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有多少上市公司
青岛海尔有多少个公司
您好!招行信用卡的申请审核是通过系统综合评定的,参考的因素会比较多,比如工作、收入、稳定性、个人信用等各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单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可能您当初申请的时候所附的资料未能全面的显示您的个人情况,所以导致了申请未能通过。另外,国内的个人信用记录制度还未完善,各家银行在审核信用卡的时候都是通过内部评定,而在标准的设定上也会有所不同。您可致电要求重新审核,希望您能提供给我们更多的参考资料。如果您目前不愿再附上资料,您也可以在初次申请的6个月后重新提出申请。
若您仍有疑问,建议您通过信用卡智能服务平台,随时随地解决信用卡问题。点击此处查看详情>>
海尔到底是国企还是私企
中外合资的,外方是德国海尔集团,国有企业转型的合资企业。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线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海尔集团有几间上市公司?分别注入了哪些资产
现在还没有.
海尔集团的股权结构
海尔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股权结构
海尔集团下属有两家上市公司:青岛海尔(A股上市)、海尔电器(上市)。
海尔集团战略布局上的动向:
青岛海尔(沪600690):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冰箱、空调业务
海尔电器(HK.1169):将集成海尔集团的所有手机、洗衣机业务,并且有可能最终控制青岛海尔(沪600690)
金融领域:海尔财务公司、海尔纽约人寿、长江证券等
海尔集团及其关联企业的股权结构:
公司名称
直接控制方
性质
海尔集团公司
海尔投资
海尔资产管理协会
青岛海尔(沪600690)
海尔电器国际
海尔电器国际
海尔集团
海尔电器(HK.1169)
海尔投资
海尔资产管理协会
??法人社团??
张瑞敏占海尔多少股份
海尔是国企(国家控股)。张瑞敏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党委书记,有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称。
应该是持有一定股份,但肯定不是很多,具体的量和比例没有公开资料。
国企领导是国家干部,退休了是有特殊待遇的。
海尔集团公司是外资还是中国民营企业?
应该是股份制,海尔原本是国企,现已改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