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利用合约还是期权对冲
和期权合约的异同
期权交易与交易的区别
一、买卖双方权利义务不同
交易的风险收益是对称性的。合约的双方都赋予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想免除到期时履行合约的义务,必须在合约交割期到来之前进行对冲,而且双方的权利义务只能在交割期到来时才能行使。
而期权交易的风险收益是非对称性的。期权合约赋予买方享有在合约有效期内买进或卖出的权利。也就是说,当买方认为市场价格对自己有利时,就行使其权利,要求卖方履行合约。当买方认为市场价格对自己不利时,可以放弃权利,而不需征求期权卖方的意见,其损失不过是购买期权预先支付的一小笔权利金。由此可见,期权合约对买方是非强迫性的,他有执行的权利,也有放弃的权利;而对期权卖方具有强迫性。在美式期权中,期权的买方可在期权合约有效期内任何一个交易日要求履行期权合约,而在欧式期权交易中,买方只有在期权合约履行日期到来时,才能要求履行期权合约。
二、交易内容不同
在交易的内容上,交易是在未来远期支付一定数量和等级的实物商品的标准化合约,而期权交易的是权利,即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按敲定的价格,买卖某种标的物的权利。
三、交割价格不同
到期交割的价格是竞价形成,这个价格的形成来自市场上所有参与者对该合约标的物到期日价格的预期,交易各方注意的焦点就在这个预期价格上;而期权到期交割的价格在期权合约推出上市时就按规定敲定,不易更改的,是合约的一个常量,标准化合约的惟一变量是期权权利金,交易双方注意的焦点就在这个权利金上。
四、保证金的规定不同
在交易中,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而在期权交易中,买方不需要交纳保证金,因为他的最大风险是权利金,所以只需交纳权利金,但卖方必须存入一笔保证金,必要时须追加保证金。
五、价格风险不同
在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承担的价格风险是无限的。而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亏损是有限的,亏损不会超过权利金,而盈利则可能是无限的——在购买看涨期权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购买看跌期权的情况下。而期权卖方的亏损可能是无限的——在出售看涨期权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有限的——在出售看跌期权的情况下;而盈利则是有限的——仅以期权买方所支付的权利金为限。
六、获利机会不同
在交易中,做套期保值就意味着保值者放弃了当市场价格出现对自己有利时获利的机会,做投机交易则意味着既可获厚利,又可能损失惨重。但在期权交易中,由于期权的买方可以行使其买进或卖出合约的权利,也可放弃这一权利,所以,对买方来说,做期权交易的盈利机会就比较大,如果在套期保值交易和投机交易中配合使用期权交易,无疑会增加盈利的机会。
七、交割方式不同
交易的商品或资产,除非在未到期前卖掉合约,否则到期必须交割;而期权交易在到期日可以不交割,致使期权合约过期作废。
八、标的物交割价格决定不同
在合约中,标的物的交割价格(即价格)由于市场的供需双方力量强弱不定而随时在变化。在期权合约中,标的物的敲定价格则由交易所决定,交易者选择。
九、合约种类数不同
价格由市场决定,在任一时间仅能有一种价格,故在创造合约种类时,仅有交割月份的变化;期权的敲定价格虽由交易所决定,但在任一时间,可能有多种不同敲定价格的合约存在,再搭配不同的交割月份,便可产生数倍于合约种类数的期权合约。
怎样看待市场上的套利
套利,在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并卖出或者卖出并买进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种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在市场实践中,套利一词有着与定义不同的含义。实际中,套利意味着有风险的头寸,它是一个也许会带来损失,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会带来收益的头寸。
套利模式简介
套利交易模式总结为4大类型,分别为:股指套利、商品套利、统计和期权套利。
股指套利:股指套利是指利用股指市场存在的不合理价格,同时参与股指与股票现货市场交易,或者同时进行不同期限、不同(但相近)类别股票指数合约交易,以赚取差价的行为。股指套利分为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品种套利。
商品:与股指对冲类似,商品同样存在套利策略,在买入或卖出某种合约的同时,卖出或买入相关的另一种合约,并在某个时间同时将两种合约平仓。在交易形式上它与套期保值有些相似,但套期保值是在现货市场买入(或卖出)实货、同时在市场上卖出(或买入)合约;而套利却只在市场上买卖合约,并不涉及现货交易。商品套利主要有期现套利、跨期对套利、跨市场套利和跨品种套利4种。
