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集体“接盘”?机构和上市公司疑有“产业链”
2022年,资本市场上可谓是大事不断。这边中泰证券(9.210, -0.03, -0.32%)前首席策略分析师陈龙刚刚被抓,小康股份(54.000, 2.07, 3.99%)的关注度还未褪去,另一边就曝出了一条疑似机构和上市公司之间的“产业链”。
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称,1月18日晚,网络上传出一段对话疑似质疑沪上公募组团买入上市公司恒帅股份(105.690, -26.42, -20.00%)的股票,为私募接盘。
对话以恒帅股份作为示例,指出了目前资本市场上的一种商业模式,即:卖方(券商)买私募的产品,私募先买(股票),然后准备好专家,和公司董秘、IR甚至董事长沟通好,再写段子+报告进行推。然后公募开始研究,找到已经为其准备好的专家,再和公司一交流,得出“传统主业提供安全垫,还搞新能源业务提升估值”的结论,一下子(股价)就能翻好几倍。
受此消息影响,1月19日,恒帅股份开盘暴跌,截至收盘,报价105.69元/股,跌幅达20%,总市值已不足90亿元。对于上述“产业链”,据中证报报道,恒帅股份相关人士回应称对上述传闻涉及事项并不知情,也未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恒帅股份于2021年4月12日登陆创业板,发行价格为20.68元/股,开盘报价69.75元/股。但是,开盘即巅峰,恒顺股份随后一路走低,首日收盘报价57.01元/股,涨幅虽高达179.05%,但还是影响到了公司后续走势。此后,恒帅股份股价就一路走低,至2021年7月28日,最低跌到了32.59元/股。
对于业务领域,恒顺股份前期“保密”工作十分到位。但短短几天后,自7月份起,似乎出现了一些转变,甚至有投资者“引诱”称“贵司的电机用于新能源”,公司对此却是没有正面回复,只称“目前微电机产品主要运用于汽车制造”。
此后,又过了一个月,公司在8月18日开始直言“公司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是应用于新能源车电池上”。虽然热管理系统产品与此前公司的核心微电机有差异,但自此,恒帅股份属于是官宣进入了新能源赛道,公司股价也开启了飙涨模式。
同时,公司在半年报中还指出,基于现有技术积累,公司不断开拓流体技术及微电机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2021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收入为5319.7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19.19%,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在调研过程中,公司对2021年半年报业绩同比增长较大的原因进行了说明,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较早,不管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整车厂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公司均有参与部分项目同步研发。2020年全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收入占比为5.99%。”
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帅股份半年报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都是清一色的自然人,但从三季度开始,公募基金开始大举入驻。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交银施罗德、睿扬投资、易方达等此前参与调研的机构都新进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似乎也与此次传闻不谋而合。
总之,近一年里,只有中信建投(28.010, 0.03, 0.11%)在2021年10月底先后给出了两份研报,称恒帅股份是车用微电机隐形冠军,公司产品有望开启二维放量扩张,并给出了“买入”评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恒帅股份在互动平台的最新消息,截至2022年1月1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7377户,已经连续多期大幅下降。2021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曾达到15785户,下降幅度已经达到53%。这意味着,主力或许正在反复买入,等到2021年年报披露,或许可以一看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