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涨幅限制

2021-10-11 21:02:53

  怎么算上证指数的累计涨跌幅

   按比例计算。 上证规定的最高涨幅是多少呀?

   一般股票涨跌幅都是10%,ST,*ST S*ST,S的为5%,权证无限制,将来的期指理论上也无限制但应考虑熔断时间 下列情况不设置涨跌幅限制 1 新股首日上市 2 股改后复牌首日 3 其他事项 一般对的股票(新股 股改后复牌首日股 公开网上增发股)或权证 盘中涨幅过大的会进行临时停牌和风险提示 上证指数跌涨幅怎么计算

   中国股票大盘指数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上证综合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以发行量为权数(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权平均法计算,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的股价指数。
具体看这里比较详细!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是哪年实行涨跌幅制度的

   应该是说股票实行涨跌幅制度是在何时实施的,实际上股票涨跌幅限制是在1996年12月中旬实施的,那时候刚实施这个制度时很多股票都出现了连续的跌停,实际上实施这个股票涨跌幅限制后也导致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每天的最大涨跌幅也受到限制,原因是相关的指数计算是依靠相关的样本股的市值变化进行计算的。 股市的涨跌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我的意思是比如大盘显示某一只股票的涨跌幅度,到底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一下是个人的一下愚见~
股票的上涨下跌从微观上是由于其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有人认为其价值被高估,也有人认为其价值被低估,而这种行为人的判断形成了股票价格的成交以及变动。市场上股票在每一时点都存在着价格的均衡,而这个均衡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此我先仅考虑每天的收盘价格均衡(其中先不考虑涨停板的股票,这样,每天收盘其实是一个近似均衡的)
一个重要假设:股票某一时点是存在内在价值的。(1)
由此,市场上行为人的判断其并不是按照其内在价值说决定的,正是这种对于价值不同的判断形成了成交。那么依据这个假设,市场上的行为人其实是非完全理性的,而他们的判断基于基本面,技术面,道听途说等(正如我们吧里就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正是这些不同的判断,形成了不同的“自己认为”的内在价值,而这个其实在经济学中也能够找到这样相同的例子,即我们对于商品的保留价格,尽管商品是有其内在价值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通过了自己的判断得到了一个我们认为合理的保留价值。我认为所有不同的个人内在价值的集合,在某个时间段中,形成了价格均衡,也形成了走势。我们假设存在股票A,考虑其某天的交易情况。设有买入者集合{B1,B2…Bn}以及卖出者集合{S1,S2…Sm}进行了当天的交易,其中包括挂单者(我们会在5档盘口中了解到一些)
我们首先考虑买入者Bi, Bi在某个t时刻认为其所认为的A的内在价值Pi*>P(当前股价)且其付诸于买入的行动,这就存在了一个交易部分,这所有的交易部分集合组成了一整天的交易。
现在我们关心的是Bi作出这个决定的本质,假设Si得出的Pi*是其对于信息集{INF_i1,INF_i2…INF_ix}的处理,即Pi*=U(INF_i1,INF_i2…)
我们可以假设F(x)=wi1*INF_i1+wi2*INF_i2+…+wix*INF_ix wi为其信息处理的权重,
且∑_(i=1)^x▒〖wi=1〗 若F(x)>0表面其判断是正确的,F(X)<0不正确。而通过(1)假设,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个〖F(x)〗^*是其真实的判断时点(包含了对于消息的权重分布),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判断中只要存在一个与〖F(x)〗^*中的权重大的部分的消息INF_t*呈现正相关,即使其他判断是错误的(权重较小),只要其F(X)>0,判断依然是正确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股票操作中每个人的判断实际上是基于自己对于消息的处理而形成的,考虑到人的理性程度有限且不尽相同,故这其中会存在一定由于理性程度各异而造成的股价偏差。 上证指数由谁控制?

   上证指数是由各个个股的涨跌控制的,具体可看:

下一篇:尚品宅配股行情
上一篇:韩国三星股票行情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