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华化学再闯A股:顾氏家族持股近8成,毛利率极低挣钱“不易”
近日,长华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新了公司申请创业板IPO的招股书。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长华化学首次申请IPO,在2017年12月,公司曾拟在上交所上市,后因经营业绩无法满足审核要求,在2018年9月主动终止上市进程。
顾氏家族持股近8成,
接连扩产被质疑产能过剩
资料显示,长华化学成立于2010年,是典型的家族式产业。长华化学的实际控制人顾仁发、张秀芬、顾倩、顾磊合计控制公司79.07%的表决权,其中,顾仁发、张秀芬为夫妻关系,顾倩、顾磊为二人子女。
长华化学为国内专业的聚醚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聚醚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合作客户包括汽车主机厂或其配套厂商、跨国化工企业、以及家居品牌等。
需要指出的是,2017-2021年期间,我国聚醚市场供应量连续大于市场需求量,并且部分规模化聚醚厂商实施扩产计划,这其中就包括长华化学。2018年及2021年,为提高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长华化学持续投入资金进行“6.5万吨聚醚生产线万吨聚醚生产线”等建设。
不过,对于长华化学接连扩产的举措,深交所要求其结合核心产品市场供需情况、主要竞争对手扩产情况等因素,详细说明公司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重复建设风险。
业绩易受原材料波动影响,
毛利率极低挣钱“不易”
业绩方面,2017-2021年,长华化学的营收分别为12.82亿元、14.91亿元、15.14亿元、18.78亿元和30.28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为6677.15万元、907.18万元、4232.22万元、7089.94万元和8552.4万元。
可以看出,近几年公司的营收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净利润却并不稳定,特别是2018年出现了大幅下滑,而这也是长华化学终止前次IPO的主要原因。对于2018年扣非净利润额大幅下滑,长华化学给出的解释是原材料市场价格频繁大幅波动影响所致。
我国聚醚行业集中度低,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品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导致国内聚醚行业中低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实际上,从长华化学极低的毛利率也能看出,公司挣钱“不易”。2019-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08%、10.05%和7.62%。
与此同时,长华化学预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2.85亿元-25.26亿元,同比下降16.58%至24.52%;净利润预计为8347.97万元-9226.71万元,同比变动-4.86%至5.16%。
对于长华化学业绩的不稳定性,深交所要求公司结合原材料波动、行业周期、市场占有率等,说明其生产经营是否具有稳定性,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一边银行借款一边投资理财,
还要用6成募资款偿债“补血”
对比两次IPO披露的信息来看,长华化学在募集资金的使用上作了调整,明显加大了对偿债和流动资金的需求。根据前次招股书,公司的募资金额为3.31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2.31亿元用于扩建10万吨/年多元醇项目。
那么,长华化学究竟为何如此缺钱。对此,长华化学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公司处于业务扩张及项目扩建期,资金需求较大,较多运用了银行借款进行融资,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2018-2021年,长华化学资产的负债率分别为70.31%、59.55%、56.03%和48.06%,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而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主要是银行借款余额较高。2019-2021年,长华化学银行借款占负债总额比重分别为72.4%、64.34%和54.53%。同时期内,公司利息支出金额分别为1497.7万元、1142.01万元和984.06万元。
一方面,长华化学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欲通过募集资金去缓解;但另一方面,公司将大额的现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而对比借款产生的利息,理财产生的收益却是相当的少。报告期内,长华化学用于投资支付的现金分别为8.28亿元、3.5亿元、3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等产生的投资收益为107.72万元、137.01万元和28.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