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商』中『赢商』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是方便!不仅帮我们解决了税务业务上遇到的‘疑难杂症’,工作人员全程帮办让我们暖心的同时,心里也不那么急躁了。”近日,在沛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税服务厅内,一位财税公司工作人员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完业务后对窗口服务赞不绝口。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9月13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会议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能力本领,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协同支撑,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徐州担当作为。近年来,徐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发展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一项项创新举措、创新服务刷新营商环境建设的“徐州速度”。
政策创新,营商举措更实
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才能让营商环境的吸引力、竞争力持续攀升。今年6月,徐州聚焦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制定出台《徐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并结合徐州市实际编排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创新政策体系及内在驱动力,以更全面、更精准、更务实的举措,推动营商高地建设。
探索新体系——《徐州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事项》提出在徐州市营商环境“一办五组”、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基础上,探索构建“1+4+13+N”政策体系,以“补齐最短一块板”为基础目标,着力推动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一盘棋”。
探寻新驱动——徐州市坚持“地方首创”“部门唯一”“板块探索”,在综合考量徐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创新潜力基础上,结合“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整体发展需求,对省营商环境评价14项指标提出了创新要求和改革目标。
具体来看,在开办企业方面,徐州市创新联合审图容缺预审机制,政策性审查报审要件从16项缩减为3项,审图时间压缩3—5天;在纳税方面,持续压缩增值税留抵退税审核时间和退库时间,创新推出“确认即享”自动化服务;在跨境贸易方面,规范制定落实口岸生产作业时限标准,严格落实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
除此以外,徐州市加强部门协作,制定《徐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重点项目合作协议书》《徐州市商业秘密保护协作机制》《2021年徐州市减轻企业负担重点工作任务》等政策,织密营商环境协同“保护网”,让营商环境覆盖市场主体的需求全周期,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聚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生态。
服务创新,突出点多面广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局外人”。打造营商环境高地,既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撑,也需要各个板块、各个部门结合实际,破解各类新矛盾、新问题,以刀刃向内的自我改革、服务向外的“店小二”意识,谋求服务新突破。
从各个板块来看,鼓楼区探索“竞争选任+线上评审”方式选定破产清算案件管理人,通过线上发布公告、线上报送材料、线上召开陈述会、线上通知评审结果等一系列线上操作,在有效避免线下人员接触聚集风险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贾汪区探索开发“惠企旺”监督程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进企人员扫码操作—进程同步备案—企业主体事后反馈—纪检监察组织后台监督”闭环管理,切实规范访企行为,营造尊重、关爱、支持企业的服务氛围;丰县推行“自助办”“线上办”“马上办”“全程办”,让“智能办税”“在线互动”“征纳和谐”“精准服务”成为常态,提升服务效率,填补节假日服务盲区。
聚焦部门探索,市税务局创新探索“服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切实推进“服务更有感、监管更有力、风险更可控、纳税人更满意”的税务建设工作;市医保局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在江苏省率先实现医保参保人员“刷脸”就医结算,有效减少现场挂号支付排队环节、缩短看病就医时间的同时,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感,开创了无接触就医的新局面;市自然资源登记中心推出遗产管理人制度,引入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仅1个小时左右时间便完成资料核验、信息上传、录入等工作进入公告期,有效减少民事纠纷、降低办事成本,切实维护继承人合法权益。
从板块创新到部门探索,从自我革新到对外服务,从服务企业到服务群众,一个个点多面广、深化改革“创新办”的服务举措,展现了徐州下足创新本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深功夫”“硬功夫”,让徐州市迈出营商环境创新的“徐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