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基金还有希望吗(芯片大基金被骗)
46亿资金打水漂,大型芯片项目“烂尾”背后症结是什么?|专访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许多人曾用这样的描述形容互联网泡沫与投机者,如今,轮到了半导体行业,业内用 “芯片烂尾潮” 来形容一系列光怪陆离的景象,但真正内核的原因仍有待挖掘。
2020 年 10 月 20 日,由于不少地方芯片项目烂尾的报道持续发酵,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例行发布会上指出:国内投资集成电路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一些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 “三无” 企业投身集成电路行业,个别地方对集成电路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够,盲目上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风险显现,甚至有个别项目建设停滞、厂房空置,造成资源浪费。
武汉弘芯是一个涉及上千亿资金的明星项目,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目标是为实现 14 纳米和 7 纳米制程的芯片生产线 万片,还聘来了台积电关键研发人物蒋尚义担任 CEO。2019 年 12 月,弘芯还成功引进了国内唯一能生产 7 纳米芯片的 ASML 光刻机设备,一时风光无限。
2020 年 6、7 月份,武汉弘芯被曝出,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同时,由于弘芯项目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调规和出让,且缺少土地、环评等支撑资料,无法上报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导致国家半导体大基金、其他股权基金无法导入。同时,弘芯还被曝出拖欠着供应商数千万工程款,价值 5.8 亿元的 “全新” 光刻机也被抵押给银行。
实际上,类似弘芯这类经过短暂风光却频现问题的半导体项目,也在不少地方存在并发生着。
在 2019 年,南京德科码 30 亿美元晶圆项目停摆,沦为欠薪、欠款、欠税的 “三欠” 公司,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成都格芯消耗政府 70 亿元投资建设了厂房,现在停产、停业、倒闭裁员,沦为一座空房;贵州华芯通半导体宣布破产清算,与高通的合作以失败告终;江苏淮安德怀半导体被曝腐败窝案,46 亿元资金打了水漂……
据悉,国家下一步将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按照 “谁支持、谁负责” 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近年来,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扶持力度堪称前所未有,尤其是在中兴、华为事件之后。
2014 年 9 月 24 日,国家大基金一期成立,首期募资 1387.2 亿元,为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2018 年两会之后,国内提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城市高达 30 个,多地政府都成立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预计募集基金规模超过 3000 亿元;2019 年 10 月 22 日,国家大基金二期成立,注册资本为 2041.5 亿元,业内预计两期大基金可以撬动的 社会 资本规模超过 1 万亿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 社会 资本介入半导体产业,希望能实现一些突破。
但盯上这块大蛋糕的人更多。用企查查搜索 芯片 关键词, 能得到 54733 家名称里带芯片的注册公司,而搜索 “半导体” 和 “集成电路”,分别能得到 91247 与 261681 家企业数据。
这么多资金投入、这么大扶持力度、这么多企业参与,却换来了一波 “芯骗” 苦果,不禁让人思考问题出在哪里?追责固然重要,然而在新的发展周期启动前,我们该如何从源头上避免下一次芯片烂尾潮?
对此,华裔微纳电子学家马佐平向 DeepTech 分享了其独到看法。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兼任耶鲁大学电机系讲座教授、前系主任,也曾在 IBM、Intel、 HP、日立、东芝、台积电等国际大厂担任高级 科技 顾问。
以下对话内容,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略有删改。
DeepTech:你怎么看待这批地方芯片烂尾项目?
马佐平:在 2014 年国家大基金成立的时候,我曾向相关负责人谏言,建议从大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做基础研究,做技术扎根,虽然业绩要到 5 10 年后才能看到,但是这个非常重要。而那位负责人当时的回应是:“我们都了解,也都非常赞同,但我只是一个执行的人,上面花钱投入,希望我们每年要有业绩,所以我不能等着 5 年、10 年以后再看业绩,那到时候我也不知道被调到哪里去了。”
于是,就有相当一部分钱去投入到买设备去盖厂房等方面。我记得在 2018 年 4 月中兴事件之后,一个月内就传出将会新成立一个大基金。
再后来就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出现一大堆骗钱的烂尾芯片项目。可以说这个并不是意外,症结就是有些地方在乱撒钱,很多投资并没有明晰让从业者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甚至没有有效监督,成百上千家新的公司纷纷成立,很多对半导体根本不了解的人都去开公司了。
这对产业发展来讲不但没有用处,反而有害处,优质资源被浪费掉了,也把半导体行业变成了一个骗钱行业,真正要做事情的人反而被人家看不起。
最重要的一定是要好好找真正的专家团进行规划,我们到底缺什么?我们到底要把钱用在怎样的刀口上,不能投机取巧,搞形象工程。
DeepTech:以武汉弘芯为例,他们聘到了台积电资深的元老蒋尚义,甚至成功引进了 7 纳米光刻机,而且武汉有比较成功的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项目,地方应该不缺乏经验?
