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船舶市值
近代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简述 2005年6月1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介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开始,张广钦主任就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程作了简单介绍:
今年7月11日,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6月3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纪念日。中国造船业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开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经过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发展,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造船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纪元以来的两千年中,有一千五百年左右领先世界。600年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鼎盛,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但是,由于腐败,外敌入侵,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造船业已是奄奄一息。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工业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的自强振兴之路。经过20多年的奋力拼搏,中国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新世纪以来,船舶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达到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预计今年的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 中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和8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已成功进入液化天然气船建造市场,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目前,除豪华游船等少数船型外,中国已经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
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并大量为出口船和国内远洋船配套。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已开发和建造了20万吨级以上的浮式生产储油轮和多型海洋平台。 中国建造船舶中有70%以上是出口船舶,已经出口到了包括美、日、德、法、加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舶工业已成为中国机电行业中重要的出口支柱产业。2004年出口船舶达到560万载重吨,出口金额达到31.6亿美元。目前中国手持船舶订单中有85%以上是出口船订单。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防科工委负责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工作。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实行中央和省(市、区)两级管理方式,国防科工委设有全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
中国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对外合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引进了100多项船舶和船用设备设计制造技术。除了民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外,中国与欧盟、韩国、日本已建立了造船领域的间对线年,经国务院授权,我委与外交部、商务部组成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的新国际造船协定谈判,为建立公平、规范的世界船舶市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船舶工业用30年的时间,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又用了20余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当前,中国船舶工业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我们相信,再用10余年的时间,中国船舶工业一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为世界造船与航运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船舶在05年买入2000万到07年8月平仓能挣多少钱
