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研究建立粤港澳统一碳市场

2021-09-10 10:06:08

  近日,港交所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金融主管许淑娴在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时表示,香港难以建立一个独立的碳排放限额市场,因此正与地区性的广东及深圳碳交易所沟通,希望借助对方经验,研究建立粤港澳统一碳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鲸平台智库专家杜欢政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为更好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需考虑整体市场的协调性、统一性。港澳地区以贸易和服务业为主,碳减排的体量有限,一体化统筹能够更好的发挥规模效应,提升碳减排效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此前在公开活动上介绍,香港将致力争取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希望在减碳事业中履行香港责任。早在2017年,特区政府公布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公布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随着各项措施相继落实,香港正迈向在2030年把碳强度从2005年的水平减少65%至70%的目标。

  在此之前,2011年,我国就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截至2021年6月,这些试点省市的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就广东省数据来看,广东自2011年起探索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年底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6月底,广东碳交易市场配额现货累计成交1.89亿吨,占全国各区域碳市场总量的38.46%,累计成交金额41.73亿元,占全国的35.84%,均居全国各区域碳交易市场首位。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国家能源、环境和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中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的碳市场建设仍在探索和变化之中,未来纳入的实体也会越来越多。预计第二批首选的应该是钢筋和水泥,最多再加上氧化铝,从这个角度来说,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也是十分有优势的。同时,广东在数据、实操、市场运作、拍卖以及监测等多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粤港澳统一碳市场的成立,将融合香港、深圳金融机构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实现强强联合,把碳排放交易市场继续做大,也利于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还没有的一些交易模式先试点。”张中祥表示,如果粤港澳统一碳市场成立,希望能够兼顾到更多的企业、金融机构,让香港和澳门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粤港澳的深入合作。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财经研究中心主任陈波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在全国碳市场启动的背景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的建设就必须有新的亮点和思路。全国碳市场是我国碳定价的主要场所,但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等均会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

  因此,陈波认为,大湾区碳市场应当在这一基础上,以流动性为目标,作为全国碳市场的补充,优化我国的碳定价机制,同时要加强我国碳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包括信息披露,标准制定,甚至国际交易等。此外,建议将碳普惠、碳金融作为其发展重点,促进碳交易市场的产品完善。

  杜欢政认为,粤港澳统一碳市场的重点在于,碳减排行业不同,会形成碳市场总体交易体量不同。同时,鉴于港澳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同,绿色减排技术也会不同,因此碳减排的计算和核审所考虑的因素也会更多元。最后,鉴于港澳市场的国际化,两地的交易机制也需要一定的差异化设置。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碳市场的总价值,较对上一年增长了近20%,达到2290亿欧元,连续第四年创纪录增长,相等于2017年总价值的5倍多。主要碳市场的价格,也因预期的排放上限收紧而上涨。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占全球价值的近90%,单计2020年,欧洲碳市场就有超过80亿个排放配额易手,较2019年增加近20%。

  对于如何建设粤港澳统一碳市场,杜欢政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要建立粤港澳碳减排专项小组,协调粤港澳间交易的具体事项;适度创新粤港澳碳交易规则,以粤港澳为窗口,为今后国际碳排放交易的开放奠定基础;在粤港澳市场试点,发布与国际对标的方法学;厘清港澳市场碳减排的重点行业,明确突破口等。

  杜欢政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之一,需要从全方位、各角度全面推进一体化建设。低碳绿色发展是中国转型的强大推动力,香港碳交易市场作为其重要载体,无论从体量、产业、政治的角度都应融入一体化战略。

下一篇:水井坊全新发布1399元瓶升级版典藏
上一篇:文华财经监管,广发期货能用文华财经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