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连线|国盛证券张金洋:下半年明确看好医药,关注三主线
迈入2022年下半年,资本市场又将如何演绎?7月4日起,与华尔街见闻联合推出“经济大盘重振之路”——《首席连线中期市场展望系列直播,与知名首席经济学家、行业分析师面对面,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市场走势、行业配置进行展望。
“而从2021年6月份到现在,这一年的时间中,医药行业本质上是消化估值。但是,消化估值过程中,资本市场出了很多‘鬼故事’,即对行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担忧。因此,医药在下跌过程当中形成负向循环。”张金洋称。
“医药行业兼具了成长、消费、科技、周期等属性,因此即便是大熊市,医药也会有机会存在。例如,过去一年行业整体表现不好,但新冠主题的公司表现可观。因此一旦医药行情转好,行业表现将是百花齐放的。”张金洋说。
“复苏线逻辑链条上,大概有三类公司。第一类是反弹最强、行业景气度极高的,此前由于疫情等因素,打断了它的景气度,疫情一旦消化,这类公司复苏是最快的。叠加估值容忍度高、弹性大等,市场也愿意买这类公司。眼科、医美等,就是典型代表。”张金洋说。
“复苏主线上,除了以上三类已经有预期的,还有一些还有市场预期不是特别充分的,如疫苗行业。疫苗行业实质上也受到了疫情的干扰。随着疫情的消化,新冠之外的疫苗也会处于复苏状态。复苏线里的制药装备等,也会有修复期,但不会像消费复苏这样迅猛。”张金洋表示。
张金洋指出,从2000年到现在,医药行业每几年都是一轮政策大周期。其中,2015年开始的药监局供给侧改革,是最典型的政策大周期。自此,医药的一些小票,就很难表现了。同时,2018年开始的医保局支付端变革,如果没有规避也会很痛。
“其实,最好的进攻性资产,就是这类创新药资产。因为其到底值多少钱,算法都不一样,很容易造成乐观者更乐观。基本面决定估值锚本身,而流动性造成估值锚基础上的波动溢价或折价状态。因此,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创新药就是弹性幅度非常大的资产。”张金洋说。
其他细分行业方面,张金洋表示,当下CXO龙头公司利润已经不小,长期要求40%至50%的增长,可能也不现实。估值到了极致的高点后,自然会经受不起融资数据、政策风向等“鬼故事”。而在估值特别低的时候,“鬼故事”是吓不倒的。因此,估值高的时候,自然要谨慎。
中药方面,张金洋表示,首先,目前中药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政策持续支持。无论是医保端口,还是市场准入端口,中药创新药审批的端口也获得了各个维度的全方位支持。因此,理论而言,如果观测一年维度,其业绩层面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