违规担保及控股股东关联方占用资金事项涉及的三名工作人员,公司已于2021年6月给予了内部通报批评,并分别处以8万元、5万元、5万元的罚款。同时,对于2021年年报披露的资金占用情况,公司对王柏兴给予内部通报批评,并处100万元罚款。

  至于何时能够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中利集团方面并未向

  

  中利集团被ST,并非由经营业绩问题所致,但是其盈利状况难言乐观。

  中利集团前身为常熟市唐市电线月。经过一系列改制、股权变更等动作后,中利集团于2007年8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9年11月登陆深交所上市。

  上市之初,中利集团主营特种电缆业务,产品包括阻燃耐火软电缆、铜导体、电缆料。随后,公司又拓展了光缆、船用电缆和光纤及光棒等系列产品。2011年,通过收购关联公司腾晖电力51%股权,跨界光伏行业,开拓了光伏电池组件和电站业务。自此,中利集团形成了以特种线缆和光伏为两大主业的经营格局。

  2012年,欧美等发起“双反”调查,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减弱,不少企业陷入亏损状态。这一年,中利集团在及组件业务基础上,将战略调整为重点建设大中型光伏电站,从而形成了光伏、组件生产,EPC设计、施工完整产业链。

  历经三年,通过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并转让,中利集团已在国内累计装机总量位居前列。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公司累计转让光伏电站项目超过1.5GW,光伏业务也逐渐成为公司盈利的主要

  不过,中利集团不久后便在光伏电站业务上“栽了跟头”。

  公告显示,由于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地方政府对于电站建设指标分配延迟的影响,中利集团无法及时实现电站并网、销售和转让,同时三项费用同比上升较大,因此2016年公司净利润下滑了82.12%。

  随后,自2017年创造了194.15亿元的营收峰值后,中利集团的业绩便接连出现亏损。

  2018和2019年,因“5·31”光伏政策关于商业电站国补指标的变化和国补延期发放等因素影响,中利集团于2018年~2019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88亿元和0.5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73亿元、-4.2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中利集团通过转让中利电子31.86%股权,引入国资为控股股东,获得5.59亿元投资收益。

  2020年,中利集团及上下游产业链遭遇较长时间的停工停产,原材料采购、员工返岗、销售业务均受到一定影响。同时,为加速资金回笼,中利集团光伏板块中因电站消缺成本增加和销售折让,叠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损失,公司在2020年的营业收入跌破百亿元至90.33亿元,亏损超29亿元。

  进入2021年,受专网业务爆雷影响,中利集团涉及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融资担保、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等计提23.52亿元。另外,因原材料及海运费暴涨,产能释放不充分,叠加计提其他减值损失,中利集团2021年的亏损扩大至38.74亿元。

  接连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加之被ST后,投资者难免担心中利集团的退市风险。

  2022年5月31日,中利集团在互动易平台上回应投资者表示,公司并不涉及退市风险。同时,其在回复深交所时称:“虽然面临一定困难,但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公司2021年在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营业收入仍可达105亿元,说明公司业务基础、客户关系维护较为扎实。公司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或设备与技术升级换代等导致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中利集团在2021年业绩报告中给予了经营展望:“2022年公司双主业仍会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公司管理层在董事会带领下,力争提升经营能力并实现盈利。”

  据悉,光伏业务是当前中利集团重点聚焦发展的板块。在制造环节,2021年中利集团在原有常熟总部、泰国腾晖、山东腾晖的基础上又投资拓展了泗阳、宿迁、沛县生产基地,形成了12GW光伏电池及18GW大尺寸光伏组件的设计产能。

  值得关注的是,受光伏原材料涨价影响,不少头部企业加紧垂直一体化布局。在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方面,非头部电池组件企业生存受到一定挑战。

  

  对于光伏电站业务,中利集团近两年主动调整经营模式,由重资产运营向轻资产管理转型。在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的政策背景下,中利集团积极开拓整县分布式光伏电站业务,特别是电站EPC。

  公告显示,中利集团先后与本溪县、略阳县、北屯县、永川高新区等签订整县分布式光伏电站开发协议。此外,公司与国电投、华电集团等能源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江苏、安徽、河北、山东、宁夏、新疆等地范围内开展新能源项目的合作开发。

  中利集团内部人士称,公司仍有一部分存量电站,还是希望通过出售实现轻装上阵,同时推动电站EPC业务。

  一直以来,线缆是中利集团的发家业务,其在特种线缆市场保持了较为领先的地位。

  进入2022年,中利集团有意对特种线缆板块进行调整与优化。2022年2月,中利集团以1.83亿元出售了持有江苏长飞中利光纤光缆有限公司4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长飞中利的股权。

  2022年1月,王柏兴发表虎年新年贺词时也表示,中利集团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优化业务结构,计划将部分特种线缆板块资产通过转让或者联营合作的方式,在做减法优化特种线缆板块业务的同时,回笼资金,为公司聚焦光伏业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巩固和扩大特种线缆已占有市场的领先优势,加速拓展线缆下游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进一步调整该板块经营模式,聚焦‘特、专、精’并加快资金回笼。”中利集团方面在业绩报告中如是表示。

  

  “线缆业务发展相对稳定,当然它的发展与宏观环境也相关,毛利率也随之会产生波动。”中利集团内部人士称,公司已经处于轻装上阵的状态,没有太大负担了,像专网业务爆雷影响已经排除,同时电池组件产能已经更新迭代,还是值得期待的。

  不过,

下一篇:中工国际:2022年公司签约即生效项目合同金额超10亿美元
上一篇:马斯克称全球裁员10%并暂停招聘,中国区仍有发布社招信息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