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首次揭开月背演化历史
中国科学院 7 月 9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系统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一年来取得的系列成果,四项研究成果北京时间 7 月 9 日晚以封面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这四项科研成果中,最新发表的基于此,科研团队提出了该区域玄武岩源区物质的两种可能的形成原因:从报道获悉,除了最新发表的这一成果外,样品返回地球一年来,我国科学家通过嫦娥六号样品还取得了多个首创性关键进展:
揭示月背在约 42 亿年前和 28 亿年前存在两期不同性质的玄武质火山活动,表明月球背面可以维持持久的火山活力;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 28 亿年前发生过反弹,指示月球发电机磁场并非单调衰减而是存在波动;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发现其显著低于正面月幔,指示月球内部水分布也存在二分性。
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样品还取得了其他许多科学突破。例如: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