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ah溢价,为什么ah股溢价率那么大

2021-08-30 07:56:19

  1:哪些是沪港通概念股

  沪港通概念股: 有色金属:
000898 鞍钢股份 000962 东方钽业
600377 宁沪高速 600459 贵研铂业
600585 海螺水泥 000693 华泽钴镍
000338 潍柴动力 000630 铜陵有色
601186 中国铁建 000758 中色股份
601318 中国平安 000878 云南铜业
601601 中国太保
600600 青岛啤酒
601390 中国中铁
601800 中国交建

  2:a股和h股,溢价率怎么计算

  闪牛分析:
H股显示价格当然是港元计价的,因为港元和人民币是有汇率的,所以你可以把H股股价折成人民币计价也可以把A股股价折成港元计价,折算完成后,就会有价差,H股股价折算后比A股高,这就是溢价。
A股与H股走势相反
自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全球股市普遍大涨,市场普遍预期节后A股市场将迎来补涨。不过,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券商板块在国庆假期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却高开低走,从跳空高开2.64%到收盘时微跌0.01%,收出一根大阴线。而为近两日,券商板块在各大板块中涨幅排名仍然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比A股早开市三个交易日,10月份以来港股的涨幅遥遥领先于A股,其中,中资券商股涨幅也相当明显。据统计,10月份以来,9家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券商中,华泰证券H股、招商证券H股和广发证券(000776,股吧)H股分别上涨了4.86%、4.48%和4.17%,而这三家券商的A股在此期间的涨幅则分别为-3.93%、-2.38%和1.11%。而其余6只“A+H”券商股的情况也类似,由于H股的涨幅远超A股的涨幅,10月份以来,这9家券商的AH股溢价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中信证券(600030,股吧)溢价率最低
与多数公司先在A股上市再申请H股上市不同的是,中国银河和中原证券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今年年初才登陆A股市场。由于港股估值偏低,而A股素有“新股不败”的神话,中原证券和中国银河A股上市后其AH股溢价率就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几家“A+H”券商股。
10月10日,中原证券H股中州证券收于3.74港元/股,如果以当日汇率计算,约等于3.15元/股。而中原证券10月10日的收盘价为9.27元/股,以此计算,中原证券的AH股溢价率约为191.37%,回落到200%以内。
一直以来,AH股溢价是常态,在两地上市的公司中,截至10月10日收盘,A股相对于H股折价的仅有3只,绝大部分公司的A股较H股都有所溢价。具体到9只“A+H”券商股而言,A股相对于H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溢价。据统计数据显示,中信证券A股相对于H股溢价率最低,为20.53%,广发证券其次,为27.16%。
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a股和h股票溢价率之间有关系,股市行情变幻莫测,所以炒股千万不要盲目操作,由上述内容我想大家都知道a股和h股票溢价率之间的关系了,希望股民朋友如果炒股中遇到这种情况,心里要懂得它的含义。

  3:为什么港股券商股估值很低

  因为申万的业务多在内地,第一上海跟大福的业务多在,这就跟A股的市盈率跟H股的市盈率要高一样。两个经济增长速度不同的经济体,正如是两间前途有别的公司,前途好的给高一些溢价,这个意思了。

