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平均市盈率怎么算(芯片行业平均市盈率)

2022-11-01 12:56:37

  芯片股最近涨幅不小,你觉得可以选择入手吗?

  芯片股最近涨幅不小,我觉得不可以入手,主要原因是:

  1.芯片股估值已经比较高了,这个时候买入没有安全边际;

  2.很多芯片股都没有核心技术,他们完全是蹭市场热点,这些股处于出货状态;

  3.美国准备加息,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对股市影响非常大。

  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安全边际,芯片股这两年都在上涨,从市盈率来看,芯片股平均市盈率35倍,很明显被高估了。很多芯片企业没有核心技术,他们完全蹭热点,也就是我们说的纯题材炒作,这些股票已经处于高位,如果参与风险非常大,而且这些企业基本面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但是股价却上涨了很多,这是最大的风险。

  一、芯片股估值比较高没有安全边际

  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第一,任何时候保证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芯片股平均市盈率35倍,这个市盈率并不低,国际市场上,芯片股市盈率是25倍左右,这说明我们的芯片股处于高估状态,这种情况下买入就没有了安全边际,所以芯片股不能够入手。

  二、部分芯片股基本面没有改变股票价格却上涨很多

  芯片作为一个板块,很多个股基本面都很一般,没有核心技术,业绩方面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但是股票价格却上涨了1,2倍,很明显这些股票处于高风险,这种情况下,远离芯片股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美国加息全球货币政策收紧

  股市的上涨跟宏观经济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已经明确地表示未来要加息1,2次,这也意味着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束,这种情况下,对股市的影响也非常大,中国股市已经连续上涨三年,要继续上涨也比较难了,所以大环境不支持股市上涨,芯片板块涨幅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介入肯定风险比较大,所以芯片股尽量不要买入。

  东芯股份合理估值

  东芯股份合理估值:发行总数为11056.244万股,网上发行为1547.85万股,行业市盈率是48.88。东芯申购作为Fabless芯片企业,拥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聚焦于中小容量NAND/NOR/DRAM芯片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是目前国内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设计工艺和产品方案的存储芯片研发设计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8亿元,同比增长923.57%;公司预计2021年全年净利润为2.25亿元至2.4亿元。

  拓展资料:

  1、东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领先的存储芯片设计公司,聚焦中小容量通用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中国大陆少数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等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并能为优质客户提供芯片定制开发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存储芯片、NAND Flash、NOR Flash、DRAM、MCP、技术服务。公司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2019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年度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最佳存储器”、“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20周年‘行业新芯奖’”等荣誉称号。

  2、发行人主营业务

  发行人聚焦中小容量通用型存储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是中国大陆少数 可以同时提供 NAND、NOR、DRAM 等存储芯片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并能为 优质客户提供芯片定制开发服务。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和自主清晰的知识产 权,公司搭建了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设计研发的 24nm NAND、48nm NOR 均为我国领先的闪存芯片工艺制程,已达到可量产水平,实现了国内闪存芯片的 技术突破。 公司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深耕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应用市场。经过多年的 经验积累和技术升级,公司打造了以低功耗、高可靠性为特点的多品类存储芯片 产品,凭借在工艺制程及性能等方面出色的表现,公司产品不仅在高通、博通、 联发科、紫光展锐、中兴微、【瑞芯微(603893)、股吧】、北京君正、恒玄科技等多家知名厂商 获得认证,同时已进入三星电子、海康威视、歌尔股份、传音控股、惠尔丰等国 内外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被广泛应用于通讯设备、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 移动终端等终端产品。

  3、公司秉承“人才为本、开拓创新、客户至上”的价值观,建立了经验丰富、 底蕴深厚的设计团队,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达到 42.61%,其中 63 人拥有超过 10 年以上行业知名公司的工作经历。公司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 82 项,集成电路 专业布图设计所有权 34 项,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2019 年度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 年度中国 IC 设计成就奖 之年度最佳存储器”、“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 20 周年‘行业新芯奖’”等 荣誉称号。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4月17日傍晚,发行价高达230元的科创板新股纳芯微,曝出惊人的近7.8亿大弃购,A股30年历史罕见的一幕上演。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1

   4月17日傍晚,顶着“年内最贵新股”及“年内超募王”光环的科创板的芯片股纳芯微曝出A股30年历史罕见一幕:遭遇惊人的7.8亿大弃购!

