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银基金马韬:海外货币政策处于关键节点 港股调整无需过度悲观

2022-11-01 08:51:49

  最新欧洲的价格基准,无论是未来一个月还是未来一年,从之前的最高点回落已经接近5-60%,就说明我们已经逐步度过了能源供需最严重的时刻。这和欧洲最近他异乎寻常的暖冬,以及欧洲工业企业普遍关停,让出宝贵的给居民去使用,都有关系。

  2022年的冬天,欧洲的能源危机有希望被避免,但是其他区域无论是美国或者是亚洲的区域,今年冬天的天气怎么样,依然可能要打一个比较大的问号。

  而且可能就算2022年的冬天,能源危机比大家想的要轻微一些,但是2023年由于全球的天然气的产量和运量,局部的天然气紧张会比2022年来的会更加极端一些。

  提问:汇率贬值,北向资金不断流出,最近权益投资是否有反弹行情,以及医药医疗基金是否可以上车?

  马韬:汇率和股市大是一个因果的关系。

  当有一些风险事件的时候,股市跟汇率是同向运动的,是因为本身大家对于风险和经济参数会出现重新调整,这样可能会有资金的波动,然后汇率市场也会有资金的波动,但是并不是说股票投资者看到汇率的波动就会去做同方向的买卖。

  本身股票投资者看中的还是一个企业的利润和估值的合理情况。如果汇率的调整是有利于实体经济的,同时它不是过度剧烈的,它不会影响金融稳定的话,可能在汇率出现调整的过程里面,反而上市公司会觉得更加舒服。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这种出口类型的公司,比如说电子类、轻工类的企业。

  毕竟在汇率上可能很小的变化就是一个很大的波动,但是可能在股市里面只是一天的股价波动,在一个月里没有意义,所以大家不要去机械认为汇率和股市一定走一样的方向。我们还是关注股市本身,从经济从企业利润从估值去理解。

  对于医药板块,如果从估值的角度看,已经处于比较便宜的状态。而且能够看到一些之前影响医药企业定价的政策干扰,近期发生一些变化,监管若给出了更多的空间,企业利润会出现一定的弹性。

  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可能1-2年里面,一部分新品的推出出现放慢,本身供需的力量也是市场自发的调节,使得利润在逐步向医药新品种方面回归,所以我们发现创新药是反弹急先锋的状态。现在的医药板块,毫无疑问是值得大家更多去关注的。

  3、交银基金马韬:对于近期港股调整不用过度悲观

  提问:大消费行业的机会怎么看?

  马韬:很多人认为由于出行时间的减少,面对面沟通时间减少,无论是从消费服务还是消费品,都会存在承压的状态,这个话对也不对。

  说它对确实你会发现消费的频次会下降,但是企业利润要从量和价两个角度去思考。过去大家的消费观,很多是希望自己的时间被填充饱和,每天我都要试不同的新品,每天我都要去把大吃大喝的量做到最大,但是事实上可能短时间的沉浸消费,这种高质量高投入的企业,会比巨量多频次的模式要更好。

  所以大家接触的频次,可能和19年相比并没有更多,但是消费质量提高了,消费单价提高了,消费毛利提高了,消费内容丰富了,也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多的机会。

  近期消费行业普遍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趋势,这个产品最早是由一个超级大单品来导入的,比如说大家最早喝的奶茶可能是冲泡的,但后来大家发现奶茶还是现场做的比较好喝,然后后来大家就又发现奶茶不断加入新元素。包括酒也类似,之前都喜欢喝大单品大牌子,但现在发现酒的供给非常丰富。又比如说酱油,大家可能以前也很迷恋大单品,但现在大家发现不同人所需要的不同。

  在这个过程里面大家会发现,虽然消费频次少了,但在这种细分型、丰富型、挑剔型的消费里面,我们也愿意去付一个比之前的大单品更加高的溢价。

  提问:从近期的情况看,港股会不会没落?

  马韬:首先港股和A股的关系,就像是在不同的流动性环境下的同样的资本市场,同样的上市公司定价的关系。大家可以发现,ah股溢价指数经常被讨论,即同一类股票在A股现在相偏离港股的水平是多少。

  总体都反映中国经济的水平,只是相对由于港股的外部投资者的比例会更高,所以它受海外流动性环境干扰会更大。恒生指数和英镑汇率的关系非常高,主要因为无论是提供服务的银行,还是参与的投资者,重叠度实在是有点太高。

  每当欧洲出现问题,港股所受到的冲击会比A股大得多,最近英国又是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国债波动危机,所以港股会比A股承受更多的压力。

  但是相应的如果海外货币当局、金融监管当局等能尽早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寻得平衡,可能后续港股的高弹性市场也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就抹平之前相比A股拖累下来的估值修复,所以不用过于悲观。

下一篇:南通市机关事务局部署开展国庆期间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上一篇:多地明确第七批国家集采药品执行时间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