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要涨了?多地允许“上网电价”上浮
最初,各界普遍将拉闸限电的原因归结于节能降耗——三季度即将结束,国内多个省区因年度“能耗双控”工作完成情况堪忧,而被国家发改委提出警示,有在三季度突击完成指标的意味。
事实上,自年初开始,国内多地就出现电力供需偏紧的情况。上半年,由于极端天气和经济快速复苏等因素,国内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云南等地都曾出现电力供应缺口,因而采取了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的措施。
今年入夏以来,经济的持续回升与气温升高,都带动电力需求持续攀登高峰,加之水电替代不及往年,作为供应主力的火电进一步承压。而动力煤(1394, 55.60, 4.16%)作为火电供应的重要燃料,年内却因国内产能释放缓慢、进口煤增量有限等因素,叠加年内大宗商品整体涨价的风潮,供需情况持续紧张,价格也一路走高。
9月27日,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电力市场燃煤火电交易价格浮动机制试行方案》(下称《湖南方案》),提出在确定电力市场交易基准价格的基础上,引入燃煤火电企业购煤价格作为参数,按一定周期联动调整交易价格上限,建立与煤炭价格联动的燃煤火电市场交易价格上限浮动机制,合理体现发电、用电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湖南方案》规定燃煤火电交易价格跟随平均到厂煤价进行浮动,但交易价格浮动最高不超过国家规定;若交易价格上浮到最大值仍不能完全疏导火电燃料成本,超出部分的成本将通过延长交易价格上浮时间来进行疏导,该延长时间可以累加。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问题回应称,将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严格落实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交易,不得对市场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浮动进行不正当干预,让价格合理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变化。
从政策端来看,电价有序调整一直在逐渐推进。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较为罕见地发声称,将逐步缓解电价交叉补贴、还原电力商品属性。7月,国家发改委出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强调将科学划分峰谷时段、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同时提出各地要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推行尖峰电价机制、健全季节性电价机制,进一步倡导削峰填谷。
今年以来,包括广西、云南、内蒙古等地都已经对电力交易价格进行了调整,适度放开电价上浮限制。9月30日,广东省发改委也宣布,自10月1日开始拉大峰谷电价差,尖峰电价在峰谷分时电价的峰段电价基础上上浮25%。
申万宏源证券研报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公用事业属性突出,电力市场化交易进度滞后,电价机制难以体现电力商品属性;在双碳目标下,煤炭、煤电产能扩张均受限,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付出巨大额外成本解决波动难题,回归商品属性、开启电价上涨,将是破解能耗双控及限电难题的关键。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煤炭、天然气等基础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而可再生能源还只是补充时,抑制电力价格上涨是没有现实基础的;目前能做的就是让市场机制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在应该托底保障的环节进行必要托底。
“能源转型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用能大国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让可再生能源在增量电力需求中发挥更大作用,慢慢实现增量全部由清洁可再生能源来满足,至于对存量的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袁家海表示。