   纳芯微(688052)发行价高达230元,为今年以来最高价新股。该股最终募资58亿元,被称为年内的“超募王”。公告显示,公司本次发行股数2526.6万股,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38.15万股,弃购股数占本次发行总量比例13.38%,弃购金额7.78亿元。网下投资者未出现弃购。

   无独有偶!中一科技同日公布的公告显示,该股遭弃购200万股,占网上发行数量的28%,弃购金额3.25亿。

   “破发”频现,

   新股遭弃购愈演愈烈

   由于破发频频,新股赚钱效应剧减甚至亏损,今年以来,A股新股弃购逾演逾烈。

   弃购增多的更深一面,是A股注册制改革带来的新股发行机制变化。长期以来,A股市场有“打新”“炒新”惯性,“新股不败”现象明显,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难以形成。

   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11.77%,创业板指数下跌25.95%,个股表现普遍不佳,导致新股上市后收益预期降低和“破发”出现,部分散户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选择弃购。进入4月份后,新股破发比例更是快速攀升,目前已有超过半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科创板、创业板成为新股破发的“重灾区”。

   据显示,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户数只有320万户,创近年来新低,较最高时期减少了300万。创业板新股中一科技公布的数据显示,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户数为1011万户,也创下近年来新低,较最高时期1500万余户减少了500万。

   不仅申购新股的投资者数量大幅减少外,中签投资者的弃购比例也不断上升。对于纳芯微弃购比例上升,市场人士分析,二级市场持续下跌是其中主因。此外,也与部分投资者“绝对价格高”等同“发行定价估值高”的思维有关。

   分析人士指出,近期新股市场表现较差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市场接连下跌影响市场情绪,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跌幅较大;2、部分新股业绩一般且发行市盈率偏高;3、新股上市后赚钱效应减弱,参与新股炒作的资金趋谨慎。近期部分新股弃购比例上升,还体现出市场化约束机制正不断发挥作用。

   公开资料显示,纳芯微本次发行定价230元/股,对应2021年预计市盈率107.48倍,实际上低于可比公司思瑞浦(116倍)、圣邦股份(113倍)。纳芯微近几年发展迅速,网下机构投资者总体看好公司估值,因而并未出现弃购行为。

   有弃购股民感叹,“以后不要随便打新了,亏钱的概率大于赚钱。”一天发行六只新股。中一科技,发行价163.56元,纳芯微发行价230元一股。“若这两只股全中的线万元!”

   自去年9月询价定价新规实施以来,买卖双方深化博弈,部分新股开始出现“破发”,网上投资者的弃购股数、金额也有所增加。这同时表明“打新稳赚”“新股不败”等现象被逐步打破。

   弃购股由承销商包销,

   光大或成大股东?

   根据公告,此次纳芯微弃购股数338.15万股、弃购金额7.78亿元将由主承销商全额包销。

   按照证券法规,持股5%以上的股东减持股份需要提前15日发公告,而且每3个月内二级市场减持数量不得超过1%。此次弃购比例超13%,引发不少股民对于承销商光大证券持股比例的讨论。

   正面、反面意见众说纷纭,高弃购率无疑把承销商也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打新”不再稳赚不赔,申购户数创新低与弃购率走高的不利情况下,包销风险增大也会促使后续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定价更加审慎。

   “新股不败”神话不再,

   建议投资者理性打新

   过去,券商依靠牌照吃饭,有客户交易就有佣金,不论客户是否盈利或亏损。与此同时,券商与上市公司也有着诸多业务合作机会。因此,券商很少会做出让投资者放弃申购新股这样的醒目提示。

   在“打新稳赚”的现象瓦解的情况下,这需要投资者有价值投资的思维,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给财富管理时代的机构提供了服务客户的市场机会。对于不看好的新股,可以选择不参与,不能先“闭眼打新”而后“违规弃购”,这样既影响自身打新资格,也对新股发行秩序造成不当影响。

   为何近期“高弃购”只发生在网上,而网下投资者多数却全额申购?这是因为网下投资者如果弃购一次,就将被视为违规。但实际上,弃购属于违约行为,网上弃购也不例外,投资者应警惕相关后果。根据相关规定,网上投资者12个月内累计出现3次中签但未足额缴款的,6个月内将无法再参与新股申购。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2

   一边是数倍的超募,一边是创纪录的网上弃购比例,A股历史罕见的场面正在上演。

   4月17日傍晚,发行价高达230元的科创板新股纳芯微,曝出惊人的近7.8亿大弃购,A股30年历史罕见的一幕上演。作为今年以来最高价新股,该股一开始拟募资7.5亿元,最终募资58亿元,被称为年内的“超募王”。

   图片

   而近7.8亿的包销,还有约1亿元的战略投资,对于主承销商光大证券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