  4:如何理解中国股市特殊的风险偏好

  中国A股市场不过是一个成立20多年的“婴儿”市场,所以我们的股市现在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现象也能理解(注意是不合理而不是无效),本来中国股市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国有企业脱困,并且直到今天,市场仍有这样的诉求(相比当初已经大幅改变)。
所以,我们不能盲目的把成熟市场的投资准则用在中国股市的投资上,我们不得不面对中国股市的一些特殊的风险偏好。当然,任何“成功”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如果能理解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投资成功。
简单来说,中国股市最特殊的一点是:整体市场的估值一直以来都处在非常高的状态。当然这个高估值的状态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同板块间不断切换的(比如07年的大蓝筹泡沫,09年后的小盘股泡沫)。
事实上往前看20多年,在A股的主流资金在大部分时间里对大部分股票一直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而非基本面投资。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你买入股票的理由无非是因为分红、股价被低估、未来高成长等因素。
但不幸的是,如今一大批A股的盈利与上市之初相比没有大的变化、甚至大幅倒退,也没有任何的分红,从基本面看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和成长性,比如主板的上海物贸、氯碱化工这类僵尸股,粗略估算一下这类股票主板至少三五百只吧,创业板以后也会出现的)。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依然享有很高的估值在上市,为什么因为A股没有退市,IPO又受限,所以场内资金可以不断的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一轮又一轮,并其一些垃圾公司还有收购或被收购的预期。
再比如,很多股票在B股的价格非常便宜,还记得之前差点退市的闽灿坤吗它的市值可能是B股最小的公司,虽然它还在盈利,但不会有人花几个亿将它私有化,除了估值贵的因素外,大股东更需要的是维持一个上市公司的资格。因为只要不退市就有机会继续”传销“下去,而很多公司一旦退市了,即使只有原来1/10的价格,也没人愿意买了。
所以我们的股民在过去的时间里,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这些公司传来传去,使得这些公司的股价不断的波动。这些股票,作为公司他们没有任何价值,涨跌几乎无关公司的基本面,他们存在的意义仅仅就是赌桌上的筹码,供大家击鼓传花之用。
并且这种市场偏好存在的时间越久,预期就会越来越自我强化(正反馈),并且A股的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也会利用了市场的这种情绪,不断地搞题材、搞重组,有的甚至还自己参与坐庄操纵股价(当然是为了维护上市的地位,或者想要高位减持、增发圈钱),不断上涨的股价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预期。
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大股东维护了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时也“改善了生活”,而小散户获得了投资上的“浮盈”。只要韭菜还能不断的入场,这个正反馈的击鼓传花的游戏就能一直玩下去。
也因为A股的这种高估值和题材炒作的劣币环境长期存在,所以坚持传统投资准则的投资者在投资A股时都会有很强的挫败感,因为你辛苦的研究换不来正确的逻辑兑现。低估的股票会长期低估,做价值投资的很难等到价值的回归;而高估的股票也会长期高估,做成长股投资的几乎等不到便宜的买入机会。
就拿这几年的行情来说,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确定性越高的股票获得的溢价越大(小市值题材股代表),反之确定性越高的股票获得的溢价越小(大市值蓝筹股代表)。并且因为市场的投资者倾向追求那些短期无法证伪的故事,乐意将股价推至泡沫,所以A股的投资者都喜欢追涨杀跌,价格和趋势比价值更重要。
特别的,在2014年末这波指数大涨行情之前,A股出现了极端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少数的大市值蓝筹股相比较成熟市场的蓝筹股在估值上也具有优势,而另一方面除掉少部分的大市值蓝筹股,整体市场的估值贵的离谱(特别是以新兴产业、题材股、ST壳股票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具体的数据如下(我以港股和美股做对比):
截至2015年2月13日,A股近2600家公司,PE>100或亏损(TTM&扣非)的公司共有1154家(PE大于100的公司592家),占比45%,PB>5的808家,占比31%;而PE<10的33家,PB<1的12家。
港股近1790家公司,PE>100的公司只有50家,而亏损的公司比较多有544家,PB(预测值)>5只有20家。而PE<10的有489家,PB<1的有157家。
纽交所总共3854只股票:PE>100的111家,亏损的506家,合计占比16%,PE<10的270家,占比7%。纳斯达克共有3419只股票:PE>100&亏损93+1202家占比38%,PE<10的171家,占比5%(来自Google Market Screener数据,不一定准确,且没有PB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PE>100的公司在港股和美股是非常少的,而A股的估值显然要远高于成熟市场。
或许有人会想A股的公司成长性更高,所以估值更高,那么继续加入ROE和ROIC的对比:
A股ROE(TTM)大于15%的有342家,占比13%,ROIC(TTM)大于15%的有203家,占比8%。其中还包括125家新上市的公司(新上市公司ROE和ROIC普遍较高)。
港股ROE(TTM)大于15%的有394家,占比22%,ROIC(TTM)大于15%的有202家,占比11%。
纽交所ROE(TTM)>15%的635家,占比16.5%,ROIC(TTM)>15%的255家,占比6.6%。NASDAROE(TTM)>15%的434家,占比12.7%,ROIC(TTM)>15%的256家,占比7.5%。
可见,A股的成长性并没有高于港股和美股,甚至比她们更低。
再看A股不同风格板块之间的估值对比:


其中创业板整体估值接近80倍PE、6倍PB,一些新兴产业的公司动则PE100倍以上,PB10-20倍。并且不仅仅是创业板,除掉少部分大蓝筹外整体市场的估值一样惊人的贵,各种题材股、垃圾股满天飞。
反应非权重股指数的中证500指数的市盈率高达40倍(PB等于3),整个沪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数为45倍左右,相比之下,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对应的市盈率中位数分别为17倍和19.3倍。
甚至,在大蓝筹股中也不乏泡沫严重的品种,比如因一路一带概念炒高的基建、铁路(南北车、马钢、中冶、中铁A股远高于港股,甚至贵一倍),券商股更是泡沫严重,几个龙头券商都接近全球大投行的市值了。
另外,航运(中远洋、中海集运)、有色(中铝、江铜)等大蓝筹泡沫也非常严重,A股溢价都在50%以上。其他上证50的大蓝筹不说泡沫,估值相比港股也没有优势,五大行A股平均贵20%。来看AH同股同权的上市公司对比(这只截止2014年12月30日的数据,2015年1月大部分蓝筹股的差价进一步拉大):


从AH的对比上不难看出,市值越大的公司,A股溢价越小,而市值越小的公司,A股的价格数倍于H股。
另外,在2014年末这波蓝筹行情之前,AH溢价指数是低于100的,港股的大蓝筹整体要溢价A股,也就是说,A股的蓝筹股在2013年和2014年大部分时间里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AH溢价指数如下(注意影响AH溢价指数的主要是大市值公司):

