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系统指标源码,信息系统性能评价5个指标
1:胜龙炒股软件里面的机构动向指标公式源码
RI:=(INDEXC/REF(INDEXC,1))-1;
SI:=(CLOSE/REF(CLOSE,1))-1;
CI:=REF(CLOSE,1)*(1+RI);
GAIN:=CLOSE-(CI);
ROUTE:=ABS(CI-REF(CLOSE,1))+ABS(CLOSE-(CI));
FH:=IF((SI)>0,1,0-1);
ZM:=IF((ABS(RI)<0.008) AND (ABS(SI)<0.008) AND (ABS(RI-SI)<0.015),0.35*FH*VOL,0.5*GAIN/ROUTE*VOL);
ZMF:=SUM(ZM,0);
(EMA(ZMF,1)-EMA(ZMF,10))/100, COLORSTICK,LINETHICK3;
2:指标公式源码
{BWFL-不无风流//百度答问}
M5:MA(C,5),LINETHICK2,COLORRED;
M10:MA(C,10),LINETHICK2,COLORGREEN;
DRAWTEXT(CROSS(CLOSE,M10),L,↑关注),COLORYELLOW;
DRAWTEXT(CROSS(M5,CLOSE),H,↓小心),COLORLIGREEN;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3:麟龙四量图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沈阳我不知道,在上海个人认为国泰君安肯定是证券交易所中实力最强的,本人在一个营业部实习一月,工资不低哦!(是在股市疲软时)
4:[通达信公式] 求图中所含公式指标源码,请高手帮忙,万分感谢 !
一般主图左上角有指标名称,你看一下再请大家帮助。
5:评价信息系统有哪些指标,如何进行评价,谢谢!
经济效益是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益可以分为直接经济效益评价和间接经济效益评价两大类。
第一: 直接经济效益评价,它是指企业运行MlS之后,使用计算机管理所节约的开支与企业在MIS实施过程中一次性投资(包括软件、硬件投资)的折旧和运行费用相比较的结果。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增加了投资和一些费用,但可以减少管理人员,这就减少了工资及劳动费用,通过实现管理现代化,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成本消耗,减少库存资金,节约管理费用,还能够堵塞资金漏洞等。科学的计划决策更能带来难以估价的经济效益。
第二: 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它是指企业在运行MIS之后,在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和数据集中管理方面,以及在建立网络系统之后数据的共享和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方面,可以实现实时、定量的管理方面,提高了企业竞争力而带来的效益的评价。其主要表现在通过管理手段,由于整体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这类综合性的效益,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而且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这类效果就越显著,并能对企业产生质的战略性的影响。它主要反映在能够使企业管理工作自动化、基础数据现代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决策科学化、管理效果最优化等方面。
(2)但是,因为信息系统工程和一般工程不一样,其投资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也不可能只是硬件的投资。随着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将有一系列不明显的费用投资(如开发费用、软件费用、维护费用、运行费用等等),而且这些费用的比例越来越大。接着,信息系统的见效有着强烈的迟后性、相关性及不明显性。信息系统见效要在系统建成之后相当一段的使用时间之后,而且,信息系统的效益与管理体制、管理基础、用户使用的积极性、用户的技术水平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
6: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和指标有哪些
一、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关键是要定出评定质量的指标以及评定优劣标准。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估指标(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不仅数量多、比较复杂,而且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指标也在变化,因此建立价值评估体系是当务之急。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价值评估模型,我们才能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二、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
1.定量指标
分析定量指标可以按传统的模式,广义的信息系统的投资回报可以简单写成:
ROI=(成本降低十收入增长)/总成本
(1)投入指标(总成本)
1)系统分析设计费用和实施费用,包括硬件、软件和人员消耗费用等。
2)人力成本,包括人员重新招聘、人员重新部署和人员培训的费用。
3)流程成本,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部署信息系统的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
4)系统运行成本,诸如集成和测试费用、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数据分析成本、数据转换成本等。
5)信息系统的维护和持续改进费用。
6)机会成本。例如,企业由于选用其中某一家厂商的管理软件系统,而放弃了其他厂商所能够带来的机会效益,就是一种典型的机会成本。
(2)产出指标
产出指标主要包括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2.定性指标
(1)宏观指标
1)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是否提高了。如果将其转变为具体的经济指标,可以分为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执行准确率、设备利用率、市场信息准确率、客户满意率、交货准时率、产品优质率等。
2)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否有所创新。
(2)微观指标
1)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包括系统的用户数量、用户的职位、系统信息数量、业务信息数量等。
2)信息系统对资源的开发率和利用率。如果把OA信息系统比作人体骨骼的话,信息资源就是肌肉和血液。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可以评价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和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这可以从挖潜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进行评估。
3)企业的业务流程、工作流程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4)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员工参与信息化的程度。人力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即信息化的主体。在这里,人力资源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其他员工。对于前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计算机应用能力、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而对后者,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员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5)是否改善员工工作满意度。
6)企业不同部分之间是否拥有统一的基础数据环境,以及能否实现协同工作流。
7)系统数据是否能够确保完整,以及能否确保质量。
8)企业各级人员对信息系统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接受,包括企业文化是否发生变化,销售、市场、服务人员的工作方式是否发生变化,绩效考核方法是否发生变化等。
9)是否减少人工信息处理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工费用和办公开支。
10)是否加快信息收集、传递、处理速度,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11)是否改善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信息安全的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如各类具有信息采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等功能的子系统和分系统。但同时,利用相应的信息系统,既可以窃取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又可以扰乱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内容。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企业信息化安全的评价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3)系统实施后是否拥有后续的持续改进和升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