   创造新历史:纳芯微新股遭近7.8亿大弃购

   4月17日晚间,新股纳芯微的发行结果公告显示,本次A股IPO网上发行,投资者弃购338.15万股,弃购金额高达近7.8亿元,占本次网上发行总数872.35万股的38.76%,即将近4成的网上中签散户选择了弃购。不过网下投资者弃购股份和金额为0。

   纳芯微本次IPO,发行价格为230.00元/股,发行日期为4月12日,发行数量为2526.60万,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46.0889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9.74%;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1408.1611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1.75%;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872.3500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8.25%。

   近7.8亿元的弃购金额,刷新了此前中国移动7.56亿元的弃购纪录。从弃购比例来看,不论是网上将近40%的弃购,还是13.38%的包销总比例,也都是历史纪录。

   今年上市新股六成破发,两股中一签要亏1万多元

   新股不断遭弃购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新股破发常态化,今年上市的新股已有6成破发,最惨的翱捷科技最新收盘价比发行价已经跌去58%。

   并且首日大破发态势不断延续,动辄一签亏上万。最新4月15日上市的安达智能(N安达),大跌23%,一股亏14.08元,该股为科创板新股,中一签500股要亏7000元。

   4月以来上市的13只新股(含北交所),有7只首日破发,占比过半。其中唯捷创芯、普源精电,首日收盘一签都要亏超1万元。

   光大证券一把包销占一年净利润的20%多

   纳芯微本次IPO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是光大证券,这次的弃购由主承销商进行包销。

   近7.78亿的包销,以及还有子公司光大富尊1.16亿元的战略配售,光大证券及子公司这一单得出资将近9亿元。

   光大证券最新总市值590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167亿元,净利润34.8亿元。包销金额占比就超去年净利润的20%。

   不过这次保荐费和承销费没少赚,高达2.03亿元。其中保荐费只要300万元,而承销费用高达2亿元,看来这次的承销压力不小。这笔保荐承销费,可以减缓光大的风险。

   发行估值偏高,原本拟募资8亿最后募了58亿

   本次纳芯微的发行价230元,为今年以来最高发行价的新股,对应的估值并不低,市值估值为232亿元。

   此外,230元的发行价,对应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摊薄后的市盈率高达574倍,对应2021年的扣非净利润摊薄后的市盈率为107倍。与同行业公司估值相比,明显偏高了,发行公告中也提示了风险。

   招股材料显示,纳芯微最近几年的业绩狂飙突进,2020年净利润为5052万元,2018、2019年净利润不到1000万元甚至亏损,不过增速很快,2021年就达到2.21亿元,2022年一季度又是翻倍式增长,净利润预计7000万-1亿元,营业收入2.5亿-3.5亿元。

   公司介绍,纳芯微电子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

   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围绕各个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开发,由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出发,向前后端拓展了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形成了信号感知、系统互联与功率驱动的产品布局。

   根据纳芯微拟募投项目来看,募投金额为7.5亿元。然后在230元的高价助力之下,一口气募资达到58亿元,超募了50亿元。

   纳芯微遭弃购7.8亿元刷新A股纪录3

   原本中签如中奖的新股,如今遭到越发剧烈的弃购。

   4月17日晚间,科创板新股纳芯微(688052)发布发行结果公告:本次发行股数2526.6万股,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38.15万股,弃购股数占本次发行总量比例13.38%,弃购金额7.78亿元。

   此前上市发行公告显示,纳芯微本次发行价格230元/股,该价格对应的融资规模58.11亿元。

   年内最贵新股遭7.78亿弃购

   据公司介绍,纳芯微电子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围绕各个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开发,由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出发,向前后端拓展了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形成了信号感知、系统互联与功率驱动的产品布局。

   招股材料显示,2018-2021年,纳芯微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4022.33万元、9210.32万元、2.42亿元、8.62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30.85万元、-910.85万元、5081.6万元、2.21亿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01.84万元、670.81万元、4049.28万元、2.16亿元。

   另外,纳芯微预计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情况表现也良好,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2.5亿-3.5亿元,同比增长84.23%-157.92%;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7000万-1亿元,同比增长116.29%-208.98%;预计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7000万-1亿元,同比增长119.23%-213.18%。

   纳芯微表示,业绩上涨主要系受益于芯片国产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公司产品出货量在各下游领域均呈现较大幅度增长。

   公告显示, 纳芯微 本次发行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为246.0889万股,占本次发行总数量的9.74%。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1408.1611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61.75%;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872.35万股,占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8.25%。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4218750%。

   截图

   认购情况显示,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而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38.1527万股,弃购金额约7.7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比例计算,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近四成。据悉,网下和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的股份全部由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也就是 光大证券 包销。

   而7.78亿元的包销,对于光大证券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公开资料显示,光大证券2021年的净利润为34.8亿元。

