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海底电缆:“双碳”保障长期成长海风平价提速驱动中期需求

2021-11-11 09:23:22

  受益于“双碳”政策的推动,海上风电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展开。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至2021年底,我国将取代英国成为全球存量海上风电容量最高的国家。在海上风电产业链中,我们看好竞争格局相对较优的海底电缆环节。

  “十四五”海风装机有望维持高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测算,为了实现能源转型,将全球变暖在2050年限制在1.5℃以内,至2050年全球的海风装机量需达到2000GW。受益于我国充沛的海岸线资源,海上风电同样是我国实现“双碳”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结合各沿海省份政府官网和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数据梳理,“十四五”(2021-2025年)我国海上风电建设规划突破35GW,其中2021年预计装机量约为7.5GW,2022-25年的年均建设量约为7.3GW,需求较“抢装”的2021年份仍保持高水平。

  海上风电平价加速推进,中期需求有望超预期。10月中广核象山途茨海上风电场项目和华润电力苍南海上风电项目开标,容量共计680MW,两项目整机厂商最低报价分别低至3830元/kW和4061元/kW,相比于2020年中标单价下降约40%-50%,海风项目平价进程有所提速。

  海底电缆行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中长期需求的边际增长。相较于风机等设备环节,海底电缆的集中度相对更高,我们认为,由于海缆在制造工艺、产能区位、资金投入等方面壁垒较高,一般业务盈利能力较优质(毛利率约30-50%)。此外,头部海缆厂商普遍具备海风项目EPC能力,我们认为有望进一步打开企业的受益空间。

  海缆产品降价风险;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及建设不及预期。

  如何看待“抢装潮”后国内海上风电可持续性?

  10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坚持海陆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海上风电基地”。海上风电市场增速较快,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5.3GW;过去10年(2011-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的新装机容量的CAGR约为22%。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测算,为了实现通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技术为基础的能源转型,将全球变暖在2050年限制在1.5℃以内,至2050年全球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需要达到2000GW[1]。

  中国有望超过英国跃居全球第一大海上风电市场。世界最早的海上风电场于1991年欧洲丹麦建成,早年全球海上风电工程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截至2020年末,欧洲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占比全球70.4%(全球风能理事会)。欧洲海上风力资源丰富,平均风力远高于我国,且核电发展缓慢,因此领衔全球风电发展。我国海上风电起步于2005年左右,以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作为试点建立了亚洲第一座海上风电场。我国是海上风电领域的重要新兴力量,目前存量海上风电规模排名全球前二,且GWEC预计我国有望于2021年年底跃居全球第一。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数据,中国2020年新建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1 GW,占全球2020年新装机容量50.4%,新装机容量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末,中国累计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近10 GW,占全球总装机量28.3%,仅次于英国(占比28.9%)。

下一篇:上证早知道│公共充电桩数量10月同比增长近六成;科改示范企业将
上一篇:东方财富127018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