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策略:政策释放强烈稳增长信号 二季度有望继续发力

2022-03-25 09:52:37

  本次会议聚焦宏观、房地产、中概股、平台经济和香港金融市场五个方面。我们认为背后蕴含着四方面涵义:第一,当前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考虑到2月政策基本进入空窗期,叠加3月15日降息预期落空,预计后续宽松政策或加快落地,以稳定市场预期。第二,本次金融委及各部委会议均提及地产行业预计后续政策层面对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所增大,或调整融资端政策。第三,本次会议提及中概股和香港金融市场,考虑到当前仍存在美国对俄制裁引起二级制裁的风险,日后仍需要关注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产生的溢出效应。第四,对于平台经济,会议明确要求尽快完成红绿灯的设置,避免整改工作持续延期对市场产生不必要的冲击,而且在不出台收缩性政策的指引下,预计平台经济相关政策文件能够实现尽快实现温和落地。

  基本面尚未企稳,二季度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尽管3月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超预期,但部分领域仍处于探底阶段,叠加三月疫情大规模复发影响,一季度经济难现“开门红”,基本实现稳定开局。3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举行的宪法宣誓仪式上发表讲话,再次重申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考虑到3月15日国新办发布会上统计局负责人表示疫情变化对经济影响还需观察,下一阶段稳定宏观经济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体现在:第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仍需保持一定的节奏和力度,储备政策工具有可能在4月的政治局会议中推出;第二,政策发力点重点仍然在于投资端,消费及服务业当前仍然以恢复为主。

  地产行业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变量地位不变,政策放松空间仍在。1-2月地产结构性数据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价格因素影响以及土地购置费的滞后计入,但整体来看当前地产行业下行趋势不变,当前仍处于探底阶段。在稳增长的关键时期,3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从全国层面来看,近两周政策主要集中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强化对新市民群体的支持力度。从地方层面来看,3月部分城市在贷款额度、限售政策、购房首付比例等方面有所松动,地产政策放松仍在途中。

  美国方面,3月如期加息25BP,并表示缩表最快在5月份进行。加息方面,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25BP,为近三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且根据点阵图的预测,今年剩余的6次FOMC会议里,美联储大概率每次加息25BP.缩表方面,鲍威尔表示缩表最快在5月份开始,基础框架与上次相似但节奏更快。主要依靠被动赎回来降低资产负债表规模,未来可能会出售小规模的抵押支持贷款(MBS)以补充预付款。英央行连续三次加息,但对未来的货币政策态度由“鹰”转“鸽”。此次加息25个基点至0.75%,但国际能源价格飙升,加大了英央行后续加息的压力,英央行行长对未来加息的态度有所缓和。欧洲央行继续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但将以更快速度结束资产购买计划。日央行继续维持“鸽”派立场,在经济回暖前仍实行宽松政策。俄罗斯方面,继2月28日临时提高利率至20%后,此次俄罗斯央行将继续维持20%的基准利率不变,以抵御地缘冲突面临的金融稳定风险。

  多数海外机构对今年全球经济陷入滞涨的预期不断加强,高通胀环境叠加地缘冲突挑战是主要原因。此外,海外机构对今年中国确立5.5%的增速目标表态较积极,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全球经济方面,海外主流机构对全球宏观形势的分歧愈发加大,多数海外机构认为今年陷入滞涨的可能性在加大,桥水表示当前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与1970年代类似,都是胀伴随着地缘政治冲击。海外机构对美联储何时开启缩表较为关注,多数预测5-6月是合适时机。但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后,短期内再度转为降息的概率在提升。中国经济方面,部分海外机构认为今年中国确立5.5%的增速目标较为积极,该目标也意味着政府将在财政政策、货币信贷政策、地产政策、双碳目标执行等方面有望进一步出台稳增长的措施。但仍有部分机构对5.5%的增长目标持悲观判断,主要是受到油价大幅上调、疫情持续爆发、地产下行态势未根本性扭转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高盛预计今年中国将增长4.5%,而瑞银将中国2022年GDP增速预期从5.4%下调至5%。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海外主流机构对美股持暂时性的谨慎态度,同时主张高配中国股票和债券,看多布油等能源品大宗。美股方面,海外机构普遍认为俄乌局势升级将继续主导美股市场情绪,美联储紧缩性政策的出台叠加企业盈利衰退的风险将会使美国股市承压。中国股市方面,中概股近期强势反弹,、摩根大通等海外主流机构一改之前谨慎观点,开始看多中国股票市场,同时认为后续稳增长政策发力将会给中国股市带来更大韧性及发展潜力。债市方面,基于中国政府债券的回报和风险分散作用,外资机构对中国债市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大宗商品方面,俄乌冲突升级以及各国对俄制裁加剧将导致全球供应链进一步紧张,推动全球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能源供应危机之一。如果俄乌冲突局面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油价继续上行的风险仍存。工业金属市场也正面临俄罗斯供应中断、新冠疫情影响产能等多重挑战,推高了主流机构对镍价、铜价的预测。同时全球避险情绪升温,推高黄金等贵金属价格。

下一篇:华康医疗:公司暂无方舱医院业务
上一篇:盐湖股份3月24日现21笔大宗交易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