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权分配
关于投资的股权分配问题。
再开一家店,投资要多少钱,你朋友出资多少钱,融资要多少钱,这个应该有个账目,假如你投资10万,你朋友投资20万,那你的股权肯定少。 投资人与创始人股权分配
公司应该有章程的:不能公开身份的人必须找一个他的家里人当股东,也就是他们两个要赠与你一定比例的股权(10-20%),首次股东会纪要上把这些写明你是股东,三方签字。注册时章程、首次股东会纪要等材料工商局要存档的,是法律依据!! 投资人的股权及分红应该如何分配比较合适
看得出你是一个不错的创业者,将来有钱途!
股权分配主要有三种:
注册股东
分红股东
期权股东
我的建议是注册股东不宜太多,如果这位投资人拿560万,首先考虑债转股,就是先算是借款,在合适的时候再变成股东。这一点要求您对您的项目有信心,如果您想让别人一起承担风险可以直接接收他为注册股东。再给他定股份前,你先把最近几年你们投入在这家公司的总投入算出来,净资产算出来,还有你的自主研发的设备的无形资产估出来。所以你的企业值多少钱呢
往年固定资产投入+无形资产估值+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流动资产=企业总价值
新股东占多少呢560万除以上述总值。哥们,有一个对你很有利,就是你的自主研发的设备,可以根据你的判断股指,但是不要估值超过总价值的20%。
分红股东:就是投钱进来,没有进入注册股东,也就是说没去产权交易所做股东变更。他不参与经营管理,也不参与董事会决策等,每年到期按照投资总额所占比例分红就好了。
期权股东:其实类似于对赌协议。560万拿来了,先别进入股东层,大家一起努力,如果做到15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如果做到10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如果做到2000万盈利给多少股份,然后在成为股东层成员。
这几种模式您自己决策,因为只有您对您的状况最熟悉了。 什么是股权分配,股权分配有哪些原则
一、什么是股权分配
股权分配是指企业让渡部分企业股份给企业家。股权分配可采取期权形式,即在签订聘用合同时规定,在任职若干年后,经营者可按约定时的价格购买若干本公司的股票,如果企业经营者能在此期间扩大企业业绩,从而使股票价格上升,他就有可能从中得到相当可观的差价收入。
二、股权分配原则
1、事为大。股权分配是分天下的制度设计。但是,大家只有先打下天下,分天下才有意义。因此,创业企业的股权配置应该有利于团结大多数人,群策群力把事业做好做大。否则,如果创业企业的事业做不起来,创始股东手里抓着100%的股票也只是一张废纸,甚至是100%的负债和义务。
2、资源配置。创业企业的股权结构是表象,股权结构背后反映的是创业企业生存、发展可以对接的各种资源,诸如团队、技术、资本、渠道等。因此,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应有利于拼接利用上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财散人聚。
3、控制权。主要考虑两方面,即创业团队与外部资本控制权的分配,创始团队内部控制权的分配。创业企业实现控制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股权控制。但是,创业企业为了对接利用外部资源,创始团队的股权必然会持续被摊薄。股权被摊薄的情况下,创业企业还可以通过投票权委托、一致行动人与牛卡计划(dual-class structure)等实现控制权。需要说明的是,创业团队对企业的控制权是相对控制权,不是绝对控制权。一方面,创始团队应对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有控制权,另一方面,应该通过赋予外部股东对少数特定重大事项(主要指企业股权变更相关重大经济事项)的一票否决权以保护投资人作为小股东的权利,也实现创始团队与投资人之间权利的监督制衡。
4、股权兑现。这主要针对创始团队。比如,某创始股东持有创业企业30%股权,但干满1年就拍屁股离职走人。如果允许这个已离职但不继续对创业企业做贡献的创始股东保留这30%股权,其他留下来继续创业的团队成员吭哧吭哧为他打工,这既不合理,也不公允。因此,对创始股东的股权设定股权兑现(vesting)与离职时股权的回购制度(redemption or repurchase)有必要。 如果四个人一起合伙创业,什么样的股权比例比较合适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四个人在行业内部,可以根据在技术,或者资金、或者人力资源上的不同优势,来估计比例。在公司决策上面,如果创始人想掌控公司,可以在表决权上增加权重,否则在公司的发展、产品的发展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会遇到很多问题。 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
对于创业者来说,合伙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股权分配的问题没有处理好而导致的创业项目失败、企业分崩离析的实例数不胜数。
由于股权分配导致合伙人之间反目成仇,以至于到最后“同归于尽”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也不乏因为科学合理的股权分配使企业蒸蒸日上的企业,下面我们将通过两个截然相反的实例阐述股权分配对企业的重要性。
雷士照明
请被股权纠纷拖累的企业
