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大转折!全球主要央行几乎全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美国现在经济数据喜忧参半,9月非农就业数据让市场大失所望,9月仅增加了19.4万个工作岗位,这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0万个。但积极一面是,9月失业率下降到4.8%,比市场预期好很多,已经与2016年底的水平相同。另外美国近期通胀压力始终“高烧不退”,机构预测9月美国CPI同比增长5.3%,核心CPI 同比增长4.3%,与前值持平。
缩减购债规模、季节性需求和能源驱动的不稳定因素引发一波看涨美元的押注,例如,日元兑美元汇率下跌,美元/日元一度升至112.8,创下自2018年底以来最高水平,而根据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最新数据,杠杆基金的美元多头仓位升至1年多以来最高。
欧洲央行一直被认为是除日本央行外最鸽派的,但受能源和疫情相关影响的推动,欧元(1.1552, 0.0022, 0.19%)区的通货膨胀正以200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进行,持续的供应瓶颈加剧了投资者对价格压力可能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升高的担忧,欧洲央行也不得不开始收紧。
目前市场预测,如果美联储今年Q4开始Taper,欧洲央行将在明年初开始退出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
,但是由于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不会紧跟着开始加息,如果经济发展顺利,将在23年末开启加息进程。
相对欧洲央行的谨慎,英格兰央行的表现则更加激进。随着市场对英国央行加息的预期不断升温,债市的抛售步伐持续加快。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上涨3.1个基点报1.187%,英国/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一度扩大至135个基点,为2016年以来最阔。
目前,英国通胀率处于逾九年来最高水平,英国天然气价格升至纪录高位,可能导致通胀进一步上升。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桑德斯(Michael Saunders)上周六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英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加大,人们需要为“大幅提前”的加息做好准备。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也警告称,除非政策制定者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出现“非常具有破坏性”的通胀时期。
加拿大9月就业人数增长超出预期,其中兼职就业人口相对于前值减少,而全职就业人口较前值大幅度增加,同时劳动参与率也较预期有所提高。分析师指出,加拿大就业市场复苏良好,全职就业的不断增加表明该国就业市场继续逐步步入正轨,而良好的就业复苏也预示着拿大央行收紧的步伐更近了。
日本作为全球最鸽派的央行,和全球多数央行路数相反,自疫情爆发以来,日本多数生活成本甚至在下降。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9月底表示,日本通货膨胀率即使在调整后基础上也远低于美国。他表示,如果有必要,将会毫不犹豫地加码宽松政策。今年以来,日元是G10国家中表现最差的货币,跌幅超过8%。
市场预期日本未来既不会加息也不减息,而是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目前瑞士正处于最佳平衡点,经济正在快速复苏,还未像其他国家那样出现消费价格飙升。尽管通胀已从2020年的低点有所上升,但2023年前仍可维持在1%以下的水平。瑞士央行已将存款利率和政策利率维持在-0.75%的水平,预计未来继续保持超宽松政策。
目前中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保持相对稳健,通过持续净投放呵护资金面,缓解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但四季度大量中期借贷便利(MLF)将到期,地方专项债供给压力加大,理财新规整改等均将引发资金面波动,预计央行可能都会进行对冲,仍不排除四季度提前降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