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

2022-10-05 15:52:48

  9月8日,杭州市召开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

  近年来,杭州教育对标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新定位,以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为主线,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成绩。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为庆祝教师节,市教育局、市文明办、钱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打造教师节“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这几天,包括武林广场国大屏幕在内的杭州主城区200多块广告大屏,以及公交、游船、部分地铁线路的移动电视屏,将循环播放教师节公益广告;同时,教师节主题灯光秀也将在钱江新城举行,届时沿江2.3公里的楼宇将构成巨幅喜庆画卷徐徐展开。

  在9月8日召开的杭州市教育系统庆祝第38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有6位优秀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爱心和奉献,求实、进取和创新。

  蔡小雄在市直属的四所学校当过校长,他每在一所学校,都会因校制宜,规划出一条最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

  任杭十一中校长时,蔡小雄创办了省内第一个女生班,重点建设美术班、传媒班,为学生找到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任杭师大附中校长时,蔡小雄在省内率先实施“分层分类分项”大走班,积极探索“导师制”“三涯规划”,为新高考改革探索课改新范本;任杭高校长后,蔡小雄提出“宽到底,严到位”“自由在心灵,自律在行动”等理念,在实践中敢为人先,让这所百廿老校焕发了新活力;回到曾工作过12年的杭州二中,这一年多来,蔡小雄奔波于多个校区,披坚执锐解校区难题,勇于担当破招生藩篱,使得学校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蔡小雄坦言,坚守教育情怀,追求卓越,他一直在路上。

  十年前,富春第七小学校长章振乐在办学中发现许多学生“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为此他提出了“新劳动教育”。经过多方奔走,他从附近村里租来了20亩土地,按区分块,每个班级承包两块地,负责日常管理与养护。孩子们在农场里除草、播种、施肥,感受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

  随着“新劳动教育”的开展,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升级。比如为让“新劳动教育”在实践中落细落实,章振乐量身定制了小学生的“劳动清单”,为学生开展劳动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建议。章振乐还细心地将生命教育、情意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渗透其中,润物细无声。

  近年来,富阳区教育局在富春七小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章振乐以此为契机,号召成立中国新劳动教育学校联盟,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接受劳动教育。

  35年来,高军玉担任过班主任、中队辅导员、校长、教研员,最后选择在余杭区禹航实验学校做一名普通的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

  “我不能像仁人志士那样以天下为己任,但至少不会忘记祖国和人民对我的培养。”南师大道德研究所鲁洁先生的一句话一直影响着她。

  为此,高军玉申请扶贫来到了贵州天柱凤城街道第六中心小学,为留守儿童上一堂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她以党史学习教育、国情法治教育等系列主题为抓手,探究思政核心课程和班主任、学科教育、少先队活动、学校德育活动的深度整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度;她和教材编写团队一起,完成了《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书稿“岗位在变、平台在变、年龄在变,唯有对思政教育的情怀丝毫不曾改变。”高军玉说。

  教育圈有一个共识,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2017年,“学校大脑”一词在教育圈引发热议,最新提出这一概念的,就是建兰中学校长饶美红。

  建兰中学的“学校大脑”构建了一个新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的学习行为沉淀下来成为数据资源,并利用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实现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以“解放学生”“解放老师”为目标,让教育回归本源。

  “我们希望用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饶美红的推动架构下,建兰中学成了全国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代表性学校、全国“学校大脑”建设标杆。“文化赋能教育,数据沉淀未来,在追求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上,我们走得坚定、踏实。”

  执教34年,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俞艳,在学生中有一个爱称“俞妈妈”,面对学生,她总是报以母亲般慈祥的微笑。

  “学生们常常面对冰冷的电路板,我的一个笑容也许可以化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在俞老师看来,对一个孩子的培养,仅关注他的学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的精神成长。面对不够“完美”的中职生,俞老师会引导他们欣赏自己;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教授他们习得一技之长;有效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位职校教师,俞艳在研究发展职业这条路上从未停下脚步。2017年,学校增设工业机器人方向。年过五旬的她又投入到工业机器人相关学习中,先后成为省赛、国赛裁判。在她的引领下,学校专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浙江省电子电工专业大组理事学校。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临安区昌化镇第一小学教师王雁春总是这样介绍自己。

  1994年,王雁春从严州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洪岭的一所村小任教。洪岭,是浙西最偏远的一个山乡,曾被称作“临安的小西藏”。当时整个学校加上幼儿园一共就三个老师。条件虽苦,但她的信念依然坚定——“我一定要做个好老师!”

  如果说最初的选择是一种梦想,那么之后的从教之路就是对这份初心的守护。28年过去了,她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她不仅注重自我提升,更关注区域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青年教师的成长。她全方位思考、审视语文教学工作,认真制定计划,组织专题教研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同行分享。近五年,开设市、县级公开课及专题讲座三十多次。

  常常有人问:“王老师,做这些事,你图什么?”王雁春回答:“因为热爱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守。”

下一篇:时代新材市值(时代新材投资价值)
上一篇:中秋国庆临近 倡导假期出游不出省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