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亿手,581万亿元!90次涨停,37个创新高!
走过365个日夜,243个交易日,挥别2021,迎来2022,时间的年轮又增添新的一环。回首过去一年,或许你会感慨万千,或许你会叹一口气,为何暴富的机会总是擦身而过……2021年是不断见证历史、刷新认知的魔幻的一年。这一年,大宗商品市场波澜壮阔,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多空争夺大戏。既有前三季度屡创新高、一柱擎天的“惊心”,也有四季度以来飞流直下的“动魄”。这一年,平凡人过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平凡生活,而商品市场却不断让人们见证诸多“活久见”:工业品价格屡创新高之奇,动力煤以一己之力影响期货市场半壁江山之奇,原料(纯碱)比成品(玻璃)还贵之奇,原油单日10美元/桶的跌幅……
同样的大环境,有些期货品种迎来了高光时刻,走出了别样的精彩;而有些期货品种却迎来了人生低谷,在倔强中苦苦挣扎;还有些期货品种自暴自弃,走进了黑洞,看不到曙光和黎明,让你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纵观全年,243个交易日、64个商品期货品种、37个品种创新高、90次涨停、68次跌停……波澜壮阔的行情之下,各板块行情分别有怎样的特点,谁又是板块中最亮眼的“TA”呢?
据国投安信期货投资咨询部统计,以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已上市的58个市场活跃品种为分析, 2021年1月4日至12月31日,共有243个交易日,整体先涨后跌,但最终仍保持上涨态势。以主力合约收盘价为计算基准, 涨跌幅%=100%*(今年收盘价-去年收盘价)/去年收盘价,针对于没有去年收盘价的新品种,以今年开盘价替代去年收盘价。
2021年共有37个品种创新高,6个品种创新低。以品种主力合约的日行情为准,2021年共计上演了90次涨停和68次跌停。分品种来看,37个品种出现过涨停,27个品种出现过跌停。涨跌停次数排名前三的品种依次是动力煤,硅铁、焦煤。
黑色系板块在2021年频繁受到各种政策扰动,虽然钢材供给端同能源一样面临“双碳”背景下的供给约束,但是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和“房住不炒”相关政策导致钢材需求不及预期,奠定了黑色系偏弱运行的主基调。原料端,国内定价的碳元素和海外定价的铁元素价格强弱对比非常鲜明。
“2021上半年,全球铁矿供应端小幅增加,海外非主流矿山增产积极,而国内外需求端也出现复苏共振,带动铁矿价格在二季度开始大幅上涨。进入下半年后,全国各地粗钢限产趋严,市场开始逐步交易全年粗钢平控及减产的预期。而下游终端需求的低迷和海外需求的见顶回落,进一步加剧了铁矿供应过剩的情况。铁矿在供应平稳,需求崩塌的背景下,迎来持续下跌行情。”国投安信期货投资咨询部表示。
“作为一个工业品研究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动力煤,这个品种今年出现了最大的振幅,可谓‘涨也匆匆,跌也匆匆’。在它的影响之下,其他品种(例如煤化工板块的尿素、甲醇、乙二醇等)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跟涨和跟跌。”光大期货分析师张凌璐称,动力煤以一己之力,影响了今年期货市场行情的半壁江山。
年内化工品的表现分化明显,分化的背后逻辑主要在能源。2021年原油市场交易主线在于终端油品需求的持续修复。在此过程中,由于页岩油新增投资趋缓、飓风频发等因素,美国原油产量不再成为供应端边际量的核心因素,而欧佩克逐步减少应对新冠疫情的减产量,呈现紧盯需求逐步谨慎增产的态势,将原油市场全年基本保持在供小于求的持续去库格局之中,价格中枢得以稳步上移。
受益于原油振荡上行,油化工年度涨幅整体高于煤化工,但是煤化工波动率跟随动力煤远远高于油化工。其中,甲醇、尿素等品种的波动幅度较大,在80%左右;而短纤、PP、PE年内的波动幅度在30%上下。
“从能化板块的特点来看,传统油制为主品种相对平稳,但由于产能集中投放,行业利润较差,多以成本驱动型上升为主。煤化工相关产品波动较大,主要受煤价的剧烈波动影响。其中双碳背景下,高耗能品种面临供应收缩的预期。”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说。
受能耗双控影响,电石的供应紧张及成本的上升,化工品种PVC创出上市十二年以来的新高,其主力连续合约最高在10月中达到13380元/吨,历史次高点在2010年11月的9720元/吨,今年PVC价格高出2010年的高点3660元/吨。乙二醇的表现也超预期,主力连续合约期货价格最高触及7566元/吨,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
“在我所熟悉化工板块,纯碱的年度涨幅最大(39.47%),苯乙烯涨幅第二(33.42%),尿素涨幅位居化工板块第三(31.12%)。尽管纯碱和尿素都在四季度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但是涨幅依旧位居化工板块的前列,成为今年化工板块乃至整个期货市场的亮眼品种。”张凌璐说。
