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芯片为什么没有受影响(国产车为啥不缺芯片)
欧美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为什么国产汽车不受芯片影响
; 汽车芯片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洲这些国家生产的。有权威数据显示,汽车芯片供应商前五名分别为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合计市占率超50%。恩智浦、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为欧洲汽车芯片厂商,德州仪器是美国企业,瑞萨电子为日本厂商。
这一次芯片荒源于东南亚疫情。东南亚是汽车零部件生产的中心地区之一,近期新冠疫情再度爆发,让原本就承受芯片短缺压力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欧美芯片制造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
很显然中国国产汽车同样受芯片紧缺影响。原本配有5颗激光雷达,目前的量产车上先装三颗,后续陆续补装,中国品牌理想汽车在声明中这样表示。“因毫米波雷达芯片供货短缺,我们给出两个方案:一是等待芯片到货后,陆续提车;二是选择提车后补装雷达的交付选项,预计2022年3月31日起分批启动补装雷达。”小鹏汽车官方订车页面显示。国产汽车同样遭受芯片短缺的影响。
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介绍,在汽车“新四化”转型之下,汽车上搭载的摄像头、屏幕、雷达、各类传感器等电子电气架构会越来越多,对芯片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一辆传统汽车所需芯片约为100-1000颗,而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所需芯片则约为1500-2000+颗,且不同车型搭载的芯片品类、数量各异。
汽车芯片为什么短缺?
1、技术演变是原因之一。
当前,全球芯片代工厂大都在发力12英寸晶圆,而8英寸晶圆的产能就受到限制。汽车芯片对尺寸要求不高,8英寸晶圆正是其所需。
2、疫情导致产能不足。
汽车芯片市场被欧美厂商掌握在手中。在疫情期间,这些厂商的产能受到重创,造成汽车芯片供应紧张。
而且,新能源汽车芯片需求量增长,更是加剧供需矛盾。2019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到465亿美元。
相关背景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推动汽车芯片数量的大幅度提升,车规级芯片国产化已拥有规模基础。然而,目前国产车规级芯片仍然存在整车应用规模小、车规认证周期长、技术附加价值低、上游产业依赖度高等问题。
结合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发展和日韩车规级芯片产业链建设经验,未来通过产业扶持政策聚焦解决上述问题,是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有力途径之一。单靠市场一股力量很难推动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需要形成政府牵头,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
现在买十多万的国产车都要等好几个月,这是为何?
引言:现在买10多万的国产车都需要等到好几个月之后,就是因为现在买国产车的人太多了,就拿销量比较好的那几款国产车来说吧,就是因为买的人太多,所以供不应求需要等,另外有一些国产车可能是因为没有芯片需要制造,他们在买车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需要等多长时间,如果说自己比较着急的话可以换其他的车。
一、现在买国产车都需要等好长时间,主要就是因为买的人太多
现在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车,毕竟出行没有车是非常不方便的,有了车就感觉非常容易想走就走,不过现在买车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并不是说你有钱就能够拿到车,现在买10多万的国产车,你需要等到好几个月的时间,主要就是因为买的人太多了,销量比较好的那几款国产车真的是有点供不应求,所以都需要等很长的时间。
二、有些车辆芯片供应不上,需要等待
除了买的人比较多之外,供不应求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因为缺芯片,有些车它确实缺芯片,虽然说看起来不是很贵吧,但是他芯片制造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因此我们在买车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昕动这款车,它需要等待多长时间。
三、买车的时候需要对比
如果说买车等待时间过长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导致车辆贬值,或者是车辆出现一些其他的事故,我们需要提前了解清楚,而且要签订合同,如果说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意外,咱们还能够损失的少一些,而且在买车的时候咱们要多对比一下,看哪款更好一些,更适合家用,更适合自己用,不能说那款车好看就买那款车,其实这个更像是女生买车的一种方式。不过这样的方式可能并不是很好,后期如果车辆真的出现一些什么问题咱们都没法找人家说理。
为啥汽车芯片也会短缺,国产的不行吗?
因为汽车用的芯片质量要求更高,毕竟关乎安全问题的,芯片按等级一般分为军工级、车规级、工业级和消费级,手机大概也就消费级芯片。
一方面是随着汽车智能网联、电动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子成本占比将达到整车成本的50%,需求总量指数型攀升。
简介
出于疫情的考量,整车厂对市场预估过于悲观,减少了对Tier1的订单,订单减少沿着链条逆向传递,导致车载芯片大厂随之调整产能,最后导致缺芯矛盾在短时间内凸显。
据业界估计,由于芯片短缺导致供应中断,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汽车产量减少了约60-130万辆。另根据市场调研机构Bernstein Research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缺芯将直接导致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下降,预计减产450万辆。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坐位甲方的整车厂们也开始亲自出动,缓解无米下锅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