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拉响警报 欧盟四处搜集天然气
德国率先遭遇“严重的紧急情况”。由于天然气短缺,铝、玻璃、化工等工业部门都面临关门的威胁。估计今年8月份,德国工业天然气消费量的27%将因俄气减少而消失。德意志银行将今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测从3.5%下调至1.5%,并认为如果俄罗斯切断天然气供应,德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
来看,向“肮脏的化石燃料”倒退不可避免,因为要保证本国能源安全别无选择。德国重申了到2030年关闭所有燃煤电厂的计划,重新开放燃煤电厂只是短期行为。
其次是大量进口液化天然气。欧洲今年进口了创纪录水平的液化天然气,并将在冬季来临前填满储气库。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今年前5个月,欧盟和英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日均进口量达到4亿多立方米,比去年平均水平高出66%。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增长了约58%,今年已经交付了280亿立方米。美国成为这场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赢家,不断上升的液化天然气价格带来巨额利润。
最后靠可再生能源替代。欧盟计划通过启动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投资来应对能源供应危机。远水解不了近渴。有专家分析,至少在接下来的20年里,化石燃料似乎不会消失。
大幅削减天然气需求
尽管能源供应紧张,但是欧盟仍然坚持走能源转型之路。其中,提高能源效率工作最迫切。欧委会将“Fit for 55”立法提案中的2030年欧盟能源效率提升目标从9%上调至13%,并通过多样化天然气供应和加速绿色转型,在今年年底前将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量减少三分之二。欧盟希望将节能立法,成为各个成员国的法律义务。日前,欧洲议会4个最大政治团体联合提出了修正案。该能源效率议案得到了广泛的政治支持,各成员国已达成初步协议。
欧盟成员国7月26日达成一项政治协议,采取自愿措施将今年冬季天然气需求减少15%,以提高欧盟能源供应安全。根据这项协议,欧盟成员国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根据各自选择的措施,将天然气需求在过去5年平均消费量的基础上减少15%。若届时出现天然气供应短缺等情况,欧盟将采取强制措施减少天然气需求。就削减天然气需求,欧盟发布《安全过冬计划》和《欧洲天然气需求削减计划》,其中包括多项行动,如减少需求计划、加强欧盟国家之间的团结、通过天然气协调小组加强监测和协调、用其他燃料替代尽可能多的天然气消耗、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促进节能。此外,德国、奥地利、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日前签署了一份关于电力部门风险防范和团结的谅解备忘录。
大多数欧盟成员国都同意,当前形势下展示“欧盟团结”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欧盟内部利益诉求不一,各成员国在面对“气荒”等现实问题时首先考虑本国利益,因利益诉求不同造成的欧盟内部分歧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