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通信套餐免费升级”,诱导升级、隐性扣
“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这些看似优惠的通信套餐广告,实则暗藏消费陷阱。
“新华视点”
营销套路多,消费者频踩坑
大家经常能看到身边一些人反馈,称自己会在某段时期频繁接到运营商营销电话,被告知可“免费升级”或“降低资费”,但实际情况却与宣传不符,其背后就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
广东东莞的王女士接到某运营商电线 元,并要求提供验证码。王女士在确认来电号码为官方号码后提供了验证码,却被开通了 6 元增值服务,套餐资费并未更改。
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
江苏常州的汤女士接到某运营商电线 元优惠套餐即将失效,需升级至 89 元套餐,否则下月将恢复原价 219 元。汤女士“升级”后,被官方客服告知其原套餐可自动延续。
声称“免费”,实则扣费
广州的谢先生接到运营商营销电线G 通用流量包。次月,谢先生的线 元流量包费用。
同时,“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运营商营销相关投诉达 800 多条,涉及电话诱导消费和霸王条款等方面。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的对此,运营商内部人士向运营商营销渠道一般分直销渠道、代理渠道、电商平台等几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经营压力逐步传导至这些营销渠道。
河南某代理公司前电话营销员透露,一些员工专门忽悠老人,一天可出 30 多单,一半以上为老人。
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要求客服人员在客户确认下单后,才“温馨提示”违约金等重要条款信息。
表示,与线下营业厅相比,电话营销存在取证难、证据认定复杂等问题,消费者维权难度较大。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实际上,针对电话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等问题,相关部门多次出台规定。
2018 年 8 月,工信部印发“运营商授权第三方公司开展营销活动,需对其行为负责。”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运营商应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营销人员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