1998年,吴长江和他的同学杜刚、胡永宏决定合伙成立雷士照明。公司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是100万元,公司创立之初的股权分配如下图:
雷氏刚设立时,吴长江占股比45%,是单一的大股东,但是相对于杜刚、胡永宏合计持股55%,他又是小股东。
2002年,雷士照明经过4年的发展,企业名气越来越大,但是三个合伙人之间裂隙产生:由于吴长江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兼总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外界在提及时,将雷士的企业名气归功于吴长江,这让其他两位股东心生不满,分管销售领域的胡永宏也染指企业的经营,并且杜刚、胡永宏提出只要公司有收入就立马分红,根本就不考虑企业后续的发展问题等等,这些激增的矛盾迫使吴长江对股权进行了调整——股份均等,即吴向杜和胡分别转让5.83%,三人每人各占33.3%的股权,此时股权比例如下图:
2005年三人的矛盾彻底激化,杜和胡强烈反对吴的销售渠道改革方案,先是杜和胡让吴拿8000万走人,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击,吴留在了企业,杜和胡两人离开,但两人离开的前提是吴向两人支付人民币1亿元。
虽然最终结果是吴长江成功留在了雷士,但是这场合伙人之间让企业元气大伤,至少发展延误了好几年。企业在创业之初,吴完全可以拥有绝对的控股权,只要其再多出资6万元,他的股权就能达到51%,这样就不会有后面的股权之争的风波了。
这场股权之争风波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吴长江不懂如何合理的分配股权,他错误的认为平分股权就能消除合伙人之间的股权纷争,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另外两个合伙人股份加起来对抗他,他就彻底失去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有律创始人,有律律师事务所主任,著名股权专家 王英军律师表示,股权分配需要掌握好以下几大原则:
▐企业要有领头人,合伙人之间有条件的平等
雷士企业中杜刚和胡永宏总是不服气吴长江对企业的经营之策,在三人内讧中,杜和胡将股权联合迫使吴离开雷士,但是此时杜和胡却“玩不转”企业,在吴离开雷士不到一周,雷士全体经销商集体“倒戈”,最终还是雷士回归企业,杜和胡拿巨额走人。
这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一个企业中一定要有领头人,不能过分的强调合伙人之间的绝对平等,如果绝对平等股权平分,在遇到重大事项需要表决时往往可能会相互牵肘,没有决策者,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有领头人并不意味着企业要搞一言堂,其他合伙人没有发言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企业有领头人,以及合伙人之间有条件的平等。
▐ 避免被小股东主导
在许多中小企业里,虽然某个股东所占的比例比较少,但在企业中他却“说了算”。比如一家企业有三个股东,股权分配如下:大股东49%、二股东47%,小股东4%。
按理来说小股东的股份最少,在企业的话语权最轻,但是一旦大股东和二股东出现矛盾时,大股东和二股东就会找到小股东让其裁判,如果小股东支持二股东,正好是51%,而大股东则只有49%,即谁联合小股东谁就有控股权。
在进行股权分配时,一定要尽量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
▐ 利益第一,感情第二
无论合伙人最初成立企业的关系如何(无论是兄弟姐妹、夫妻、同事、同学、同乡等),大家始终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感情放在第二位。
因为大家一起创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如果仅仅考虑合伙人之间的感情,当企业有一天做大、做强要上市的时候可能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得不欢而散,这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当然,强调感情第二并不是说不让合伙人之间有任何的感情交际,如果只考虑利益不考虑感情的话,企业也不可能会长久发展下去,所以在进行股权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将两者有主次的结合起来。
雷士照明和海底捞的案例也恰好证明了,吴长江股份注重合伙人之间的感情,使得股权平分,导致企业被股权纷争所拖累,而张勇则完全做到了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将夫妻和朋友之情放在第二位,使得海底捞成为餐饮界的佼佼者。
▐ 要有控股股东,不要平分股权
在合伙人中,一定要有一个股东的股权达到相对控股,或者是绝对控股,尽量避免平分股权。之所以要实现控股权,就是为了在企业后续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有人能够对企业经营的实际控制权。对于一个初创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合伙人能够实际控制这个企业的实际发展,很容易像雷士照明一般陷入股权纠纷之中,影响公司的发展。
自己公司股权架构有问题或者不知如何分配股权,可以直接联系 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