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合并并购(阿里巴巴收购财通证券)

2022-12-15 15:26:56

  国内如何才能买到阿里巴巴的股票?

  阿里巴巴是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也就是说想没阿里巴巴的股票必须通过美国的证券公司参与。主要有以下方法:

  1、开通美股账户,直接购买。首先要选择一家有资质的券商,可以选择网络券商,也可以选择美国本土券商,比如十大投行之类的。之后按照流程填写资料并提交身份证、户口本、驾照或护照等扫描件,最快2-3天就能搞定。

  美国本土券商不好找,但是可以通过相关一些券商,或者诸如汇丰,花旗等香港子公司开通美股账户,参与投资美股。

  2、二是投资基金定制的阿里巴巴相关产品。内地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国内基金公司定制的海外产品参与阿里IPO投资。一些基金管理机构会有专门的海外美股私募基金,或者跨境lof基金。

  3、通过转让阿里巴巴内部员工的股票。可以通过私人股权转让协议书,转让所得阿里巴巴内部员工持股,然后持股会在纽约交易所备案,以后投资者可以开美股账户再辞卖出。

  4、通过美国熟人代开美国本土美股账户购买。或者阿里巴巴将拿出6%的股票用于“定向配股计划”派发亲友股。该计划指公司在上市前,将一部分股票的认购权以IPO价格指定给公司员工及其亲朋好友,被视为一种拓展股东基础以及奖励内部人员的手段,其中涉及12亿美元左右。所以,如果你有亲戚朋友在阿里巴巴上班,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不过现在打电话似乎有点晚了)

  中国投资者不需要交美国的资本利得税,但需要交股息红利税,美国不同的券商对开户资金要求不同,从500美元到1万美元不等。

  参考:

  阿里巴巴将回购250亿美元股票,对市场有哪些信号?

  阿里巴巴的这波操作可以说是目前中概股市场即将发生的最大回购动作。这一举动一方面表明互联网公司的股票虽然在短期内很难能够上涨,但是长期来看还是值得投资的;另一方面表明阿里巴巴领导层认为目前阿里的股价低于或者已经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不会再跌了。

  从今年年初开始,中概股就一直走低,无论是投资的资本市场还是广大的股民都对其不看好。阿里巴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从319.32美元跌落到73.28美元,下行的幅度高达70%以上,这也导致市场对其采用了极度悲观的估值进行定价。

  而造成中概股企业股价大幅度下降有着多重因素,主要包括yi qing、战争还有自身盈利、发展增速减缓三大原因。

  Yi qing使得社会整体的活力下降、人们收入减少、消费行为减少,社会的整体创新能力下降,市场不能够保持活跃的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下,互联网行业受到波及,部分股民的生活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足够的闲钱去搞投资、去消费!

  战争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会给国际金融带来动荡。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且目前的局势尚不明朗。部分投资者考虑到战争的因素,会主动去“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以此保障自己财产的安全性。

  以上两个都是外界的因素,还有一个是中概股企业内部的原因,那就是随着“红利期”的消失,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增速减缓。当投资者看到这种情形就会失去对其投资的兴趣,因为这意味着即使投资也不可能得到高回报,甚至还会亏本。

  不过在我看来,这样的看法也有点过于片面。因为虽然互联网企业的增速减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失去了发展前景。比如阿里巴巴,它的盈利增速的确在逐步降低,但它依旧是行业的巨头,而且就目前来看,短时间内很难有企业能够撼动它所处的位置。

  而且互联网行业汇聚了一大波高技术人才,他们都拥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一旦让这群人找到一个突破点、创新点,那么企业的股价必将水涨船高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让伙伴们去买股票,我只是谈谈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而且对于股票,我始终都持有一个观点:普通人最好不要炒股,如果真的有这方面爱好,那买点玩玩就好,千万别陷得太深。

  阿里巴巴旗下都有哪些公司?