   据北京商报统计统计,在纳芯微之前,A股弃购金额最高的是中国移动,遭投资者弃购金额约为7.56亿元;弃购比例最高的则是中国交建,为11.05%。不难看出,无论是弃购金额还是弃购比例,纳芯微均刷新A股纪录。

   在纳芯微发行之前,年内发行价最高新股是华秦科技,该公司首发价格为189.5元/股,年内发行价格在百元以上的还有腾远钴业、翱捷科技、东微半导、三元生物4股。

   放在整个A股市场来看,纳芯微的发行价格也处在前列,位居第五位,仅次于禾迈股份、义翘神州、石头科技、福昕软件,上述4股发行价分别为557.8元/股、292.92元/股、271.12元/股、238.53元/股。

   除了发行价格高之外,纳芯微发行市盈率为107.48倍,也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据纳芯微介绍,按照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截至2022年4月7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50.67倍。

   今年以来上市的99家公司中

   有90家公司遭到弃购

   据第一财经,其余待上市的公司中, 峰岹科技 和 拓荆科技 的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较高,分别为7.91%、4.86%。 杰创智能 、 英集芯 、 欧圣电气 的弃购比例则均在1%以上,分别为1.5%、1.09%、1%。已有发行结果的其他公司弃购比例则在1%以下。

   在今年以来上市的99家公司中,有90家公司遭到网上投资者弃购,其中20家弃购比例在1%以上,占比为22%。

   分别于4月12日和4月8日上市的 海创药业 、 普源精电 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较高,分别为3.24%、3.15%; 唯捷创芯 (4月12日上市)、 翱捷科技 (1月14日上市)、 首药控股 (3月23日上市)、 东微半导 (2月10日上市)、 安达智能 (4月15日上市)5家公司的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超过2%。另有13家公司网上投资者弃购比例超过1%。

   值得注意的是,不光新股弃购规模上升,新股申购投资者数量也出现了下降。

   据证券时报,从2021年科创板新股申购户数趋势来看,去年下半年新股出现一波“破发潮”后,科创板打新人数由600万户左右减少至500万户左右,近期随着新股“破发潮”再现,科创板打新热情骤然降温,打新人数由年初的500万户左右减少至目前320万户,近200万科创板投资者放弃打新。

   纵观创业板新股申购人数也可以看出,投资者申购创业板新股的热情也在下降。去年下半年新股“破发潮”背景下,创业板新股申购户数由1500万余户直接减少至1400万户左右,到今年年初减少至1300万户左右,而近期新股“破发潮”再现,创业板新股申购的投资者也骤然下降,最低逼近1000万关口。

   而这可能都与近期注册制新股的破发有关。

   4月12日,科创板新股唯捷创芯-U上市,开盘下跌30.93%,收盘跌幅36.04%,刷新今年上市首日破发纪录。

   4月15日,科创板安达智能上市,开盘股价竞价低开14.12%,截至收盘跌23.25%,跌幅较大。

   此外,军信股份、海创药业-U、冠龙节能、普源精电-U等多只近期上市的新股也出现破发现象。

  市盈率43.52的芯片股有哪些?

  你好,市盈率是一个变动的数值。打开股票软件可以看到各个股票的市盈率数据。

  这一说到市盈率,这不仅是让人爱也让人恨,有说它用处很大,有人说没有什么用处。那么对于这个市盈率是否有用,该如何去用?

  在分享我是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前,先给大家递上近期值得重点关注的三只牛股名单,分分钟都可能被删除,应该尽早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

  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

  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就是我们常说的市盈率,这个比例就可以非常明白的反映出一笔投资回本所需要的具体时间。

  可以像这样去计算: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

  比如说,某上市公司目前股价20元,那么算买入成本,就按照20元来算,过去1年这家公司每股收益5元,此时此刻20/5=4倍就是现在的市盈率。公司需要花费一定时间(4年)去赚回你投入的钱。

  市盈率就是越低越好,投资时的价值就越大?不是的,市盈率是不可以这么用来衡量的,到底什么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番~

  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

  因为行业不一样市盈率就有了差异,传统行业发展的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市盈率就很低,但高新企业有很强的发展力度,那么作为投资者的话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随之变高。

  那又有朋友说,并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们去抉择?一份各行业龙头股的股票名单我熬夜总结出来了,选股选头部是对的,更新排名是系统设定的,大家领了之后再说:【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

  那市盈率合理应该是多少?上文也提到行业不一样公司不一样特性也不一样,所以很难说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运用市盈率,给股票投资者有用的参考。

  三、要怎么运用市盈率?

