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经贸往来的特征事实
近二十年来,两岸贸易规模、贸易技术含量,及大陆对台贸易逆差均大幅提升。相比2002年,2020年两岸贸易中低技术产品的代表,纺织品(第11类)贸易规模出现萎缩;而高技术制品代表,光学及精密仪器、钟表、乐器(第18类)大幅提升,并取代了纺织品第二大贸易行业的地位。
(1)两岸贸易总体情况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大陆是中国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岸贸易占中国台湾地区贸易总额的35.8%。而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前五大贸易伙伴之外。2020年,中国台湾地区在中国大陆出口销售额最高的贸易伙伴排名中,排行第十位,出口金额为601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2.3%。
下文从两岸贸易总额和净额两方面对两岸货物贸易情况分别进行说明(见图2)。从静态来看,根据中国台湾地区进出口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两岸货物贸易总量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7%;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含中国香港地区,下同)净出口亦达到866.5亿美元的历史高位,同比增速超过14.9%。从动态来看,两岸货物贸易总量呈现波动中上升态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两岸贸易总额由2009年的1100.7亿美元提升至2020年的2162.3亿美元,几乎翻一番;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贸易顺差由2009年的588.7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866.5亿美元,增长了47%。
(2)两岸贸易行业分布情况
为了对两岸贸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有全方位认识,本文对2002年和2020年两岸贸易HS二分位行业贸易总额数据进行分析(见图3)。
两岸行业贸易增长发生重大变化。根据2002年和2020年行业贸易额变化情况,我们将19类行业分为缓慢增长、正常增长、快速增长和飞速增长4类(见表1)。除了动植物及其制品、食品饮料等生活必需品快速发展外,两岸主流贸易已经由低技术制品向高技术制品转变。其中,机器及电机设备(第16类)、光学及精密仪器、钟表、乐器(第18类)等增速均接近或者超过1000%。
两岸行业贸易规模大幅提升(见图3)。近二十年来,两岸贸易规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02年只有机器及电气设备制品(第16类)贸易规模超过100亿美元,而到了2020年,机器及电气设备(第16类)、光学及精密仪器、钟表、乐器(第18类)两类产品的贸易规模都超过了100亿美元,且机器及电气设备制品(第16类)的贸易规模突破了1000亿美元。
2. 两岸直接投资概况
总体而言,两岸外商直接投资往来不在一个级别,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简称FDI)以十亿美元为单位进行衡量,而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地区直接投资(简称OFDI)以亿美元为单位进行衡量。同时,不论FDI还是OFDI,均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双方FDI投资在2010-2013年达到巅峰后,一直维持稳定,直到2018年后出现大幅下滑。
从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FDI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大陆的鼓励政策,台资来中国大陆投资设厂极为普遍,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FDI水平较高。根据中国台湾地区“投审会”提供的数据,2000-2020年7月,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FDI总额超过1750亿美元。从其走势来看,2010年之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FDI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在2010年达到146.2亿美元的高峰,其后直到2017年一直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2018年之后,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FDI大幅下滑。其中,2019年全年FDI仅为35亿美元,同比下降超过50%,低于2003年的水平。
从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地区OFDI情况来看,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地区OFDI从2009年开始,前几年增速较快,但之后维持稳定,呈现稳中有降态势,总体水平并不高。2009年,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地区OFDI为0.38亿美元,到2013年达到3.35亿美元的高峰,其后稳中有降。到了2019年,中国大陆对中国台湾地区OFDI仅为0.97亿美元,同比下降接近60%。呈现这种结果,主要与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投资的限制政策和境内外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