两年之内他的收入也是比较可观的,但是运营正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的。
中国船舶股票05年的时候是什么价格
7 8块钱最高11.85
中国船舶 07年的业绩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好
不是特别清楚。
我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我只知道,今年我们全校就业最好的专业就是船舶的。
因为这块刚刚起步不久,而且居然国家有政策下来要大力发展船舶事业。
台塑集团是做什么行业的
王永庆是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型,被称为的“经营之神”,更是许多青年人最崇拜的企业家。
1954年3月,38岁的王永庆创立塑胶公司(前身称福懋塑料工业公司,1957年改为现名),生产塑胶原料PVC。以此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王永庆建构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台塑集团。
50年后的今天,台塑集团成为最知名的企业集团,也是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
到2002年,台塑集团共有近百家分子企业及关系企业,员工达7万多人,资产总额1.5万亿元新台币,资产净值与营业收入均超过7000亿元新台币,在企业集团中均排名第1位。到2003年,集团营业收入估计超过8000亿元新台币,6家上市公司以12585亿元新台币的股票市值高居第1名。
台塑集团经营事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炼油、石化原料、塑料加工、纤维、纺织、电子材料、半导体、汽车、发电、机械、运输、生物科技、教育与医疗事业等。尤其是在石化工业领域,建立起从原油进口、运输、冶炼、裂解、加工制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这在是独一无二的企业集团。
王永庆的投资事业不仅在岛内创造了许多第一与奇迹,而且早已将事业伸向工业大国美国,在美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90年代以来,王永庆又将目标投向了祖国大陆,虽然建立石化产业链的“海沧计划”失败,但仍在大陆各地建立了以石化原料加工为主的30多家企业与大型发电厂,而且还在两岸构建新的石化、汽车、钢铁、物流、医疗等重要产业,再创新的奇迹。
与此同时,王永庆看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景,开始在东南亚进行新的投资布局,将越南作为投资东南亚的中心。继在越南投资兴建南亚聚酯纤维厂、台化纺织厂与南亚聚丙烯薄膜厂后,台塑集团又在越南投资成立兴业公司,在面积达300公顷的越南同奈省仁泽工业区建立石化中下游工业基地,投资项目主要包括兴建纺织原料、多元聚酯、纺纱、纤维等石化中下游产业及自来水厂、发电厂等配套企业。到目前,台塑集团已累计在越南投资近5亿美元,未来进一步扩大投资。
可以预期,王永庆将在21世纪建成一个以、大陆、美国、东南亚为核心的全球事业布局,将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大集团。
庞大的“六轻工程”
王永庆从经营石化业中下游的塑胶产品起家,尽管早已在70年代就成为世界级的“塑胶大王”,但长期无法进入官方垄断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炼行业。王永庆为此奋斗了20余年,才在经济自由化的上世纪90年代初得以实现,在兴建第一个民营的“轻油裂解厂”即所谓的“六轻”(第六个轻油裂解厂),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实现了王永庆多年的石化王国梦。
“六轻”位于西海岸云林县麦寮乡。这是一个填海造地、兴建几十座工厂的巨大工程。该工程占地2600多公顷,一至三期工程已投资5400多亿元新台币,2003年已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再投资1250亿元新台币,前四期总计投资6650亿元新台币(约200多亿美元),是历史上最大的民间投资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后,估计可创造8300亿元新台币的产值,超过2002年新竹科学园区7000亿元的产值规模,未来“六轻”将成为与新竹科学园区齐名的另一个经济奇迹。
“六轻”四期工程完成后,将建成包括三座轻油裂解厂在内的80多座工厂,年炼油量将增加到2310万吨,日炼油量将超过50万桶;乙烯年产能提高到280万吨,丙烯产能达到250万吨,石化主要产品规模将跻入世界前五大企业。
“六轻”的整体经济效益更为可观,不仅为台塑集团带来巨额收益,而且对当地与总体经济贡献甚大。前三期投资总额所生产的直接生产总值达到6100亿元新,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产值1万多亿元新台币,对岛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达6.7%,建厂期间为中部地区带来了10万个工作机会,而整个产业链带动的工作机会更达75万个。