但在2014一波疯狂的主板指数行情之后,A股已经整体溢价H股30%之多了,在有沪港通的前提下,也没有出现资金向估值更低的港股流动的趋势。为什么这肯定不能用两地在基本面上的不同理解来解释了。
想一想,如果A股的小公司现在立马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定价会是多少或许PE\PB等指标在A股大多数时候是不能以国际标准来衡量的(这里多说一句,很多人还孜孜不倦的为小盘股高估寻找逻辑,这其实是很荒谬的,一个人是胖子还是瘦子一眼就能看出,再讨论300斤算胖子还是350斤算胖子根本没有意义)。
综合上面几个对比和数据,显而易见的是,A股整体的高估非常明显,其中小盘题材股、新兴产业股、壳价值股的估值最为离谱,并且A股的蓝筹股也并不是那么的便宜了。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A股的估值体系和成熟市场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市场是无效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虽然影响市场整体估值体系的原因非常复杂的,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把它简单的归纳为:人口结构、市场构成、资金成本、资金利率、市场体制、特殊的社会环境、体制的合力作用。
1市场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
发行制度方面,由于证监会爱民如子,害怕散户不能接受注册制后天量的供应,所以总是暂停IPO或控制发行数量,另一方面还要人为的压低发行价,于是,在新股的供应量不足且发行价大幅低于市场平均估值的情况下,少量的新股上市既不能影响现有市场的估值,反而在上市后遭遇爆炒。
还记得创业板刚开放时新股无论多高多离谱的估值都能发出去,且大多不会破发,而2014年下半年的新股在人为调控发行价的情况下,出现齐刷刷的44%+N个涨停的奇葩景象。
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A股这样的IPO市场,我认为这就是IPO管制的必然结果,如果新股完全实行市场化,想上就能上的话,那么情况会完全不同。很多新股会破发,更多的老股(主要是中小板+创业板+主板的高估值小盘股)会面临巨大的估值重估的压力。
退市制度方面,由于A股几乎没有退出机制(特别是07年之后退市的股票屈指可数),即便买到的垃圾公司最终真的要退市了,只要有人去证监会闹一闹,国家自然会想办法帮你兜底(爱民如子)。一样有人帮你兜底。所以股票的壳价值一直居高不下。
过去20年,你只要建立一个ST(或市值低于20亿)的组合,你不仅能跑赢任何指数,更能取得近30%的年化收益(20年年均30%是什么概念,好好想想)。既然绝大多数的垃圾股最终都会暴涨(借壳重组、收购资产),那还有什么理由阻止大家去呢
法律制度方面,由于我国的证券法很早就颁布了,其中很多法律法规已经不再适用,比如企业欺诈上市或财务造假的问题,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依据是《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即:“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高只有60万的罚款,并且没有退市的要求,那么很难阻止企业造假的冲动,毕竟造假上市可以换取几个亿甚至更高的利益。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大股东内幕交易,弄虚造假的违法的情况,散户拿大股东根本没办法,诉讼无门。
在市场制度的建设上一直不能有效的执行,也无法给市场稳定的预期(朝令夕改),所以进一步加剧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所以,进一步导致了估值的错误定价,并且这种错误定价无很长时间都无法修复,股票价值回归的唯一途径就是市场情绪和偏好的改变。
2市场环境——散户为主
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个人投资者近9000万,其中50万元人民币以下投资者完成的交易约占股票交易总量的60%。个人投资者在交易金额中占比八成以上,而美国个人投资者比例在5%,大概是25%,同时A股换手率是和美国的10倍以上。
散户比例高是所有股市成立早期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因为这个时期衍生品市场不够发达,同时老百姓也没有其他足够的理财渠道,并且国家对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又不够,成熟市场的资金对国内投机环境影响很小。
另一方面,A股的投资者并不是传统认识中的风险厌恶者,而是风险喜好者。所以A股市场特有的逻辑是不确定性越高、风险越高的品种估值就越高。为什么全民赌性很重,只争朝夕呢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20岁左右和40-50岁的人风险偏好最高,因为20岁的人没有资本基础,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国家中40-50岁人口占比如果在上升周期通常这个国家资产泡沫比较高,日本在1965-1990年前后40-50岁人口上升比较厉害的时候,股票、地产都出现大幅飙升。
接下去随着年龄上升,风险偏好会下降,中国40-50岁人口的上升周期是1988年到2012年,所以,不难理解市场风险偏好很高。并且主题投机盛行,因为简单粗暴的逻辑更容易被没有专业知识的散户接受,并转换为实际操作。例如:奥巴马连任,澳柯玛涨停;李天—螵娼被抓,天—股份跌6%;情人节,东方宾馆涨停……
3市场利率——国内无风险利率长期在10%以上
比如唱起来几乎没有一个债券违约,垃圾债动则10%-20%的收益率,而优质债券只有3%-5%的收益率,那么在刚性兑付的基础上,为什么不买20%收益的垃圾呢大家的心理越来越强,都在找高风险资产。因此蓝筹股等低风险的资产没有吸引力,而同时A股又相对封闭,人民币没有国际化,外资无法用低成本资金抄底高分红股票。
4体制
往大了说中国股市也是国家体制的映射,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的股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股市。想一想为什么美股会长牛,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有跟随时代潮流的公司在上市,而被时代淘汰的公司在退市,所以纵使时光荏苒,美股依然常青。
反观A股,什么公司能上市基本领导说了算,而退市也更是如此。A股长期以来都是权贵们鱼肉小散户的场所。但大多数投资者依然选择蒙住自己的双眼,视这些问题而不见,甚至一直在做着“中国梦”,频频期待牛市的来临。