  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淘宝商城、中国万网,聚划算。

  其实阿里巴巴目前已经投过投资和收购涉及了国内大部分行业的明星公司。并且和许多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在让我们从2017年9月份阿里巴巴公司发布在的一个小游戏开始了解阿里巴巴。

  在阿里集团的版图中,拥有但不完全控制的公司还包括众安在线、恒生电子、微博、陌陌、苏宁云商、三江购物、华谊兄弟、号百控股和京投银泰等多家上市公司。

  阿里巴巴的影响力确实非常大,论实力,阿里巴巴也就和腾讯差不太多,但是腾讯是一个“完全体”体企业,他们赚钱的模式已经固定了,就是高级版本的流量聚合然后变现。

  扩展资料

  主要业务

  淘宝网

  淘宝网创立于2003年,是以商务为导向的社交,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提供既有参与感又个性化的购物体验。在淘宝网上,消费者能够从商家处获取高度相关、具吸引力的内容及实时更新,从而掌握产品与潮流资讯并与其他消费者或喜爱的商家和品牌互动。上的商家主要是个体户和小企业。

  天猫

  天猫创立于 2008年,致力为消费者提供选购品牌产品的优质购物体验。多个国际和中国本地品牌及零售商已在天猫上开设店铺。

  全球速卖通

  全球速卖通创立于2010年,是为全球消费者而设的零售,其主要买家市场包括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全球速卖通,直接从中国制造商和分销商购买产品。

  阿里财通是做什么的?

  阿里财通网. 涉及金融资讯,期货,基金,券商等等,未来再分拆IPO. 这样财通就不只是江浙龙头,运用互联网+,把市场拓展到全国,全世界

  牵手互联网巨头创新突围 券商积极打造“科技大脑”

   日前,东方证券(港股03958)宣布,正式开启与微软第一期商业合作,双方相互赋能,共同打造“东方大脑”。一时之间,头部券商联手互联网巨头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引来业界强烈争议。

   近年来,证券行业不仅利用外部力量寻求业务智能化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也通过加大信息技术等领域投入,借助内生动能、放大金融 科技 价值。

   券商牵手外部力量“借船出海”

   近期,东方证券对外宣布,与微软的第一期商业合作正式启动。双方将在人工智能产品、解决方案、云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其中首要阶段就是搭建人工智能基础建设。

   实际上,此前东方证券在金融 科技 方面寻求外部力量方面早有发力。比如东方证券与上海交大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实验室、与华为在云计算领域深度的合作、与阿里云在场景AI应用上的成功合作等。

   当前,券商联手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打法也各有不同。

   一类是直接引导互联网企业作为股东方战略投资,从而实现业务深度融合。如中金公司(港股03908)2017年9月与腾讯签署认股协议,腾讯以战略投资者及大股东身份助力其金融 科技 布局,双方合资成立技术公司。除了中金之外,华泰证券也在两年前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战略股东,双方在数据价值挖掘、大数据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升金融业务服务。

   另一类则是战略合作,2019年9月,财通证券与阿里云、蚂蚁金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大数据、智能化及底层架构等领域广泛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推进金融 科技 创新。

   不过,有券商人士认为,由于当前 科技 金融领域竞争激烈,如果券商内部较难短期孵化 科技 和研发实力的,则会选择通过引入信息流量巨头进行合作,但存在入场时间晚、协同效应不佳、整合力度不及预期等问题。

   券商内部发力改造传统业务

   毫无疑问,金融 科技 正在逐步渗透券商内部,改变着券商的传统业务。

   有华南某券商营业部人士介绍,行业正在通过布局和智慧中台等动作,提升内部运行效率,移动互联网业务框架已经初见雏形。“一方面,券商移动端的功能模块越来越多,进一步定制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另一方面, 科技 赋能让券商员工系统和客户系统彻底打通,快速推送有价值信息,无论是内部协同还是外部争取客户群,都有赖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

   不难看出,1月8日,广发证券(港股01776)推出了业内首家证券交易+证券理财“双版本”。其中,证券交易模式可满足客户综合性投资交易需求,证券理财模式可满足理财型客户专业理财需求。据了解,招商证券(港股06099)、安信证券都在近期进行了版本重要更新。

   平安证券相关人士介绍,公司在投顾、投行、机构服务等方面实现了较快的数字化落地。以“科学投顾”为例,平安证券在证券服务链条上形成智慧中台,并通过 科技 应用使其更数据化,把客户数据分析、客户行为、客户交易、客户建议、客户服务组成闭环,为用户提供全品类投资产品的服务解决方案,推动公司经纪业务的转型升级。

   据平安证券相关负责人分析,金融 科技 降低边际成本,覆盖长尾客户;重构数据处理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在金融 科技 的大潮中,券商研发投入不断增长,IT队伍不断壮大。“平安集团每年将收入的1%用于 科技 研发,近十年来已累计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创新 科技 。证券板块将借助集团 科技 优势进行 科技 赋能,加速向一流券商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更多头部券商则选择强化内生动能,提升金融 科技 自主研发能力。