然而,近90岁的王永庆并没有就此停步,而是又提出投资近千亿元新台币的“六轻”五期工程规划,在投资发展石化工业的同时,发展半导体、平面显示器等高科技产业,使台塑集团未来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台塑“六轻”是的一个跨世纪大工程,被称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是王永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丰碑。
巨大的电力网
为了保证集团企业稳定的电力供应,及争取高利润的电力事业,台塑集团近年来大力发展能源电力事业。目前台塑公司、南亚公司、台化公司、台塑石化公司等都建立了汽电共生发电厂,另外还专门成立了麦寮汽电公司。为应对“电业法”的修正可能出现的变化,台塑集团未来将通过自有输电线路,连接各地电厂,建立“台塑电力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电力系统。
另外,台塑集团还在大陆建立了漳州华阳电厂与昆山汽电共生厂等,而且还计划扩大漳州电厂电及兴建新的汽电共生厂,增强台塑集团在大陆投资事业的用电需要。电力事业逐渐成为台塑集团又一个新的事业王国。
电子科技王国
王永庆是以石化业起家,建立起世界级的石化企业集团。不过,80年代后期,在长子王文洋的带领下,台塑集团逐渐进入高科技领域发展,而且在电子材料领域已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又进入显示器、半导体、网络科技等领域发展,正在建立起一个新的电子半导体产业王国。
经营石化下游产品的南亚公司是台塑集团第一个进入电子产品高科技领域的企业。1986年,任南亚公司第四部经理的王文洋主导,投资生产印刷电路板,并逐渐打出知名度,到90年代中期,已成为最大的印刷电路板企业。后来,印刷电路板事业逐渐从南亚公司分离出来,成立南亚印刷电路板公司,专门负责生产印刷电路板、铜箔基板、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业务发展迅速,目前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30亿元新台币,已是全球第二大印刷电路板供应商,预计2004年有望取代华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印刷电路板制造商。
1990年,台塑集团成立福懋科技公司,主要从事IC封装及测试等电子业务。1995年,南亚科技公司成立,由王永庆亲自出任,主要生产显示器、内存(DRAM)、半导体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台塑集团最大的高科技企业。目前,南亚科技公司资本额达275亿元新台币,股市市值超过600亿元新台币,年营业年收入达300多亿元新台币。1995年,台塑集团还成立小松电子材料公司,主要生产硅晶圆电子材料。目前,小松电子材料公司计划投资100亿元新台币,生产12英寸芯片。另外,2003年,南亚科技公司与英飞凌公司合作,投资22亿美元兴建的华亚半导体公司,开始生产最先进的12英寸芯片,预计2004年正式投产,年产能芯片5.4万片。这一切预示着,台塑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步伐加快,未来发展前景不可小视。
台塑光电公司目前投资160亿元新台币,规划生产年产72万台的电子显示器。同时,台塑集团还建立了台塑网络科技公司,正式进入网络领域。
目前台塑集团在电子、半导体等科技领域的规模还赶不上专业的高科技企业集团,但已初步建立起从研发到电子材料、显示器、动态随机存取记忆体(DRAM)、半导体制造与测试、光电、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电子科技产业体系,一个新的台塑电子科技王国正在诞生。
正在形成中的医疗健康养生体系
看好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台塑集团积极进军生物科技事业。2001年,成立长庚生物科技公司,由三房大女儿王瑞华担任总经理(丈夫杨定一任),负责中药与西药产品的开发,目前主要生产绿茶素、灵芝等30多种保健产品。2003年,长康生技公司开始评估在台的“香草药草生技园区”投资计划。2003年底,台塑生医公司正式自台化公司分割成立,王永庆的小女儿王瑞瑜担任总经理,主要开发生物医学材料,整合台塑集团在医药制造、长庚大学研发、长庚医院临床实验等三大资源。预计生物科技产业将成为台塑集团未来一个新的重大事业。
目前,88岁的王永庆开始积极推动“养生村世纪大梦”。王永庆亲自捐出大片土地,投资100多亿元新台币,兴建“长庚养生文化村”,计划通过“以工代金”办法,让老人在这里得以“活得老,做到老”,“安养”晚年。
加上长庚医院体系及长庚护校等医疗事业,台塑集团正在建成一个包括医疗、医药、医疗器材、生物科技、保健、安养等在内的医疗健康养生体系。
新世纪的工程规划
近90高龄的王永庆,似乎还没有停止事业的发展,还在不断规划新世纪的投资计划。2003年11月14日,王永庆提出一个更为惊人的投资建设计划,即打造“台北副都市”的世纪投资大案。
这一规划包括兴建桃园观音国际港、大型炼钢厂、汽车城、燃煤电厂、高科技园区、金属加工制造园区等项目,总计投资过1.26万亿元新台币。此一投资案将成为王永庆麦寮“六轻”工程之后,又一个惊人之举的世纪超级大工程。
其中观音国际港规划更具战略布局。观音港位于桃园科技工业区、观塘工业区及大潭工业区之间,海域面积达1200公顷,陆地800多公顷的范围内,初步规划总投资570亿元新台币,计划兴建27个码头的国际大港。若能顺利推动,未来台塑集团将拥有麦寮、观音、宁波三大港口,形成海峡的货物运输网络。