牛市真的来了又如何只要体制不变,一切牛市不过是过眼云烟,牛市只会消灭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大家期待的牛市是什么,反正我期待的牛市肯定不是一个政策主导的暴涨暴跌的短命牛市,而是一个在健康的市场/国家体制下,企业治理优秀、基本面向好、估值体系合理的长期向上的牛市)。
综上,A股的高估值并不是市场无效的表现,反而是在种种客观条件下市场必然的选择。很多人总是抨击A股市场如何如何糟糕,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过,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市场制度、投资者构成、体制等条件下,或许当前的A股市场已经是“最理性”的了(曾经我也是其中一个)。
在出现根本的变革之前,拿其他成熟市场的股市和中国股市进行比较显得毫无意义,因为市场相对自身环境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换句话说,市场本身并没有错,因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市场的运行方式,认为市场错了不过是投资者对“环境”的失望预期罢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投资A股就一定要与这个不成熟市场下的种种奇葩偏好“同流合污”,就如本节文开头所说,任何“成功”的投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们如果能理解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投资成功。
当然在我眼中的“成功”和大多数A股投资者不同,我追求的是:长久稳定的收益(我的“三好”投资理念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稳定的收益,而“稳定”是指风险和收益的最优平衡,简单表示就是价值at风险),而大部分人追求的是“朝夕瞬间的美好”。
未来会怎么样
虽然过去20多年来A股一直处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风险偏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我认为随着国家的改革与进步,资本市场也在改革与进步,A股会变得越来越成熟。并且,我认为这一天越来越近了,或许未来5年之内就能看到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在未来10年内,中国将的人口结构将会出现巨变(中国20-64岁劳动力2015年后开始负增长),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开始下降。其次,各种衍生品,如个股期权、转融通(加强融券力度)、小盘指数的股指期货等未来也会不断地推出,做空将会变得更为便捷。
最后,市场制度也会在未来出现大改革,2014年已经看到些许苗头,严格的退市制度已经开始实施,注册制更是提上日程,预计会在2015年正式开始,而证券法的修法也会在2015年完成。我个人认为注册制会是改变中国股市当前高风险偏好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当前不开放注册制的情况下,每年都有数百家企业排队上市(500家为基准),那么注册制开放后至少每年会有近千家的企业排队上市(近千家只是我粗略估算的结果,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的特殊性,资源错配的现象特别严重,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最难,所以注册制后企业一定会积极的上市,当然从这个层面理解,注册制也是国家为中小企业铺的路)。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在“筹码”的供应量大大增加的情况下,击鼓传花的“市值传销”游戏注定会玩不下去,因为有更好更便宜的“筹码”源源不断的上市。
想象一下,按照每年1000家的上市速度,三年之后就会有3000家公司(即便按照300家/年的速度,也有1000家),3000家公司你光看一遍名字就要花很久的时间,更别说熟悉基本面了。
上市公司想要让你记住公司股票的名字都很难,更别说向你“传销”股票了。所以现有支撑高估值股票的逻辑将不复存在(“故事+筹码”的稀缺性消失),即便是因为基本面优秀而享受高估值的股票,其高估值也会被源源不断的“筹码”给稀释了(“钱”分流了)。
此外,壳股票将会变得毫无价值,因为相比借垃圾壳的成本,直接上市更划算。另一方面,如果退市能够坚决执行,会进一步打击没有基本面支撑公司的估值。可以预见大量垃圾公司最终成为仙股。
对于散户来说,投资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即便不考虑大量的退市,在每年近千家的IPO的情况下,散户根本无暇顾及那么多进进出出的股票,慢慢退出市场是可以预见的。
我预测,未来5年,A股的估值体系会彻底打破重建(比如确定性大的优质蓝筹股获得溢价,而确定性低的垃圾股将获得折价)。我乐观的相信A股的市场制度会建设的越来越好,迎来真正有质量的长期牛市(如果不乐观的话我早就彻底告别A股投资港股和美股了)。
但就目前来说,在估值体系没有彻底打破重建之前,在市场制度(发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规)、市场构成、市场偏好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绝对不可能再诞生一轮指数或个股的牛市,只能说下跌空间有限。并且我悲观的认为,随着IPO的批量发行、注册制的临近、经济转型的阵痛(旧经济开始长期萎靡,新经济青黄不接),A股将会继续熊途漫漫,当然就目前蓝筹股的估值,我并不看空指数。
乐观的情况下,指数或许能依靠大蓝筹的稳定而横盘或继续小幅攀升(慢牛),但个股的超级大熊市将无可避免(或者可以退一步想,如果在注册之后高估值的股票继续牛市,那会是什么样的市场状况可能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想,虽然长期看,常识告诉我们,泡沫的结局已经注定,但具体要如何演绎,上帝都猜不到,谁让我们既有全世界“最优质(低估值+高ROE)”的蓝筹股,也有全世界最贵的“整体个股”(也可以说成“非蓝筹”)。未来几年的A股注定异常精彩,好戏不断。

  5:为什么潍柴动力2017年7月AH股溢价率

  潍柴动力2017年七月份哎呀,耻骨的溢价率达到了50%,非常大

  6:AH股 折价溢价 的意义

  其实目前来说没有意义,只是媒体上用这个的差价去说明A股的高估价和低估价而已。
一只股票2个市场,虽然是同一个公司,不过分红的机制,定价的机制却是不同的,加上股票的购买货币不同,是会有溢价的现象。
如果以后AH股可以互相转换流通了才有意义。

下一篇:东方能源股价多少
上一篇:云南白药泰邦福利,云南白药价格表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