统计:有别于无风险套利,统计套利是利用证券价格的历史统计规律进行套利的,是一种风险套利,其风险在于这种历史统计规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否继续存在。统计对冲的主要思路是先找出相关性最好的若干对投资品种(股票或者等),再找出每一对投资品种的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当某一对品种的价差(协整方程的残差)偏离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建仓――买进被相对低估的品种、卖空被相对高估的品种,等到价差回归均衡时获利了结即可。统计对冲的主要内容包括股票配对交易、股指套利、融券对冲和套利交易。
期权:又称选择权,是在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衍生性金融工具。从其本质上讲,期权实质上是在金融领域将权利和义务分开进行定价,使得权利的受让人在规定时间内对于是否进行交易行使其权利,而义务方必须履行。在期权的交易时,购买期权的一方称为买方,而出售期权的一方则称为卖方;买方即权利的受让人,而卖方则是必须履行买方行使权利的义务人。期权的优点在于收益无限的同时风险损失有限,因此在很多时候,利用期权来取代进行做空、套利交易,会比单纯利用套利具有更小的风险和更高的收益率。
套利,在在金融学中的定义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并卖出或者卖出并买进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可以是同种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在市场实践中,套利一词有着与定义不同的含义。实际中,套利意味着有风险的头寸,它是一个也许会带来损失,但是有更大的可能性会带来收益的头寸。
抵补套利
汇率变动也会给套利者带来风险。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套利者按即期汇率把利息率较低通货兑换成利息率较高的通货存在利息率较高国家的银行或购买该国的同时,还要按远期汇率把利息率高的通货兑换成利息率较低的通货,这就是抵补套利。
以英、美两国为例,如果美国的利息率低于英国的利息率,美国人就愿意按即期汇率把美元兑换成英镑存在英国银行。这样,美国人对英镑的需求增加。英镑的需求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英镑的即期汇率要提高。另一方面,套利者为了避免汇率变动的风险,又都按远期汇率签定卖远期英镑的合同,使远期英镑的供给增加。远期英镑的供给增加,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远期英镑的汇率就要下跌。西方人根据市场上的经验得出这样一条结论:利息率较高国家通货的即期汇率呈上升趋势,远期汇率呈下降趋势。根据这一规律,资本流动的方向不仅仅是由两国利息率差价决定的,而且是由两国利息率的差价和利息率高的国家通货的远期升水率或贴水率共同决定的。抵补利差为CD,英镑的贴水率或升水率为F,则有:CD=Iuk―Ius 十F
如果英国利息率Iuk=10%,美国利息率Ius=4%,远期英镑的贴水率F=―3%,CD=10%―4%―3%=3%)0,这时资本会由美国流到英国。因为套利者认为,尽管远期英镑贴水使他们利润减少,但仍然有利润可赚。如果远期英镑的贴水率F=―8%,其他情况不变,CD=10%―4%―8%=―2%(0,这时,资本会由英国流向美国。因为套利者认为,远期英镑贴水率太高,不但使他们的利润减少,而且使他们的利润为负。而英国人则愿意把英镑以即期汇率兑换成美元,以远期汇率把美元兑换成英镑,使资本由英国流到美国。
下面,再用一个例子说明抵补套利的实际情况。设套利者的本金为$1000,Iuk=10%,Ius=4%,英镑即期汇率为$2.8/,英镑远期汇率为$2.73/。套利者年初把美元换成英镑存在英国银行:$1000$2.8/=3571年后所得利息为:35710%=35.7
根据当时签定合同的远期汇率,相当于$97(35.7$2.73/),这是套利者的毛利润,从中减去套利的机会成本40美元($10004%),套利者所得的净利润为57美元($97―$40)。这个例子说明,套利者在买即期英镑的同时,以较高远期英镑汇率卖出英镑,避免英镑汇率大幅度下降产生的损失,在1年之后,即期英镑汇率$2.4/,套利者仍按$2.73/卖出英镑。
总结
套利活动不仅使套利者赚到利润,在客观上起到了自发地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一个国家利息率高,意味着那里的资本稀缺,急需要资本。一个国家利息率较低。意味着那里资本充足。套利活动以追求利润为动机,使资本由较充足的地方流到缺乏的地方,使资本更有效地发挥了作用。通过套利活动,资本不断地流到利息率较高的国家,那里的资本不断增加,利息率会自发地下降;资本不断从利息率较低国家流出,那里的资本减少,利息率会自发地提高。套利活动最终使不同国家的利息率水平趋于相等。
市场如何做对冲套利
对冲交易的两种途径
1、现货合约:现货合约是零售交易者最常见的交易类型,由于现货合约的交割日期很短(两天),并非最有效的货币对冲工具。常规现货合约通常是对冲被需要的原因,本身其实并不是用来对冲的。
2、期权:期权是对冲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和其它证券类型期权一样,期权赋予买方权力而非义务,在未来某个时间的指定汇率买卖货币对。常用的期权策略如顶部/底部跨式组合、宽跨式组合、熊市/牛市期权差价,都可以用来减少特定交易的潜在亏损。