  一般来说,市盈率的使用方法,就有这三种:第一点是来探讨这家公司的往年市盈率;第二点是该公司和同业公司市盈率、行业平均市盈率之间进行一个明确的对比;第三点了解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

  要是你认为自己来研究很麻烦的,这里有个诊股是不收费用的,会依照以上三种方法,给你分析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只需输入股票代码,一份专属于您的诊股报告就会立刻生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最为实用,由于考虑篇幅原因,这里就跟大家说下第一种方法。

  我们都知道,股票的价格波动性极大,令人难以预料,任何一只股票,想要价格一直趋于上升趋势,都是不可能的,相同的,任何一支股票在价格上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估值太高时,股价就会下降,相应的,估值如果太低,股价就会上涨。也就是说,股票的真正价格,与它的内在价值相关联,并围绕着它的内在价格小范围浮动。

  根据我们刚刚的发现,我们一起来剖析一下XX股票,它的市盈率在最近的十年里只比8.15%多一点,简而言之就是xx股票的市盈率低于近十年来的91.85%,处于低估区间中,可以考虑买入。

  买入,不是一次性把钱都投入进去。这里我们可以教大家分批买股票的方法。

  我们用xx股票来说明,现在他的价格是79块多,你的本金是8万,你可以买十手,分4次来买,不必一次性买完。

  分析最近这十年的市盈率,意识到8.17就是近十年里市盈率的最低值,而目前XX股票的市盈率为10.1。那么我们就平均的把8.17-10.1这个市盈率大区间切分成五个区间,每达到一个区间就买一次。

  如果,在市盈率是10.1的时候买入第一笔,当市盈率下降到9.5的时候就买入二手,市盈率低到8.9的时候第三次就可以进行买入了,买入3手,再等一段时间市盈率到8.3的时候再继续购买4手。

  购买后就安心把握好自己手中的股份,市盈率每降低一个区间,照计划买入。

  相同道理,假使这个股票的价格升高的话,可将高的估值区间放在一起,依次卖出手中持有的股票。

  应答时间:2021-09-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

  2021.08.05 聊聊芯片和新能车行业

   我们之前在三月份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CS新能车指数和相关指数基金,

   后来在五月份科创50ETF低迷的时候,推荐大家关注科创50指数和芯片半导体行业,

   最近这两个行业成了市场最热门的“赛道”,累计涨幅也很可观,

   但是对于这两个行业的长期未来前景,市场争论也异常激烈,

   昨天我们发了一个图片简版内容,主要是想说从昨天开始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暂告段落,

   这段时间开始不再推荐之前未持有相关行业个股或者基金的投资者再往里冲了,

   对于已经持有相关行业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可以继续持有看情况再决定后续操作。

   所以我们今天的更新主要从行业本质和市场对行业发展周期的反馈这两个角度说一下,

   为什么我们要暂停对这两个行业的推荐。

   我们之前就说过“缺芯”和自主化战略对于芯片行业有积极作用,

   所以我们对含“芯”量比较高的科创板指数予以重点关注和积极参与,

   其实芯片行业是个两级分化比较严重的行业,

   自主化战略和“缺芯”刚好影响的就是这个行业当中的两级,

   我们之前被“卡脖子”,目前努力谋求自主化的主要是应用在高端手机和PC上的高端芯片,

   所以市场也因为自主化战略对芯片行业予以了重点关注,

   那一波行情主要发生在2019年初——2020年7月份,

   之后整个行业经历了一波大幅的调整,直到回踩了周线均线,

   又遇上“缺芯”的影响,以及从其它抱团股撤离的资金到芯片行业上抱团,

   才有了最近这几个月的加速上涨行情,经历这两轮上涨之后,整个行业的估值已经比较高了。

   但是还会有投资者觉得,芯片行业是高新 科技 ,估值再高也是正常现象,

   万一我国在高端芯片上获得了彻底的突破,那多高的估值都能撑得起来。

   但是我们冷静的横向对比一下,世界上已经掌握先进制程的芯片企业目前的估值,

   美国高通,骁龙芯片的生产厂家,市盈率18倍,市净率21倍,总市值1690亿美元;

   英特尔,市盈率12倍,市净率2.6倍,总市值2179亿美元;

   超威半导体(AMD),市盈率38倍,市净率18倍,总市值1288亿美元。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世界顶级的芯片企业估值不是按 科技 股在美股的估值并不高,

   不是按照新兴行业或者 科技 行业的估值给的,而是按照高端制造业给的估值。

   再看看中国目前处于努力追赶期的芯片相关上市公司,

   北方华创,市盈率368倍,市净率32倍,总市值2145亿人民币;

   中芯国际,市盈率104倍,市净率5.1倍,总市值2604亿人民币;

   中微公司,市盈率234倍,市净率11倍,总市值1414亿人民币。

   我们能明显的看到,中国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

   其估值按照高新 科技 企业给的话,也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了,

   高 科技 行业产品越落地越成熟,估值水平也会从前景估值向成长估值甚至传统估值转变,

   大家可以算一下,要是中国的芯片行业估值水平和国际接轨,给20倍—25倍的高端制造业估值的话,

   以目前这几家芯片相关企业,净利润水平要到什么程度才能撑住现在的总市值和股价?

