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a与alpha双杀,百亿量化集体大幅回撤
量化私募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在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之际,业绩突然出现整体回撤,部分百亿量化私募旗下明星产品也创出历史最大回撤。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11月10日,股票量化基金近一个月整体收益为-1.38%,其中41只基金跌幅超过10%。
其中,中性和指增产品回撤显著。对此,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分析,这波回撤,是由多方面原因叠加造成的。主策略中证500模型、其他策略如沪深300模型都出现了较大的同步回撤,而这些模型本身相关性并不高;另外,负基差也出现了急剧的收敛。因此,他分析,本次回撤,体现出的特点是指数增强产品在回撤,并且是指数beta与超额alpha双杀。中性产品也在回撤,有伴随着负基差的急剧收敛。由于指增和中性是国内量化策略中资金容量最大的策略类型,因此几乎所有主流量化机构都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聚宽投资总经理王恒鹏表示,⽬前国内的主流量化选股模型还是以交易数据为驱动,不适应的⾏情⼤约包括“流动性缺失”、“市场极端分化”、“风格切换过快”这⼏种,近期的回撤,后两者的原因更多⼀些。其中,他认为,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回撤⽐对冲策略回撤更⼤,因为除了超额回撤,更⼤的回撤幅度是来⾃指数的Beta回撤。
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分析,中性产品由于超额回撤的同时,最近基差收敛也很大,导致很多中性产品回撤都超过了5%。指增产品是由于超额回撤叠加指数回撤。在他看来,这本质上都是超额的回撤,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9月中下旬以来市场风格快速切换,市场处于小概率事件频发的阶段,量化基金风格上的暴露对超额回撤是主要因素,所以5-8月通过放开风格限制赚钱较多超额的机构最近回撤就很大。
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也认为,从策略上,部分偏离的量化本质,在行业和风格上有显著的暴露,阶段主要受益于行业以及风格动量,9月中旬以来,行业动量反转,风格切换频繁,尤其是高频机器学习一类的策略回撤相对较大。他表示今年市场上热钱很多,过于表现优异的策略获得了大量资金的青睐,管理人为了策略扩容被动降低换手,导致遇到极端风格转换突发事件时,模型持仓调整不及时而出现较大亏损。
不过,千象资产补充指出,短期贝塔部分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也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同时,近期市场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风格轮动,超50%支个股没有跑赢中证500指数,由于量化指数增强策略进行全市场选股,且持仓分散,强指数弱个股走势使得这段时间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相当高。
徐书楠也指出,长期看,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无效波动会变小,超额水平会不可避免地下滑,同时,超额的波动也很可能会增加。不能简单的以历史超额回撤水平作为对未来的预估,而应以更加合理的预期看待指增及中性产品的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