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大分化
2021年中国经济在平稳中艰难前行,投资和消费增长动能均相对不足,消费品价格保持较低水平,而奇怪的是工业品价格呈现剧烈上涨态势,出现了与经济基本面大分化的走势。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但整体保持低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与较低的经济增长是相匹配的,反映的是总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部门需求较弱的现实状况。当然,居民消费价格较低,与消费品物价篮子中的商品类别及比重是紧密相关的,比如,猪肉,2021年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下降高达28%。
在工业品价格方面,中国经济则是遭遇了巨大的“通胀”压力。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7%,涨幅比上半年扩大1.6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原因在于成本压力。工业品价格、购进价格持续上涨与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关联。前三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半年扩大2.2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创了1996年10月该指数公布以来的历史最高值(详见图3)。当然,这种价格传导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详见本课题组的全球宏观报告),导致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飙升;二是国内产能约束、环保政策或“双碳”政策导致的供给与需求错配,使得国内煤炭、矿石、钢铁等价格高涨。在需求相对不足、成本持续高企的过程中,中国工业部门呈现奇特的“滞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