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做空了印度
美国为什么不做空印度
还没有养肥,美国历来都是养肥了再杀 谁在做空人民币
传说是索罗斯,其实是他背后的资本帝国。 做空印度又如何
最近,印度成为了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香饽饽,奥巴马前脚刚走,温总理就踏上印度大陆,接着就是俄罗斯总统访问印度,各个大国都在想方设法讨好这个“印度美少女”。各国政府或者手拿大单,或者以提供高新技术等等手段拉拢印度这个新兴市场的超级明星,从表面上看,印度目前真是借八方来风,一时风光无限,但是,印度目前的真实经济情况如何呢或者说,如果考虑呢 为此我们采用传统的两缺口模型对印度目前的经济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两缺口模型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经济充分开放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储蓄缺口(投资—储蓄)和对外贸易缺口(进口—出口)。以I和S分别代表投资和储蓄,M和X分别代表进口和出口,则有:I-S=M-X,即(投资-储蓄)=(进口-出口)。两缺口模型认为,在一定的时期内任何发展中国家的两缺口中只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如果储蓄缺口居于支配地位,比如现在的中国,就会造成大量的贸易盈余以及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相反如果贸易缺口居于支配地位,发展经济的资金将长期依赖外资,还本付息的偿债问题将会使一国长期处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压力之下,最终导致债务危机,比如1994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 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印度一直是一个另类。对于东亚大部分国家,其发展模式是典型的“雁阵模式”,主要是以发展国内制造业为主,以出口为导向,这其中以日本为先导,并在经济发展后将低端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其他国家并带动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于俄罗斯、巴西、南非等资源国家,则依靠国家的天然禀赋,出口资源获取发展和消费的资本。而对于印度,则不同于这两种模式,相比之下,印度经济发展更是受到服务业增长驱动的,这主要是欧美IT等行业的业务外包。 对于储蓄,十年前,印度的储蓄只占GDP的17%-20%,和拉丁美洲差不多,印度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这在东亚地区很罕见。最近十年,印度的储蓄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30%。 对于投资,印度的基础建设,尤其是交通、电力、通信以及石油化工等,一直是外国投资者的噩梦。最近几年印度政府开始大力加强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其投资率今年一直保持在35%左右。 在对外贸易方面,最近25年印度一直是逆差,2009年以前,印度的贸易逆差占GDP比例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印度加大对工业方面的投资,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同时印度不断扩充军备,这些都导致2010年印度贸易逆差急剧扩大。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和两缺口模型理论,印度现在是典型存在着贸易缺口,而这个缺口目前是依靠外国资金流入来进行平衡的(这也可能是印度不断通过加息来防止外资流出的一个因素)。但问题是,随着印度政府通过投资增加率,同时在全球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这必将导致印度国内通胀非常严重,而这又会带来资产泡沫,同时使服务业工资水平大幅上升。 由于目前印度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也就是高素质的IT人才,目前印度虽然拥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非常低,无法实现在IT行业就业,而印度的低端制造业又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印度目前将无法将其人口红利转化为资本投资回报率。 因此,对于流入到印度外国资本来讲,如果印度的生产力一旦无法为这些资本创造足够的回报率,或者吸引这些资本的泡沫破灭,印度将极有可能重蹈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而引发做空印度的扳机,则可能是美国重新进入紧缩政策。 印度外债1.4万亿美元,每年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还外债,会被人做空吗
印度不会被别人做空。印度外债总额1.4万亿美元,相比外汇储备和美债比例,印度的外债金额是比较大的。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债务比例都远高于印度,所以印度的外债危机也没那么可怕。所以种种现象表明印度的外债不会被别人做空,因此不用那么担心。
这些发达国家其实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大原因是其资本市场发达,很容易发债来发展经济所以一点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对于它们来说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没在怕的,但在印度,这个情况都是没在怕的。虽然他们的地方不大,人口众多,但这些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可以挺过去的。
所以适当举债来进行经济建设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同时,印度本身类似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的密度很大,国家的领土又不是特别宽裕。然而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但按照印度的经济实力来看,一般这样的经济困难,相信印度这个国家也是可以安稳度过的。因而虽说不用特别关心,也得看看当时的社会情况再下结论。不能一味的、草率的做出选择。
总而言之,不能太过于担心国债的问题,所谓关心则乱,但我们也不能心太大,放任不管。还是得需要好好经营,好好打理。我们对于印度这个国家,我们对于他们不能绝对的放弃,毕竟我们也要相信印度的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
期货,挣得是谁的钱
老百姓的钱 期货里赚的是谁的钱
期货市场是零和博弈市场,有人赚必然有人亏, 如果一直看涨价格无分歧,那自然没有成交也就没有最新的价格。
在成熟的期货市场, 参与者结构健全,机构投资者、商业头寸持有者(套期保值)、投机者,不同的投资者的判断依据和参与市场的原因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