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收益率和股市的关系
国债收益率与股市有什么关系
国债虽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但是对市场的影响却非常大。国债收益率指标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国债收益率与国债价格的关系一般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国债收益率曲线模型的影响更难理解。
最简单的理解是——一切都是相对的。资本市场里,钱只有这些选择,债市收益率上升后,股票的相对吸引力就下降了。
债市和股市关系大吗
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债市对于股市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估值上。格林斯潘惯用标普500市盈率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的差距来判断股指是否存在高估。逻辑主要是,中长期国债和股票都属于机构投资的配置标的,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两者的收益率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关系。
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和股票的关系是什么
,股票,公司、、金融机构为追加资金而借债;募集资金做自有资本,用于公司的经营发展;投资人的权限有权取得利息,到期索回本金,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有权按股分红,要取回本金只能靠转让股票,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优先股除外); 发行人可以是国家、金融机构、地方公共团体、企业等;只能是股份公司收回本金的方式到期偿还时可以向发行者索回本金,也可以通过流通转让的方式;一般不能退股,只能通过市场上交易转让;风险与收益企业对负无限责任,收益与企业的经营好坏无关,风险小,收益相对固定且少企业对股票负有限责任,股息高低与企业的经营好坏挂钩,风险大,相对来说收益期望值大;偿还程度是一种债权凭证,还款是铁板钉钉,就算公司破产倒闭也不能少一个子。
谁能详细说说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
(一)市场我国的市场其实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开始建立。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经济极度困难,为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于1950年11月发行了为期5年、总额3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到1958年,为筹集建设资金,连续发行了5次共计35.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些的发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国家停止了国内外的举债活动,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81年7月我国才恢复国债发行,国债恢复发行后,企业也开始出现。1985年,沈阳房地产公司通过公募的方式向社会发行了5年期企业,拉开了企业发行帷幕。随后随着银行体系的改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相继发行金融,1994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发行政策性金融成为它们筹集资金的主渠道。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基本形成了国债、地方债、中央银行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金融债等十多个品种。但作为的流通市场,起步却相对较晚。1986年8月5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开办企业的柜台转让业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转让。在沪深交易所成立后,集中在交易所交易,形成交易所市场。但是的交易发生了一些违规事件,比如“3.27”国债风波以及后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通过“回购交易”等方式导致大量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造成股市泡沫。中国人民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要求商业银行退出沪深交易所市场,转而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由此形成银行间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交易品种最齐全、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其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95%以上,其交易主体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截止2010年末,银行间市场参与的机构有10235家,这些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二)股票市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最早的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拉开了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序幕,1990年和1991年沪深交易所的相继成立,2004年中小板市场以及2010年创业板市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从股票市场交易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上交易的产品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普通股、少量的B股以及股指,相对来说,交易品种显得过于单一,单一的交易品种不利于分散风险,也不利于活跃市场。从投资主体来看,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证监会在不断放宽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进入股票市场,在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但总体来说个人投资者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主力军。从市场规模来看,截止2010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有2063家,股票总市值达26万亿,流通市值19万亿,日均成交2千多亿,与交易所刚成立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美债与美股的关系
美国股票与美国的区别
股票与都是有价证券,是证券市场上的两大主要金融工具。两者同在一级市场上发行,又同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对投资者来说,两者都是可以通过公开发行募集资本的融资手段。由此可见,两者实质上都是资本证券。从动态上看,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与的利率和价格互相影响,往往在证券市场上发生同向运动,即一个上升另一个也上升,反之亦然,但升降幅度不见得一致。这些,就是股票和的联系。股票和虽然都是有价证券,都可以作为筹资的手段和投资工具,但两者却有明显的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
作为筹资手段,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
从收益方面看,在购买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获得固定利息,而不管发行的公司经营获利与否。股票一般在购买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随股份公司的盈利情况变动而变动,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无盈利不得。
3.保本能力不同
从本金方面看,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说连本带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债一样。股票则无到期之说。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归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产,还要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那时甚至连本金都会蚀尽,小股东特别有此可能。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
上述本利情况表明,和股票实质上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有价证券。二者反映着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权属关系不同,就决定了持有者无权过问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则有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5.风险性不同
只是一般的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比股票较低,股票不仅是投资对象,更是金融市场上的主要投资对象,其交易转让的周转率高,市场价格变动幅度大,可以暴涨暴跌,安全性低,风险大,但却又能获得很高的预期收入,因而能够吸引不少人投进股票交易中来。
另外,在公司交纳所得税时,公司的利息已作为费用从收益中减除,在所得税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属于净收益的分配,不属于费用,在所得税后列支。这一点对公司的筹资决策影响较大,在决定要发行股票或发行时,常以此作为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美债收益率上升有什么后果
美债收益率上升代表国际上的钱拿到美国去买债的利息会上升,一般美债被视为无风险利率,也就是全世界的无风险利率会上升。
一般会有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会导致一部分国际资金流向美国,对我国来说有可能会造成资金外逃,第二会导致刺激政策的作用减小,比如我们降息,本来是想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去投资,但是降息后,贷款收益下降,资金不投资,直接去美国买国债,结果降息反而是市场上的货币减少了。
其实要说清楚会比较复杂,国金的书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