马佐平:这个非常可惜。弘芯聘请的 CEO 蒋尚义是我的大学同学,非常有实力的一个人,他是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十分倚重的研发元老,人称 “蒋爸”,期间也雇我做过顾问,他如果要带团队真的有能力做成,非常好的一个人,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么好的一个人也被骗。
很多国内报道都说背后有几个人在北京搞了一个空壳公司(北京光量)做大股东,根本没有资本和技术实力操盘,而且也查不到更多信息。
DeepTech:我们能否从根源上避免部分地区乱撒钱搞芯片的方式?
马佐平:可以参考国外的决策经验,比如在美国,别说几千几万亿的项目,就是只有几个亿的项目,政府推进工程发包之前,也会请很多专家组成顾问团,各种审核,怎样花钱,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细节都要规划到了,至少要推敲几个月。
华为事件之后,外媒还传言中国要投入 9 万亿用更大力度全面扶持半导体产业,且不说这个数字是真是假,如果真是这么大的资金规模,决定过程至少要超过一年以上。首先行政部门需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划和审核,之后还要看参众两院多方投票是否能通过,可能到最后只能批准 5 万亿的预算,不过都会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支撑,不是随便拍脑门决定的。
政府工程发包的时候也要有一个顾问团,都是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包括技术方面、财务方面、执行方面的专家,然后给出落实建议,要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有另外的顾问团或是顾问公司,各个环节是非常独立的,杜绝之间的利益关系。
而如果是拍脑门决定,无疑效率非常高,但是会有很多欠考虑的地方以及看不到衍生出来的关联影响。我们不能在开会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个计划很好很好,一开始执行才发现里面利益牵扯太多,乃至没办法打破。
DeepTech:这个情况在当下的半导体行业,是很普遍的一个现象?
马佐平:很普遍。我经历过太多这种事情,地方半导体行业有很多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我的建议也要组建无利益关系的顾问团,其实很容易,但是后来有人跟我们讲,你这种是不可能的,你如果去搞这种顾问团的话,等于是把人家利益部分都砍掉了。最后很多钱,流向了骗子和贪污。
你这个项目要这么多钱是干什么的?你一项一项地把它列出来,审核部门再找相关专家、顾问团详细讨论和决策,就会很难被蒙骗,可能要很久才能出来方案,但是,将来出错的几率就会很小。
DeepTech:扶持半导体事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而且市场的投资热度都很高,但我们造的芯片可能大多在一些非常细分的领域或者相对中低端一些,这种方式能让中国半导体事业进阶到一个理想预期么?
马佐平:现在业界投资的很多芯片,是有一些商机的,虽然不是最高端的芯片,但在中国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如果这批创业者比较了解的话,抓住这个重点,弥补市场空白,外面进不来,刚好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去弄,而且可以很快研发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我们国内的供应链产业链给加强,当然这只是短期。
长远来看,我们国家芯片产业真正的目标还是要做高端芯片,像华为等公司需要的旗舰手机芯片、5G 设备芯片等,它需要非常高端的基础技术支撑,国内没办法供应它,那短期能怎么办?没办法,那就要沉下心来做长期打算,真的是忍痛前行。
芯片产业链非常复杂,涉及面非常广,从材料、制造、设计、设备、封装、生产最后到市场,这些环节全部都紧密连在一起,哪里是我们最弱的?那里我们能够迎头赶上等等,需要系统规划一下。
我觉得对于芯片产业,完全要自己封闭起来搞,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争取国际合作,即便美国技术领先,也是要靠国际力量的。我觉得我们可以用外交手段等,推进业界寻求国际合作,而且不能说,完全是我们这边都占利,这种强势的方法不太可行,我们也需要给到对方好处,大家互相促进,能自力更生固然好,但对于芯片产业来说几乎不可能。
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事, 因为芯片产业不是某个单一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自己造原子弹、人造卫星很厉害,攻克几个关键技术就可以做出来。
芯片产业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每一个星期每一个月都在创新,你现在以为跟别人的差距差不多了,人家两年以后又翻了一倍,不可能自己闭关自守,我们需要深刻了解这一点,有的时候需要放下一些身段跟人家合作。
我们经常说要赶超,但现阶段只要不差的更远就不错了,人家研发能力更强,也不是不动的,人家也在努力发展。
DeepTech: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芯片产业似乎与国际产业链的契合紧密度仍然不够?比如我们遇到制裁禁令会变得很被动,也难以牵动国际产业链帮助进行脱困。
马佐平:契合度比较低。最主要是你可以给人家什么,人家跟你合作,人家能得到什么,我们要得到什么,需要互利的基础,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利基就是市场非常大,中国市场已占到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的近乎一半。此外中国的扶持政策、财力、建厂土地等都具备很大的吸引力,还有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培养出来的工程师人才,是美国的好几倍,这些都是非常大的优势所在,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互利,不要老是去对抗。
我们可以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干一件大事,刚好那个东西不是那么复杂,但现在对于芯片产业来讲,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太复杂了。比如一台光刻机就有几十万个零件,其中比较精密的材料来自很多发达国家,荷兰的 ASML 可以把它整合起来,但是里面的关键元件和技术有一大部分是美国提供的,所以美国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卡住它对中国的供应。
我知道很多地方领导希望看到有实体的东西,比如盖大楼、建厂房、买设备,有一个实体东西在那就安心了,但是这不解决核心问题。
DeepTech:怎么解决你说的核心问题?