   据悉,招商证券是业内少有拥有自主研发集中交易系统的券商,其自主搭建了企业级开发框架XFramework,实现了从可视化前端、到接入、微服务到后台业务全流程的高效开发,对开源软件以及关键组件都有很深的掌控能力。

   “比如我们打造机构交易服务在业内首次利用FPGA技术进行行情加速、支持微秒级极速交易、全资产管理全流程覆盖,整体性能行业领先。目前,招商证券已经建成了自主可控且业内领先的个人业务、机构业务和投行业务。”据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述招商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 科技 可能是未来唯一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和颠覆证券行业商业模式的力量,金融 科技 运用成为提升客户体验、获取竞争优势的最重要赛道和竞争利器。”

   广发证券信息技术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券商需要将 科技 和金融业务场景相结合,深入挖掘 科技 在业务场景中的应用价值。“通过自主研发产品在特定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壁垒,甚至通过对外输出 科技 服务来获得收入。”

   “ 科技 大脑”重塑行业格局

   越来越多行业人士意识到,“ 科技 大脑”将加速行业分化。

   不过,多数券商人士也指出,相比海外国际投行相比,国内券商在金融 科技 创新和投入、技术与业务融合、金融 科技 生态搭建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近期海外券商零佣金模式对行业的心理冲击较大,其背后实际上正是交易系统的优化、精准的客户画像和数据库系统,并对客户群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通过切除对纯经纪业务的依赖,这部分券商的商业模式也出现了改变。而在金融 科技 发展下,难以承受价格战压力的小券商就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大大提升。”上述华南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

   据兴业证券相关负责人分析,当前券业布局金融 科技 ,主要难点在于新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发掘,例如人工智能已经在券商多个传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有价值的业务场景仍然偏少,需要行业共同思考和 探索 新的应用场景。“未来券商在金融 科技 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并将相关优势技术服务化、产品化以后, 科技 将有可能从券商的‘投入’转变为‘产出’。”

   上述券商人士建议,国内券商发展金融 科技 有两方面思路,一是头部券商通过整合外部 科技 巨头导入技术资源,来带动经纪、投行等业务条线的潜在增长。同时搭建完善的行业技术架构和生态,对行业进行持续的技术输出。二是中小券商可以打差异化战略,在 科技 金融竞争大潮中寻求弯道超车。

   湘财证券董事长徐燕曾撰文指出:“我们可以预见不久或将彻底颠覆现有的以人工为主的资产管理领域。证券公司将从以牌照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进行战略转型,通过 科技 赋能业务创新,从而带来业务盈利模式的全新转变。”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申通股票为什么老是跌

  8月1日,申通快递(002468)开盘不久后股价快速跳水,封死跌停,令市场咂舌。要知道,在其前一天晚上,申通快递刚刚公布了一个重大“利好”:阿里巴巴拟百亿元入股公司,未来或取得其控制权。

  按照A股市场以往经验,阿里这棵大树,谁抱上谁涨停。申通快递今年3月被阿里入股的消息一经公布,开盘后即一字涨停,此后一段时间,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但是为何这次阿里拟加仓的消息不仅没有助推申通股价,还上演了闪崩跌停的现象?e公司发现,问题也许出在价格上。经计算,阿里本次的协议购买价格的折价率高达30%,这对于收购业绩优良的行业巨头控股权来说,十分反常。

  阿里拟入主申通折价率或达30%

  申通快递7月31日晚公告,控股股东德殷投资、实际控制人陈德军和陈小英与阿里巴巴签署《购股权协议》,赋予阿里巴巴或其指定第三方(上市公司竞争对手除外)自2019年12月28日起三年内(“行权期”)向德殷投资发出通知要求购买德殷德润51%的股权,以及恭之润100%的股权或恭之润届时持有的上市公司16.1%股份的权利。本次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99.8亿元。如若全部行权可能导致申通快 递的实控人发生变更,阿里巴巴将持有申通快递46%股权。

  德殷德润持有申通快递29.9%的股权,阿里若取得德殷德润51%股权,计算可得,阿里获得申通快递15.25%的股权,再加上通过拟恭之润取得的16.1%股份,则阿里本次拟收购申通31.35%的股份。