   如果中国高端芯片获得彻底的突破,国产手机和PC肯定会优先使用“中国芯”,

   但是不会增加全世界对高端芯片的总的需求量,

   说白了我们突破后要去瓜分国际巨头占据的存量市场,而不会带动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

   前景估值期的阶段性泡沫和非理性高估,我们会用一定的技术分析方式进行追踪,

   就像我们现在也手握含“芯”量很高的科创板,

   但是我们不会把现阶段的估值和情况当成长期未来,

   在风口期即将过去之前,会适当退出,等它变成成长型时再进入,

   成长性消退我们再退出, 等到它变成传统价值股或者周期股之后,

   再按照对待传统价值或者周期股的方式再进入。

   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不可能永远处于新兴期,早晚要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

   而“缺芯”主要表现在中低端芯片上,这一块我们技术上问题不大,

   但是企业纠结的是长期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也就是说,最近的“缺芯”是受疫情影响和市场短期需求增长导致的,

   这种情况有点像交通部门每年都要应对的春节和黄金周交运高峰,

   如果交通部门按照春节和黄金周的需求量去铺设基础设施和运行车次的话,

   春节和黄金周期间确实能增加收入,也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

   但在非春节和黄金周的大多数时间里,都要背上沉重的支出包袱。

   中低端芯片扩张产能的投入非常高,但是整个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利润率又比较薄,

   所以相关企业对快速扩张产能这个事,一直都比较犹豫,

   如果想通过涨价来转嫁成本的话,又会导致使用中低端芯片的企业压力上升,

   这个是国家和消费者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所以产能发力比市场预期慢,

   而且即使在产能上发力的话,长期收益的增长并没有投资者想象的那么大。

   因此,我们对整个芯片行业在目前的估值水平下,

   高端芯片突破情况暂不明朗,中低端芯片利扩产和利润率上升不确定的情况下,

   只能从之前的趋势性机会推荐转入到谨慎保守状态当中,

   短期只要芯片行业指数暂时没有走出明确的头部形态,

   持有相关个股和基金的投资者倒是可以继续跟进观察,有异常情况再退出也来得及。

   说完芯片行业,我们再看一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

   看这个行业指数的走势图,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会觉得这个新能车行业,

   其实不是,这个行业指数是2010年——2015年的高铁行业指数。

   这个才是CS新能车行业指数,两者之间的走势是不是有很高的相似度?

   我们之前讲过价值投资的三大流派之间的分歧,

   前景价值——成长价值——传统价值看似是分歧很大的三个方向,

   但很有可能最后这三派投资者在不同的事情看好的是同一只股票,

   典型的代表就是高铁行业,2011年的时候市场视高铁为战略性新兴行业,

   市场对其的期待不亚于今天的新能源 汽车 和光伏,

   凡是和高铁相关的个股股价都有大幅上涨。

   但是在之后的几年当中,高铁行业的营收并没有到达出投资者对其预期的广阔前景冲冲冲的状态,

   于是全行业遇冷,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把高铁当“赛道”追逐的资金就很惨。

   之后2014—2015年牛市期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为中国中车,

   一下子点燃了市场对这个行业的新一轮期待,

   同时行业内耗减少,高铁兴建加入加速期, 高铁行业的盈利状态进入到了成长期,

   市场基于其成长性和市场热度给予了极高的热情,

   于是出现了在那轮大牛市当中的疯狂涨幅,

   在这两个阶段,市场看重的是高铁全称高速铁路的前两个字——高速,

   由于是与之前的普通铁路相比,高铁的 科技 属性看起来很强,

   市场拿它当新兴行业和 科技 行业来进行前景预期和估值。

   但随着2015年的牛市结束,高铁进一步普及,

   大家终于发现,高速铁路也是铁路,最终按交通运输行业给它估值,

   对生产列车的中国中车也不再按 科技 属性估值,而是按照一般制造业进行估值,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几年看到的中国中车为代表的高铁行业股价长期低迷的原因。

   前景价值派喜欢2011年的高铁,成长价值派喜欢2014年的高铁,传统价值派对现在的高铁有兴趣,

   说白了,三种流派喜欢的不是三种不同的股票,他们喜欢的是同一种股票不同的生命周期。

   同理,新能源 汽车 现阶段炒的是新能源三个字代表的 科技 属性,

   但归根结底新能源 汽车 还是 汽车 ,早晚要按照 汽车 行业的估值水平和市场容量对其进行估值。

   光伏产业现阶段炒的是技术突破导致成本下降,以及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未来可能全国大普及的前景, 但光伏产业归根结底是什么?