马佐平:这需要看一个芯片项目具体的性质,是要做什么事情,但最重要的是人,没有靠谱的人才团队,大楼盖起来,机器买来也没有用。人才为什么会去?他需要知道很明晰且有力的规划,将来能切实落实。据我所知,弘芯就曾计划从台积电高价挖来一些人,给他们开出 3 倍高的薪水,但是,单纯为钱而来的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
至少要把人才稳住,之后要扩建什么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不能本末倒置。
弘芯项目当前的处境非常可惜,据我了解,蒋尚义已经寻找到了 50 多个得力干将,因为在芯片业界有一个规则,不能从同业竞争公司之中挖来骨干马上雇佣,这期间至少要 “周转” 一年时间, 但是真的有几个厉害人,因为信任他,所以愿意跟着他。
如果没有太多意外和干扰,我相信他带领团队真的可以做成弘芯,而且可能不需要太多年,就能越过 14 纳米工艺,实现 7 纳米乃至更高的水平,因为蒋尚义在台积电就曾领导过 7 纳米工艺的研发突破。
遗憾的是,没人出面将弘芯的局面稳住,就看着它垮掉,这些人才如果都散掉了,不仅前面的钱白花了,重要的是接下来再想攻克 7 纳米工艺谈何容易,再试图从台积电等大厂挖核心人才也会被盯得更紧了。
DeepTech:芯片烂尾潮之外,最近半导体行业还有哪些现象显示出了不好的征兆?
马佐平:我看到了很多中国公司在报道里说开发出了第三代半导体,所谓的第三代半导体,好像很先进,其他的都是一代、二代,我们有了第三代芯片不是更先进吗?其实要我来说,不是第三代,只不过是 “第三类” 半导体,可以局部用到一些大功率、 汽车 、高温设备等细分领域。
还有很多人大谈摩尔定律失效。摩尔定律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摩尔定律就是把芯片微器件不断缩小,肯定是快到尽头了,比如说台积电 5 纳米,再下一个阶段 3 纳米,最多 1.5 纳米,能够分布几百亿个晶体管等等,但我认为广义的摩尔定律才刚刚开始,很多业内人士也赞同这个说法。
芯片不只是平面的,工程师可以堆叠好几层乃至几十层,新的制造封装工艺在台积电已经在不断突破,而且预期很快会变成主流,就是广义的摩尔定律还不会失效,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层有几百亿个晶体管,像盖高楼一样构建几层乃至几十层会有怎样的性能,芯片纳米工艺到极限之后,可把它立体化,用三维的方法重新定义。
DeepTech:我还看到不少光电芯片、乃至碳基芯片可能要取代硅基芯片的说法。
马佐平:光电芯片当然在某些方面可以有很好的应用,而所谓的碳基也好,比如石墨烯或者纳米碳管的炒作,这些是不可能取代硅芯片的,尤其是石墨烯领域的报道很多是在乱讲,它能够做导体,但你要做到硅基晶体管的水平是完全不对的,用碳基取代硅基有些痴人说梦。
芯片大基金又有3人被查,多家上市公司紧急公告,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严查各芯片半导体公司是好事,因为就目前而言,我们自己的芯片确实不行,也称不上高端,包括我们制造电车需要的芯片也都是要进口的。而不论是新能源车制造,还是芯片半导体行业,我们都有大量的公司用垃圾项目欺上瞒下骗去高额的国家补贴。拿着国家的钱不好好搞研发却拿去炒股割韭菜,确实应该好好整顿一下了,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在后续的国际竞争中获胜。这就是为啥今年芯片跌跌不休的原因吧,说白了,脖子都是自己人卡的,基金股票集资了那么多,你们套利去外面潇酒。如果你在房间里看见了一只老鼠,那么在看不见的角落,肯定已经满了。希望国家能严厉出手,把这些硕鼠抓出来。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政策扶持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光伏、屏幕、新能源都经历了“大水漫灌、野蛮生长—抓人、破产潮、合并潮”的过程,而且有的还不止一次。指望一分一厘都不浪费那是痴人说梦,抱着这种心态就永远不要投资了,我看芯片行业至少要经历三个这样的周期才行。现在人也抓了,全球芯片行业也进入下行阶段,我希望倒闭潮快点来临,市面上90%的半导体公司其实都可以不用存在,早点死了或者被吞并还能进一步整合资源,然后进入下一轮放水周期。
以前我们说芯片行业急功近利不可取,如今来看现实情况可能要更糟。以史为鉴,近代中国科技岷起走向富强的道路上不光有受人尊敬的实干派、科学家与研发人员,还有罪犯、骗子和投机者混迹其中欺世盗名。做出贡献的人青史留名,搅局破坏的严惩重判,有多少查多少就完事儿了!国内芯片产业想要发展,第一步必须要把这些蛙虫给清理干净,要不然后续他们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只会越来越大!