家族与集团领导布局
王永庆家族的祖辈,是清道光年间从福建泉州府安溪县金田乡移居今天台北县新店直潭的。王家在第一代祖先是王永庆的曾祖父王天来。其祖父是王天来四子王添泉。王永庆的父亲是王添泉的次子王长庚。王家在台早期主要以种茶为生,到了王长庚这一辈,开始了半农半商的生活。
王永庆15岁时离开家乡,到嘉义闯天下。这一去,竟改变了王家日后的生活,王家逐渐成业当地的有钱人家。王永庆创建台塑公司后,事业越做越做大,逐渐发展成为最具知名度的大企业,王家也成为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
今日,王氏家族亲友甚多,岛内外总计上百人。其中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是王氏家族的两大。
王永庆一生先后娶有三房妻室,大太太郭月兰未有生育;二太太廖娇生有两男三女,分别是王文洋、王文祥、王贵云、王雪龄与王雪红。三太太李宝珠则生有4女,分别是王瑞华、王瑞瑜、王瑞惠与王瑞容。
弟弟王永在娶有两二房妻室,共生育三子五女。
王文洋因一段婚外情打乱了王永庆接班部署,在王文洋被迫离开台塑集团之后,王永庆二房一系子女已基本淡出家族事业。目前除王文祥在台塑美国企业任职及大女儿王贵云在南亚公司任职外,二房其他子女均未在台塑集团内任职,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创出一片天下。二女儿王雪龄与简明仁夫妇创办大众电脑集团,已成为知名的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三女王雪红创建的威盛电子集团,已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业集团。长子王文洋则在大陆创建了宏仁集团,并在上海合作设立宏力半导体公司,开创半导体进军大陆的先锋。
王永庆三太太李宝珠一系全是女将,但在台塑集团中占有重要地位,三房长女王瑞华不仅担任台塑集团下属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而且是台塑集团“六人决策小组”成员,主要负责集团医疗、生物科技事业与美国的投资事业。
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一系则是台塑集团的主要家族管理成员,主要负责集团石化及相关事业。王永在长期任台塑集团总经理,长子王文渊已出任台化公司总经理,次子王文潮任台塑石化公司(负责“六轻”)总经理,两兄弟同时是集团“六人决策小组”的成员。
2002年,尽管王永庆宣布退休,不再过问集团的具体经营事务,但仍是集团与主要企业的,是台塑集团幕后的舵手与精神领袖。
为了台塑集团的长远发展,王永庆于2002年4月决定在台塑集团总管理处下成立“五人决策小组”,2003年王瑞华进入“决策小组”,并形成新的“六人决策小组”,各自分管集团不同的事业领域。目前“六人决策小组”成员分别是:台塑公司总经理李志村、台塑总管理处副总经理杨兆麟、南亚塑胶公司总经理吴钦仁、台化公司总经理王文渊、台塑石化公司总经理王文潮、长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瑞华。
在王永庆的接班布局中,由家族成员与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集体领导团队“六人决策小给”,作为集团接班的过度平台,逐渐由第一代的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的“二王体制”向第二代王文渊、王文潮兄弟为主的第二代领导班子过度,以便带领台塑集团迈向一个新的时代,继续实现王永庆尚未实现的众多投资计划与理想。
帮
中国股市里面有哪些是属于蓝筹股
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 蓝筹码一术语源自赌具中所使用的蓝筹码。蓝筹码通常具有较高的货币价值。股票成为蓝筹股的基本支持条件有: (1)萧条时期,公司能够制订出保证公司发展的计划与措施; (2)繁荣时期,公司能发挥最大能力创造利润; (3)通胀时期,公司实际盈余能保持不变或有所增加。 蓝筹股指多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的、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此类上市公司的特点是有着优良的业绩、收益稳定、股本规模大、红利优厚、股价走势稳健、市场形象良好。 在海外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二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和杜邦化学公司等股票,都属于蓝筹股。 蓝筹股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变及经济地位的升降、蓝筹股的排名也会变更。据美国著名的《福布斯》杂志统计,1917年的100家最大公司中,目前只有43家公司股票仍在蓝筹股之列,而当初最蓝、行业最兴旺的铁路股票,如今完全丧失了入选蓝筹股的资格和实力。 在股市中,最有名的蓝筹股当属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的汇丰控股。有华资背景的长江实业和中资背景的中信泰富等,也属蓝筹股之列。中国大陆的股票市场虽然历史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蓝筹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