   不过是发电的方式,最终还是要服从与电力行业的估值和逻辑。

   新能源 汽车 是在传统燃油车之外打开了一个没有天花板和上限的全新空间么?

   显然不是,新能源车还是要和燃油车竞争,吃 汽车 保有量的存量市场,

   全国的 汽车 市场总量就是新能源车的终极天花板,搞得好还能从海外市场争一部分市场份额,

   就像当年的高铁虽然帮交通运输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但是它依然要受限于交通运输行业最终总需求的天花板。

   光伏和清洁能源的终极天花板也是全国用电总量。

   现阶段市场给予这些行业高估值,除了市场内流动性的原因之外,

   主要是因为它们距离各自的天花板还很远,想象空间比较大,行业也处于高速增长期,

   但是很明显,过高的估值不会永远保持下去,越发展估值越接近行业本质特征而不是新兴属性。

   这个就像房价一样,原本不通地铁的小区,房价不高,

   一旦有传闻说规划中的地铁要途径就开始涨价,传闻变真的规划再涨一波,

   规划到动工还能再涨,但等到高铁修的楼下并通车的时候,也就涨到头了。

   所以,大家对上述几个行业的短期火爆保持适度的冷静吧,

   不要单纯因为短期涨幅而头脑发热,毕竟春节之前追白酒的惨烈教训并不遥远。

  8月8日新股值得申购吗

  周一有四只新股申购,为方便阅读先上结论:【汇成股份给予建议申购评级、路维光电给予建议申购评级、熵基科技给予建议申购评级、易点天下给予建议申购评级】 (注)新股评级依次为:积极申购建议申购谨慎申购放弃申购 周一有一只可转债申购:深科转债申购,信用级别为A+,根据目前的数据测算申购深科转债预计盈利概率为98%左右,推荐申购。 一、汇成股份 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价8.88元,发行市盈率78.92倍,行业平均市盈率27.66倍,公司主营业务以前段金凸块制造(Gold Bumping)为核心,并综合晶圆测试(CP)及后段玻璃覆晶封装(COG)和薄膜覆晶封装(COF)环节,形成显示驱动芯片全制程封装测试综合服务能力。公司的封装测试服务主要应用于 LCD、AMOLED 等各类主流面板的显示驱动芯片,所封装测试的芯片系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智能穿戴、高清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产品得以实现画面显示的核心部件。 公司是集成电路高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目前聚焦于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公司是中国境内最早具备金凸块制造能力,及最早导入 12 _晶圆金凸块产线并实现量产的显示驱动芯片先进封测企业之一,具备 8 _及 12 _晶圆全制程封装测试能力。2020 年度,公司显示驱动芯片封装出货量在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封测领域排名第三,在中国境内排名第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在显示驱动芯片封装测试领域深耕多年,凭借先进的封测技术、稳定的产品良率与优质的服务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公司服务的客户包括联咏科技、天钰科技、瑞鼎科技、奇景光电等全球知名显示驱动芯片设计企业,所封 测芯片已主要应用于京东方、友达光电等知名厂商的面板。2020 年度全球排名前五显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中三家系公司主要客户,2020 年度中国排名前十显 示驱动芯片设计公司中九家系公司主要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于对显示驱动芯片的封装测试,具体情况如下: 公司目前主要所封装测试的产品应用于显示驱动领域,以提供全制程封装测试为目标,涉及的封装测试服务按照具体工艺制程包括金凸块制造(Gold Bumping)、晶圆测试(CP)、玻璃覆晶封装(COG)和薄膜覆晶封装(COF),显示驱动芯片是显示面板成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常见的显示驱 动芯片包括 LCD 驱动芯片和 OLED 驱动芯片。LCD 驱动芯片通过接收控制芯片 输出的指令,决定施加何种程度的电压到每个像素的晶体管,从而改变液晶分子 排列/扭转程度,由每个像素的透光率高低实现色彩变化,进而构成显示画面。 OLED 驱动芯片通过向 OLED 单元背后的薄膜晶体管发送指令,控制 OLED 子像素的亮度进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公司目前所封装测试的显示驱动芯片被广泛 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高清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显示面板中。 业绩方面公司报告期内(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85亿元、3.94亿元、6.18亿元和7.9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49亿元、-0.41亿元和0.93亿元。 2022 年 1-6 月,公司营业收入预计为 44,935.58~48,226.58 万元,相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25.25%~34.43%;净利润预计为 8,095.95~10,034.23 万元,相较 2021 年同期增长37.64%~70.6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058.14~7,576.42万元,相较 2021 年同期增长 95.02%~143.90%。 估值方面从同类可比公司来看上面4家可比公司2021年扣非后的静态市盈率均低于汇成股份。 综合评判:汇成股份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行价较低,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整体市盈率,公司近几年业绩保持增长,虽公司发行市盈率略高鉴于公司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且22年业绩预估较好,综合考虑给予建议申购的评级。 二、路维光电 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价25.08元,发行市盈率70.31倍,行业平均市盈率27.66倍,公司致力于掩膜版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和电路板等行业,是下游微电子制造过程中转移图形的基准和蓝本。 