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及偿债能力不足,海外市场表现欠佳,等待上市的朗威股份前景
8月19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2022年第55次审议会议于召开,苏州朗威电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首发审议,成为今年过会的第271家企业。
只是,随着其招股书的出炉,该公司业绩持续下滑,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也暴露无疑。同时,该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同样不容乐观,受诸多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使公司的正式上市及未来发展增添了些许不确定性。
招股书显示,朗威股份是一家数据中心机房及综合布线设备提供商,主要从事服务器机柜、冷热通道、微模块、T-block 机架等数据中心机柜和综合布线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本次上市,该公司拟募集资金3.78亿元用于新建生产智能化机柜项目、年产130套模块化数据中心新一代结构机架项目、数据中心机柜系统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投资,以及补充流动资金之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该公司董事长高利擎直接持有公司47.42%的股份,又通过宁波领英间接控制公司24.73%的股份,其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公司合计72.15%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此外,高利擎之弟高利冲直接持有公司15.81%的股份,为高利擎的一致行动人。
也就是说,高利擎和高利冲兄弟二人直接持有及间接控制公司合计 87.96%的股份,“一股独大”特征明显,而且报告期内高利擎始终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高利冲则在公司担任董事。
过往的无数实例证明,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容易产生“一言堂”现象,从而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因领导层决策失误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同时,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违规行为的动机和可能性也大幅增加。
同样需要高度关注的一点是,朗威股份董事长高利擎不仅拥有澳大利亚永久居留权,近年来还在通过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布局全球销售渠道。另据披露信息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朗威股份拥有一级子公司 9 家,二级子公司 1 家,其中境内子公司 6 家,境外子公司 4 家。其中境外子公司包括澳大利亚鲨克瑞克、美国戴维斯、欧洲朗威,美国鲨克瑞克。分别负责公司澳大利亚市场、美国市场和德国市场产品销售及服务。但上述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21年创造的净利润分别为170.14万元、-42.77万元、92.94万元和-3.64万元,企业净资产甚至还出现了赤字,分别为31.68万元、-506.48万元、364.83万元和-5.62万元。
此外,朗威股份在投资设立美国戴维斯、 香港鲨克瑞克、 朗威欧洲和澳大利亚鲨克瑞克时,还存在未向苏州市发改委履行备案手续的情形。虽然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高利擎已对此作出承诺,称如因此受到主管机关的任何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发生纠纷、履行任何其他法律程序或承担任何责任而造成发行人的任何损失,将给予全额补偿并承担相关费用。但仍然难以避免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发生。
此外,虽说朗威股份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收入主要而近年来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经济环境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正在逐渐减弱,全球化遭遇逆流,我国也开始了从“内外双循环互动”到“内循环为主”经济模式转变。在此背景下,朗威股份对海外市场开拓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影响,未来如果企业无法及时调整市场布局,更面临着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朗威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一贯将技术创新作为业务发展的持续驱动力。可是通过招股书信息可以发现,该公司虽然成立已达12年时间之久,目前却只拥有 6 项发明专利,且其中仅有 3 项为原始取得,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问题尤为明显。
虽然朗威股份曾在回复函中解释称所受让的专利有两项出自于高利擎曾经控制的其他公司,而他本人既是上述两项专利的原始发明人,也是朗威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和核心技术人员。但依旧难掩企业核心技术与发展脱节的风险。
根据回复函,由高利擎发明的“连续模”和“LC 散件热缩管的自动熔接装置”两项专利权受让时间分别为2016年和2018年,距今已有6年和4年之久,而朗威股份目前却依旧将其作为核心技术应用于生产当中。但是对于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型企业来讲,产品的更新迭代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朗威股份却在技术开发方面裹步不前,显然很难摆脱核心技术或产品被淘汰的风险。
深交所显然也存在同样的担忧,并问询函中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了问询,但朗威股份并未给出正面回应。
在此情境下,如果企业能够加大研发投入,或许还存在改变现状的可能,但事实上朗威股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远不及同行业。报告期内,该公司产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50.43万元、2052.56万元、2658.54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2%、2.87%和2.59%,不仅占比持续下滑,还远低于其招股书中所列同行业可比公司3.78%、5.40%、3.10%的平均值。
与此同时,朗威股份的报告期内的营收规模分别为6.38亿元、7.16亿元和10.25亿元,同样远远低于招股书中所列同行业可比公司13.9亿元、11.87 亿元和12.85 亿元的营收规模平均值。这也就意味着朗威股份与同行业之间的研发投入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未来企业又将如何通过产品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根据招股书披露信息显示,朗威股份报告期内的流动比率分别为0.97倍、0.9倍0和1.05倍,远低于招股书中所列同行业2.42倍、2.30倍、2.12倍的平均值。速动比率0.72倍、0.67倍和0.79倍,同样远低于招股书中所列同行业2.08倍、1.92倍、1.64倍的平均值。在此前提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却远远高于同行业,报告期内分别为60.03%、62.69%和62.22%,而招股书中所列可比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32.07%、36.22%、38.99%。
那么也就意味着,朗威股份在偿债能力不及同行业的前提下,不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成本要远高于同行业公司,同时企业短期内流动性储备恐怕也很难满足偿债需求,并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融资。因此,朗威股份即使成功上市,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反而更有可能因为产品优势不足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占的风险,届时,影响到公司业绩,导致股价下行,中小投资者利益恐怕难免会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