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查:公摊面积应透明,高得房率也需辨别

2022-08-29 07:48:46

  近期,公摊面积、得房率等话题再被热议。楼市经历深度调控之后,购房者越来越重视房子的居住属性,除了让公摊面积成为“明摊面积”,开发商如何做出更合理的规划并用产品“说话”,这也是摆在开发商面前的新课题。

  证券时报

  一般来说,过去的多层和小高层住宅公摊面积较小,得房率普遍在80%以上。如今,越来越多的超高层住宅正拔地而起,一些住宅楼的层数甚至超过50层,这些超高层住宅的的得房率又有多少?以深圳为例,

  不过,

  

  据悉,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住宅交易都是以建筑面积计价,但重庆等地多年前也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不过,在全世界范围内,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房屋销售都是按照套内面积计算。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表示,住宅建筑改为套内面积进行交易,也要慎防开发商很可能会因此转嫁成本甚至挤压公摊从而导致商品房的小区环境以及品质下降。

  除了如何计价,市场上也掀起“取消”公摊的讨论,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买房无法撇开公摊面积,其也应计入商品房总价。有分析人士表示,公摊面积较小并不意味着居住就舒适,电梯间、楼梯间或门厅太小,一梯多户、没有避难层等,尽管缩小了公摊面积而使套内面积增加,但舒适度和安全感也随之降低。再比如一些开发商“偷面积”,貌似套内面积增加,但占用了公摊,导致小区整体环境受损。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现行规定对于公摊面积大小没有比例限制,主要与新盘项目的规划设计、配套设施有关。从业主的角度看,套内起居生活面积与社区公共服务面积此消彼长,取决于业主的诉求。“在多层次住房消费并存的情况下,对不同类型的新房项目,在规划设计及报批阶段,就应对公共服务为主的公摊占用,做出合理的规划指标限定。”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合伙人郭韧律师表示,“其实,对于公摊面积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普通购房者很难发现。需要提醒的是,一旦公摊面积超过40%以上,可能就需要引起重视。购房者可以调阅规划设计图纸,看看是否存在错误,如果觉得特别不合理,购房者也可以通过诉讼维权,特别是如果因为公摊面积过大而实用面积过小,导致无法居住使用,或者不符合居住使用的相应品质,购房者要求解除合同甚至退回房款也是有可能的,但最终还是要看判决结果。”据悉,目前国家对住宅的公摊面积并没有设置上限和下限,但《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合同约定的面积与实际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购房人有权退房;同意不退房的,实际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购房者。

  李宇嘉认为,“取消公摊”乃情绪之举。最重要的是,标准和明细一定要“晒在太阳下”,监管还要跟上。比如,要制定不同类型社区的公摊指引;公摊部分的内容要明晰,经营的部分要将经营收益归属全体业主,纳入物业维修基金,或者抵扣物业费;房屋交付时,独立第三方要对公摊面积进行实测并公示;探索公摊部分定价和套内定价的差异化等。

下一篇:信德新材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203%
上一篇:中国人寿寿险上半年保费超4399亿元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