咱们的芯片产业本来就处于补课阶段,相关研究工作与国内产业链都需要大力扶持,行业生态想要构建还怕构建不好,业内人才想要呵护还怕呵护不过来,却偏偏有那么一群唯利是图的小人在这个关头挂羊头卖狗肉,大肆敛财,真的是丧心病狂!千古罪人陈进是诈骗芯片资金的第一人还卷款11亿跑去美国混得风生水起国家芯片不行也许不是技术不行而是钱都被坏人贪污了真正搞科研和到技术专家手里的钱已经屈指可数难怪这么多年搞不起来确实该一边鼓励一边严查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恶劣行径!个人觉得想要发展芯片就应该实施整合,然后和国内有实力的公司合作,还有需要高端芯片的公司!一起努力才有破局的希望!而不是一味的拿钱出去补贴,各自玩自己的太分散了。科技板块好不容易有点起色,闹出这种事,感觉今天又是低开低走的一天。
管那么多有的钱,每天面临各种顶级诱惑,能管住自己的太少,这正常明朝一次贪腐连根拔除,杀掉三万多人,换新人也一样,有些东西不改就没办法,尽管大基金减持和部分腐败分子的行为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恶劣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成立集成电路大基金这个决策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在这接近10年里,在国家大基金的支持下存储器方面,我们有了自己的两大国家存储器基地长鑫存储和长江存储,相关存储产品已经上市解决了0-1的问题,并且距离头部存储厂三星,海力士,美光的代差已经不足一代。代工方面,尽管经常诉病,中芯国际还是推进到了代工问题,今年即将成为仅次于台积电,三星的世界第三大代工厂。
在设备方面,在光刻,沉积,刻蚀三大工艺中,我们已经有两项进入了先进制程,中微公司已经有了5nm制程的刻蚀机打入了台积电供应链,北方华创在14-90nm的pvd,cvd,ALD设备均取得突破设计方面,有了兆易创新,韦尔股份等大型设计公司。封测方面,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占据了世界十大封测厂的3席。这个成绩在世界半导体发展历史上绝对是可以称得上迅速的,我们也坦白承认和世界一流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几年的发展史和对面的反应都证明了我们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咬紧牙关不放松,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我们需要反腐,但绝不能因为少数腐败分子存在,放弃对未来发展的支持。
我不是半导体行业从业人员,但是我在某乎多次被人私信问一些半导体相关的事情。其中有一次,一个应届生被领导要求给一个半导体项目提意见,她不知道怎么办,在知乎上求助。可能是只有我回复她了,她就让我加她私聊。我看了项目书,那真的是文档格式没问题,话术也写的没问题。但是粗看应用层面,这使用场景压根没戏,最重要的资源被别的行业占据着,别的行业那就是政企合一,别的行业压根不会把那么赚钱的资源让出去给那么不赚钱的使用场景,最重要的还是赚钱就跟别的行业没关系了。
项目书里面也没有考虑半导体代工厂的事情,那个时候半导体产能紧张多严重,也没有考虑流片成本的问题。还有人才招聘问题,不是在四个一线城市,也不是在几个强二线城市,上哪里去招聘那么多技术人员,也完全没有考虑。写的不是PPT演示文稿,是word文档,格式和话术真不错。我都想将来创业,照着那个模板来了。至于可行性,把钱骗到手不就完了嘛,投资人的投资和政府补贴花完了再说。有很多答友认为芯片产业是骗局,我认为不是。如果是骗局,收网太早了些。
芯片反腐再起波澜:大基金又一高管被查!芯片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芯片行业现在主要出现的就是供不应求情况,现在中国的中低端芯片生产的厂商也已经去将工厂的产能拉到了最高,但是相对于原产能也仅仅提高了20%。
深度调查,千亿芯片大骗局,发现了哪些问题?
