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解民忧,社区电动车充电桩“上岗”
充电口事情虽小,市民却十分关心。方便轻巧的电动自行车是很多居民出行的首选,但随之而来的是“充电难”“停放难”等新问题,令不少居民头疼。
老旧小区,有人为了充电架起“飞线”,或者干脆把电池拎上楼;高层小区,直接把电瓶车推入电梯上楼充电……种种违规行为给小区居民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自从小区安装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方便又安全。”家住景都小区的杨女士骑着电动自行车回家,径直来到小区的智能充电桩区域,停稳、插电、扫码、充电,一气呵成。
今年以来,住建局从群众生产生活的堵点难点入手,直面问题、综合施策,大力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建设。截至目前,启东市对南苑二村、景都小区、万豪花园、团结新村等8个居民小区进行改造,设置充电棚43个,充电口720个,现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有效缓解城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
充电桩建设工程事小但影响面广,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只有以群众意愿为工作出发点,才能把“小”充电桩做成“大”民生工程。住建局、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依托大数据科学分析,实地,根据居民小区楼座建设布局,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充电桩选址工作,既保证全面覆盖,又方便居民充电需求。
在景都小区现场看到,该电动车充电停放区约占地40平方米,一排排智能充电桩上分别设置了插座,可供20台电动车同时充电。每个充电棚内有操作说明,每个插座上标明编号和二维码,停放处一侧还悬挂灭火器,现场陆续有居民前来充电,连接充电器、扫码、充电,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充电桩充满自动跳停,可防过充。”据充电桩技术人员介绍,该技术对电动车电池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小小充电桩的推广建设,使得昔日群众心中的“烦心事”,变成干群关系的“连心桥”。日后,启东市将根据居民意见逐步向各小区推广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