“2021年国内农产品板块两个新品种上市,一个是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生猪期货,一个是郑州商品交易所的花生期货,两个品种自上市以来就给产业带来了较好的套期保值机会。”格林大华期货分析师刘锦表示,商品圈笑谈,问君能有几多喜?恰是一手生猪空单拿到底。
“回顾2021年,生猪走出了‘滑梯式’行情。”华融融达期货分析师史香迎表示,在非洲猪瘟带来的高利润刺激下,生猪产能持续恢复,2021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呈现明显供大于求的格局。生猪现货价格从年初的35元/公斤左右的高位,最低下跌到10月初的10元/公斤左右,绝对价格跌幅超过70%,生猪期货主力合约跟随现货大幅下跌。
2021年,有色板块同样受到市场的瞩目,其中沪锡涨幅最大达到95%,沪铝次之达到33%,沪铜、沪镍约22%,沪锌约18%,沪铅约5%。从年度涨跌幅来看,有色品种相对理性;但从振幅来看,主要品种皆处于历史偏高水平。
“复盘有色2021年度走势,投资者不难发现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从板块来看,有色板块整体趋势仍保持步调一致;二是从驱动因素来看,供需矛盾和资金热度使得走势略显分化;三是从市场关注度来看,受益于新能源属性的品种(铜铝镍锡)表现要远好于传统属性的品种(锌铅),即资金会给‘未来’更高溢价。”光大期货研究所有色金属总监展大鹏表示。
“从锡的供求关系来看,2020年国内需求强劲,大量海外显、隐性库存向国内转移,海外冶炼厂供应难以完全满足需求,LME锡始终维持高升水状态,国内逐步由进口转为出口状态,这也使得国内锡的紧平衡状态被打破。另外,海外的供应链阻塞导致备库周期拉长以及国内因能耗双控和限电限产导致的供应端的扰动,均带动了上涨情绪和资金做多意愿。”展大鹏介绍说,锡(焊料)同样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的快速发展,带有“新能源”光环,增加了资金做多和介入的意愿,据统计2021年锡年度成交量2698万手,同比增长达到103%。
金融期货板块,股票市场显著特征是结构的变化,我们看到了“核心资产”的物极必反,年初“抱团股”冲高后出现了溃散与分化,与此同时中小市值开始蓄势走强,价值相对成长的重估、周期相对防御的再平衡随后发生。
国投安信期货投咨询部认为,整体来看,2021年是盈利驱动、估值消化的年份,股指呈现IC强IH弱的振荡分化格局,且波动率中枢相对较低。国债市场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下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年内降准等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推动国债期货价格中枢上移,但政策并不过分激进,国债期货波动率同样偏低。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双节临近,需要适度休息,迎接假期的到来。此时此刻,降低仓位或彻底离场来规避突发的系统性风险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以备来年再战。”宝城期货能化团队表示,而对于机构投资者以及产业客户而言,随着一个自然年结束,需要进行财务关账,年终总结,并对明年的行情和投资策略进行规划,也存在一个停顿调整的阶段,对于仓位的控制以及风险把握也会趋于谨慎。
元旦至春节这一段时间,因国内很多下游企业进入提前“放假”模式,很多投资者也多以春节之后为“年度”布局起点,预计1月份,国内商品期货将为维持平稳态势为主,除非外部金融市场或政治格局发生突变,引发部分商品供需结构预期发生转变。
新的一年大宗商品市场也将开启新的篇章。“面对即将来临的元旦和农历春节小长假,还是要注意资金进出场给盘面带来的波动。进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品种需要关注国外主产/主销区的政策、行情、供需变化及我国进出口政策变化、国际关系等,拥有外盘的品种也需要关注外盘和国内商品走势的关联度,以此来洞悉海外宏观对冲资金对于来年经济和大宗商品走势的看法。与国外联动程度不高的品种,则需要关注其自身国内上下游及供需变化。”张凌璐称。
“站在当前看,农历春节之前,整个大宗商品可能呈现振荡走势,此前驱动市场上涨的利多因素基本上通过价格上涨得到体现,而未来经济下行和全球信用紧缩下的利空短期被国内稳增长措施暂时给冲销,但明年一季度末和二季度初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从春节假期来看,最大的风险来源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加速紧缩和全球通胀继续攀升,当前通胀攀升并不会对商品带来利多提振,反过来会大幅抑制需求。
在申银万国期货分析师陆甲明看来,短期来看,国内市场最大的关注点在于节前备货的实际节奏。“2020年由于就地过节的政策,实际上提振了春节前的备货需求。然而2021年多品种在四季度表现出供给充裕的现象,现货和期货价格同时承压下跌。”他认为,供给充裕或将抵消2022年1月的需求增量, 2021年1月的偏热行情恐难以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