深度调查,千亿芯片大骗局,发现了以下问题:
1.管理层都是门外汉:
(1)董事长龙伟来历不明。
(2)董事曹山是“江湖混子”:小学文凭,曹山并不是其真名,其真名是鲍恩保,是借用老家司机的名字,因为犯事情太多,所以对外一直用化名。其经常满嘴大话,曾经为了包装自己,身上常揣多张名片,身份包括“台积电副总”、“宏碁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
(3)董事兼总经理“芯片小白”李雪艳:李雪艳的从业经历和芯片毫无关系,她卖过烧酒、开过饭店、还倒卖过中药。
(4)董事会监事李月茹:是李雪艳安插进弘芯任关键岗位的亲信,其实是负责照料李雪艳日常起居的“贴身保姆”。以上几人均无半导体从业经验。
2.“建厂”只是“圈钱”的手段:弘芯工厂的建造设计完全不达标。
(1)弘芯工厂的工程总承包方火炬集团,没有任何芯片工厂建造经验。
(2)弘芯工厂存在着中轴线未对齐、紧急借用电力储备不足等问题。工厂没两年可能就会报废 。
(3)弘芯工厂的挑高太低,导致后期光刻机搬不进来,只能重新推高天花板,加固地板承重。
(4)图纸是从某设计院找来的中芯国际的老旧厂房的图纸。而建造工厂是为了可以刚快拿到中央或者地方的财政补贴,另外,建厂要找承包商,承包商为了确保履行合同,会缴纳高达上亿元的保证金。实际上建厂就是为了两头骗,既骗政府的钱,又骗承包商的钱。
3.“进钱”容易“出钱”难。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弘芯获得的投资额总计达到153亿元。支出的费用为:
(1)弘芯一期工程土建费用17亿元。
(2)买下光刻机花费近8亿元。
(3)主要人员工资4亿元。 除去这些费用,弘芯大概还有124亿元。但是最后没人知道这124亿元的去向。
4.让招揽来的工程师“不做正事”:让公司的工程师学习耐基成功学,集体阅读三国演义等,编写ppt,和技术工作一点不沾边。
5.行骗成本太低:一个项目做不下去了,很难说清楚是因为投资到位、还是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又或者是技术、设备有问题。再者,芯片项目问题被曝出,属于地方政府的“家丑”,大多不愿意继续追究,只能吃哑巴亏。骗子逃脱法网的几率不可谓不大。
芯片大基金又有3人被查,其中2人为80后!对行业有哪些影响?
可能会导致这个行业的人气下降,而且大部分的人都不愿意去这个行业工作了,可能会让这个行业越来越萧条。
这是要一锅端?芯片大基金公司又有3人被查,他们将会面临什么法律责任?
芯片大基金公司因为一些贪腐的行为,又有三名高管被调查了,让很多的人都开始注意到这个芯片大基金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华芯公司,他们的名字听起来就很中华,但他们办的一些事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因为很多的高管都出现了贪腐的行为,这已经严重的违法违纪了。而且被查的这三名高管,他们的职务相当的高,动不动就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这样的职位,这让很多的网友都评论,是不是要叫华芯公司给一锅端掉?虽然并不是出于一锅端的意思,但是只要是他们违反了相应的法律法规都要接受处罚和调查。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如果被查出罪证作死的话,将会面临什么法律责任?刚才我们也说到,他们是因为贪腐的问题才会被调查的,如果追踪落实,他们将会面临贪污罪的一个法律责任,根据贪污罪的一些描述,是指他们在利用职务的便利窃取,骗取以及其他非法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的一个量刑完全是根据他贪污的钱款来判定的,如果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做了一个贪污的行为,那么金额特别大的线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我们都知道华芯公司他们的收入相当的夸张,如果在这个方面受贿的话,那金额也是很大的,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他们所要面临的刑事处罚将会是非常高的。并且贪污罪不仅要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还会根据情况来定,如果数额真的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到重大损失的面临的最高刑罚,将会是死刑,并且没收所有财产。在听到这样一个信息之后,小伙伴们还敢去做一些贪污的行为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好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