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续费埋陷阱 互联网保险套路仍难防
在监管多次矫正、严查、警告下,此前备受诟病的“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互联网保险营销乱象已基本完成整改。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消费者投诉称自己被无故扣费、乱扣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5月30日,北京商报
扣费投诉多 实探“中招”
如今,互联网已经贯穿于我们的衣食住行。搭乘互联网快车,互联网保险也越来越普及,线上投保虽然方便快捷,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实宣传。
对于互联网保险乱象,监管部门在2021年进行了重点整治,“首月0元”“首月0.1元”等被划上红线。在监管部门多次出重拳打压下,一批违规产品被下架整改,北京商报
虽然“首月0元”的营销套路已经失灵,但仍有一些保险消费者向
5月30日,北京商报
该短信显示:您的账户医疗保障已经到达,不验证自动作废。
领取完成,页面立马弹出了另一款产品,该产品是一款保额为200万元的医疗险,每月保费1.3元,
可是,当
“自动续费”藏套路
从1.3元到37元,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一探究竟,北京商报
付款后,平台则立马弹出一个升级保障的页面,声称可以享受升级全面的保障福利,只需要一键就可以升级保障,由于该页面并未提及保费会增多,且只有一个“升级保障”的按钮,北京商报
梳理来看,该平台是通过免费赠险获取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然后通过保费1元左右的低价产品让消费者签约自动续费,最后诱导点击升级保障,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升级投保保费更高的产品。
北京商报
例如,在黑猫投诉平台,有消费者表示:“某某保以1元办理百万医疗险为诱饵,绑定银行卡开通自动支付功能,后续变更保险金额为70元,形成每月扣款,扣款无短信通知。”
消费者需谨慎对待
这样的操作是否违规呢?北京商报
虽然不违规,但这样的操作实在让人防不胜防,互联网保险的“陷阱”营销为何难以消失?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表示,这是因为一些销售方充分利用了人们贪便宜和怕麻烦的心理,而互联网平台恰恰为销售方提供了低成本大量设置陷阱的条件,使得“陷阱”营销层出不穷。
面对这样的套路,消费者又该如何防范呢?李文中表示,消费者在互联网消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贪小便宜,二是要做好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没有确认安全可靠之前不要轻易填写提交自己的个人信息,三是互联网付款时要认真阅读支付条款再点击确认,对于付款同时确认开通自动扣费的情形,要尽量避免,如果自己并不愿意这样又没有其他选择时,付款之后要立即在系统中解除自动扣费约定。
“其实不止保险消费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互联网消费也存在类似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要认识到,互联网消费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陷阱与风险。”李文中补充表示。
资深精算师徐昱琛提示,虽然部分互联网保险平台存在套路,但保险本身还是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消费者在保险消费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规、专业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