对冲交易的操作策略
1、分析风险:交易者必须能识别到目前或者计划的头寸会有哪些风险,同样交易者也必须意识到如果这个风险未进行对冲会发生什么,并确定目前市场风险的高低。
2、确定风险承受能力:交易者按照自己本身的风险承受水平,来决定需要对冲多少头寸风险。每一场交易都有风险,交易者应自主决定每场交易能承受多少风险,以及愿意支付多少费用来避免超额的风险。
3、选定对冲策略:如果使用期权对冲交易风险,那么交易者就要决定哪种策略最实用。
4、执行和监管策略:这是为了确保对冲策略能有效进行,风险能够降到最低。
比较远期合同、合同、期权合同、货币互换这四种套期保值方法在企业交易风险管理中的利弊。
一个相同的利是,在套期保值交易中,可以降低资产的风险。一下是其他一些利弊,不全。
1)远期合同
利:无需缴纳保证金,期限和规模可以根据双方任意协定,有较大的弹性。
弊:违约概率较大,当一方发生违约时,另外一方可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2)合同
利:由做市商作为独立第三方撮合交易双方交易,一般来说不会发生违约,但一方发生违约时,做市商承担赔偿责任。
弊: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对于散户来说,存在由于保证金账户余额不足而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找到与资产规模和期限相互匹配的合约。
3)期权合同
利:当标的物(比如股价)价格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时,有无上限的收益。并且在一些组合投资策略(比如抛补期权策略)中,可以使得组合能够获得高于基准收益。
弊:当标的物价格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时,会损失期权费。
4)货币互换
利:对于具有比较优势的双方,通过互换可以使得双方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融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抵御一定程度的汇率风险。
弊:很多时候难以找到期限和规模相互匹配的对手方。
套利是怎么做的
套利交易揭秘
(一)保证金体系概览
套利交易分为跨期套利、跨商品套利和跨市场套利等。跨市场和跨商品(双跨)套利交易对整体市场的统一性要求较高,其关键是需要确定不同商品价格间的比例关系。国内市场的套利交易多限于跨期套利交易。2003年前,跨期套利交易基本上由投资者自行交易。2003年后,ZCE推出跨期套利管理办法,规定ZCE上市合约的跨期套利持仓按单边收取保证金。2005年后,ZCE增加跨期套利交易组合指令。2006年后,其他交易所升级的交易系统也将支持跨期套利交易。
受国内市场上市商品少、品种垄断性强等条件限制,“双跨”套利交易在国内很少出现。然而,国际市场上“双跨”套利交易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活跃。交易所积极推出和制定自成体系的各种各类“双跨”套利保证金规定,在保证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帮助和引导交易者进行套利交易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流行时尚。因此,有必要对国际“双跨”套利保证金体系进行再认识。
众所周知,从交易层面上分析,保证金可分为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从交易性质上分析,保证金可分为投机保证金和套保保证金。近年来,国际上的套利保证金分类繁多,五花八门,趋于多样化,大致可以分为交易所内合约套利保证金和交易所间合约套利保证金(见下图)。而交易所内合约套利保证金细分为同品种合约套利保证金、不同品种合约套利保证金和系列产品套利保证金(包括同年度合约保证金和跨年度合约保证金)。交易所间合约套利保证金可细分为同品种合约套利保证金、不同品种合约套利保证金和跨品种合约套利保证金。交易所内外开展相关上市品种的套利交易,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多数交易所内部上市品种的多种套利交易比比皆是。
请通过举例讲解一下对冲,期权和的意思
:你和路人甲签了一个标准合约,内容是你在五个月后卖给他一斤土豆.价格是一块钱一斤.
对于路人甲来说,他和你签了一个标准合约,内容是五个月后买你一斤土豆. 价格是一块钱一斤.
对冲:过了三天,你不想留这个合约了,这时候市场土豆的价格是0.9元每斤.这时,你在市场上通过买进平仓,与路人乙又签了一份买进土豆的标准合约.约定五个月后你买他一斤土豆,价格是0.9元一斤.
这时候你手里的土豆合约就对冲掉了,你赚了一毛钱.
期权:是一种权利的买卖,你和路人丙签了个标准看涨期权合约,内容约定,你有权在现在开始到未来五个月之内的这段时间,以0.9元每斤的价格买进一斤土豆的合约.如果价格长了,你在这段时间内随时可以以0.9元每斤的价格执行这个合约.当然,如果价格跌了,你就可以不执行这个合约了,
对路人丙来说,他卖给你一个看涨期权合约,因为市场有上涨的风险,所以他要管你要权利金,这个钱,不管你执行不执行这个合约,你都要不回来了.
这么解释够通俗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