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公司已具有 G2.5-G11 全世代掩膜版生产能力,可以配套平板显示厂商所有世代产线nm 制程节点 半导体掩膜版量产,并掌握了180nm/150nm 节点半导体掩膜版制造核心技术,满足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和器件等应用需求。公司在 G11 超高世代掩膜版、高 世代高精度半色调掩膜版和光阻涂布等产品和技术方面,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 期垄断,对于推动我国平板显示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逐 步实现进口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公司立足于平板显示掩膜版和半导体掩膜版两大核心产品线,逐步形成“以屏带芯”的业务发展格局。依托于持续的研发投入、扎实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与优质的客户服务,公司已赢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众多知 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平板显示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天马微电子、C公司、信利等;在半导体领域,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国内某些领先芯片公司及其配套供应商、士兰微、晶方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等。 按基板材料不同,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掩膜版,掩膜版是微电子制造过程中的图形转移母版,是平板显示、半导体、触控、电路板等行业生产制造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材料。掩膜版的作用是将设计者的电路图形通过曝光的方式转移到下游行业的基板或晶圆上,从而实现批量化生产。作为光刻复制图形的基准和蓝本,掩膜版是连接工业设计和工艺制造的关键,掩膜版的精度和质量水平会直接影响最终下游 制品的优品率。以 TFT-LCD 制造为例,利用掩膜版的曝光掩蔽作用,将设计好的 TFT 阵 列和彩色滤光片图形按照薄膜晶体管的膜层结构顺序,依次曝光转移至玻璃基 板,最终形成多个膜层所叠加的显示器件;以晶圆制造为例,其制造过程需要 经过多次曝光工艺,利用掩膜版的曝光掩蔽作用,在半导体晶圆表面形成栅极、源漏极、掺杂窗口、电极接触孔等。 业绩方面公司报告期内(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45亿元、2.18亿元、4.01亿元和4.93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03亿元、-0.12亿元、0.23亿元和0.47亿元。 2022 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 28,000 万元至 32,0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37.46%至 57.10%;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 3,500 万元至 4,2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102.71%至 143.26%;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 3,100 万元至 3,8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109.71%至 157.06%。 估值方面从同类可比公司来看上面4家可比公司2021年扣非估值均高于路维光电。 综合评判:路维光电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行价中等水平,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整体市盈率,公司近几年业绩保持增长,公司属于消费电子上游有半导体概念,综合考虑给予建议申购的评级。 三、熵基科技 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价43.32元,发行市盈率43.44倍,行业平均市盈率27.64倍,公司主要致力于将指纹、人脸、静脉、虹膜等生物识别核心技术与计算机视觉、射频、物联网等技术相融合,向商业、交通、金融、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领域,提供具备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的智能终端、行业应用软件与。 公司是一家以生物识别为核心技术,专业提供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着眼于生物识别核心技术的产品化、商业化。公司成 立初期主要专注于身份认证采集器及算法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随着自身生物 识别技术的不断提升与积累以及大量市场应用的检验,公司逐步拓展并打造形成 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三大类应用场景。公司集智慧出入口管理、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办公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 销售和服务为一体,具备从底层算法技术到前端生物识别传感器,再到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与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所生产的智能终端大多含有自主研发的嵌 入式软件,具备身份识别与验证功能,既可连接公司自身的行业应用软件与独立使用,也可集成于各类系统集成商的设备与系统中,从而为行业用户在生物识别应用领域赋能。报告期内,虽然智能终端是公司收入与利润的主要

下一篇:南京工程学院学分怎么算
上一篇:空港高架路、空港大道开通试运行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