  按照申通快递当前总股本15.308亿股计算,此次出让的股本数为15.308×31.35%=4.799亿股。本次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99.8亿元,那么将折合每股价格为20.80元。按照7月31日收盘价29.64元/股计算,则折价率高达30%。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权益计算,与实际的对价计算有出入。不过,从申通快递的股价表现来看,市场倾向于认为阿里入股对价较低,因此选择用脚投票。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股权若具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让时往往会存在溢价,A股上市公司大股东高溢价转让控股权的现象并不鲜见。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其溢价率也会越高。申通快递在2018年实现营收170.13亿元,同比增长34.41%;净利20.49亿元,同比增长37.73%。2019年上半年每月披露的快递服务业务收入,也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申通作为行业知名快递公司,且业绩优良,为何控制权的转让不仅没有溢价,还出现了大幅折价。针对这一问题,e公司致电申通快递,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也不清楚控股股东为何折价转让股权,需要确认后再做回复。

  有市场传言猜测,阿里与申通快递控股股东的购股权协议也许是很早之前就已确定,那时申通股价没有这么高,所以收购价格才这么低。为此,e公司询问申通快递,阿里与其控股股东何时开始进行本次协议的协商。申通快递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时间并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3月11日阿里第一次表示入股申通之后,双方合作后才开始协商,然后产生了本次协议。

  以目前A股市场上的惯例,股份转让价格一般是以协议签署之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作为定价标准。Wind数据统计显示,申通快递自3月11日起至7月31日止,中间任意连续30个交易日的均价都高于本次收购价格20.80元/股。也就是说,在此期间无论何时确定下本次购股权协议,阿里均是以折价的金额确定了申通快递的控制权。

  此外,阿里与申通快递控股股东本次签订的购股权协议也值得一提。对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购股权协议可能比较陌生,但在全球资本市场这是常用的投资工具。购股权是指一方在未来确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目标企业股份的权利。购股权实际是一种期权,约定未来可能交易,但当下并没有产生实际交易,甚至未来是否交易也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阿里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入股申通快递实际上还存在未知数。

  入股到入主 走势两重天

  今年3月,阿里巴巴拟以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双方“牵手”理由为拟在物流科技、快递末端、新零售物流等领域进一步探索合作。按交易价格测算,该笔战略投资作价约为20.8元/股,较公告前一交易日收盘价(20.44元/股)差别不大。 至此,阿里先后入局圆通、中通、申通,集齐了传统快递四巨头“三通一达”中的“三通”。

  彼时,阿里入股的消息一经公布,申通快递开盘后即一字涨停。此后一段时间,申通快递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股价一路震荡上扬。截至7月31日,公司期间涨幅达近五成。

  今年5月,申通控股股东德殷投资调整内部股权架构,调整后其所持申通的53.76%股份拆分为三,其中29.9%的股份转予全资子公司德殷德润,16.10%的股份股份分给另一全资子公司恭之润,剩余7.76%股份仍由德殷投资持有。申通第一大股东变为德殷德润,实控人仍为陈德军和陈小英。

  7月1日,阿里前述战略投资事项宣告完成。此时,德殷投资已将持有的德殷德润49%股权转予阿里,后者由此间接持有申通快递14.65%的股份。

  时隔一个月,阿里此番再下一城,通过收购德殷德润51%股权、恭之润100%股权,其持股申通的比例将增至46%,跃升上市公司实控人。从前述一系列动作来看,阿里的“两步走”路径可谓环环紧扣。

  从入股到控股申通快递,申万宏源认为,阿里亲自下场实控快递,事关拼多多与阿里两个电商的战争。从阿里自身角度讲,淘宝是其整个生态体系的基石,拼多多出其不意的发展将会潜在威胁阿里的根本。从过去经验看,阿里仅仅是参股当年行业第一的公司为主,更多的是通过电子面单等实现对物流的控制。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拼多多的日均包裹量已经超过了阿里系的一半,成为阿里巴巴难以忽视的竞争对手。而快递作为电商的基础设施,成为阿里巴巴加快布局的对象。

  不过,尽管多家券商机构“唱多”阿里的入主,但或许是折价甩卖,亦或是前期涨幅较大、利好已兑现的原因,今日(8月1日)申通盘面显现出市场对此的巨大分歧。申通快递于早间闪崩跌停,随后封死在跌停板,现价26.68元/股,成交6.7亿元,市值一日内蒸发逾45亿元。

  盘后数据显示,游资系此次出逃主力。申通快递8月1日卖方前五席位均为券商营业部,合计卖出2.38亿元。其中,卖一席位财通证券杭州解放东路营业部卖出9204万元。买方席位则出现北向资金与机构席位的身影。其中,深港通资金位居买一席位,买入4653万元,并卖出314万元。此外,一机构席位买入1279万元。

下一篇:重磅利好!扩内需顶层设计出炉!这些领域的投资、消费是重点
上一篇:股票说吃面什么意思(股票说)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