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农商行IPO按下暂停键 业绩乏善可陈股东问题暴露
不过,作为第一家“加入A股排队银行序列的厦门本地法人银行”的厦门银行(6.740, 0.03, 0.45%),已于2020 年10月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而厦门农商行排队4年之后,又“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撤回IPO申请。
厦门农商行的前身为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后整体改制成为股份行,2012年7月16日正式挂牌开业。现有63家支行、1家直属营业部、1家专营机构(全国首家同业业务中心)。该行发起设立3家村镇银行以及厦门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截至2021年上半年,厦门农商行总资产已实现1326.27亿元。
数据显示,进入2021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攀升。根据2022年同业存单中披露的信息,截至2021年9月末,该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增加0.56个百分点。2021年11月末,该行的不良率又有所回落,截至2021年11月末为1.29%。
与此同时,该行的拨备覆盖率在下滑。截至2021年9月末,其拨备覆盖率由2019年的301.74%降至164.4%,下降了137.34个百分点,尽管这一指标在11月增至193.17%,然而综合来看,资产质量有所承压。
资本充足率水平方面,截至去年6月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03%,较年初的12.45%下降了0.4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22%、11.21%,较年初的10.43%、10.43%,分别上升了0.79个百分点、0.78个百分点。
对此,中诚信国际在评级报告中提到,“(该行)业务集中在厦门市,外向型经济结构及服务‘三农’、社区及小微企业的业务定位使其业务经营和资产质量容易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疫情影响下不良贷款面临一定反弹压力。”
据证监会官网消息,2017年12月19日,厦门农商行首次报送IPO招股书申报稿。2018年6月8日,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对该行的股权问题进行了问询,就厦门农商行的相关股权质押及冻结情况,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导致发行人股权发生重大变化的风险。
厦门农商行前十大股东中,前四大股东为厦门象屿(8.490, 0.30, 3.66%)资产、厦门港务(8.230, 0.48, 6.19%)控股集团、厦门国际会展控股、厦门国贸(7.260, 0.02, 0.28%)金融控股,均为国有企业;第五至第八大股东福建奥元集团、中融新大集团、厦门宏信伟业投资、厦门誉联集团,分别持有该行4.88%、4.72%、2.88%、2.81%股份。
最新的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已收到厦门农商行的撤回申请。对于撤回原因,厦门农商行向媒体表示,主动调整上市计划是基于股权优化目的,意在利用调整期着力梳理并优化股权,为下一步稳健发展和再次IPO申请筑牢基础。
“考虑到地方政府在该行改制时的股东引入、不良资产处置以及成立以来业务拓展等方面的支持记录,以及该行在当地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厦门市政府具有很强的意愿和能力在有需要时对该行给予支持。”中诚信国际曾在评级报告中提到,“厦门市作为经济特区和两岸金融中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区位优势为厦门农商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广州农商行、盛京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四家H股上市银行均是在“回A”过程中撤回,目前均未重新回到A股上市排队序列。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2月,广州农商行在A股上会前一天突然撤回IPO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